开启左侧

人物传记 香江传奇:船王包玉刚 “稳定就是一切”的信条”。

来自: 北京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png

      1918年11月10日,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宁波帮。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但自从跟其父到镇海后,他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学时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这里,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到上海不久他就一头扎进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学起了船舶。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在这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续进大学深造,而是自做主张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面的路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这时,他却辞职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没有兴趣,亲友对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但接下来干什么呢?包玉刚想起了童年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母亲劝他,“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父亲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相当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完全是门外汉,凭什么经营航运?但包玉刚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他一面继续做好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服工作,一面四处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包玉刚终于可以一圆自己的海上之梦了!虽然这个路程十分艰难,而当时他已经37岁了。

      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多万美元,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则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诸多的华人企业家中,从事海运的可谓少之又少,毕竟中国不是海的国度,在陆地上生长出来的人,喜欢土地那种厚实、安稳的感觉,提到大海,第一个感觉就是波诡云谲,难以捉摸,本来商海就更变化莫测了,更何况是海上商战,其中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料,有“人和”已经难能可贵,更何况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可是竟真的有这样的冒险家、这样的成功者,而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华人船王——包玉刚!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包玉刚在经营方式上选择长期出租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凭着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业务,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1956年,埃以战争爆发,由于苏伊士运河关闭,货物积压严重,海运业务十分兴旺,别人劝包玉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但独具慧眼的包玉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为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以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果然,十几年后,埃以休战,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还要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管理。而包玉刚的船仍然稳扎稳打地立足于东南亚,业务蒸蒸日上。

       60年代初期,包玉刚想把他的租船业务扩展到英美石油公司,虽然这些大公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因为时间长,看起来好像很吃亏,其实中间有着很大利润,就这样,包玉刚稳中求胜,在海运这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有了雄厚的资金来源,有了良好的经营方式,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曾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80年,环球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弃舟登陆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他自己也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但是有多大的成功,就会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一样,包玉刚之所以能够称王于海上,是因为他刻苦钻研、勤奋不已,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海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千头万绪的航运经营知识。包玉刚又是半路出家,怎么就变成了专家,包玉刚的回答很简单:“看看书嘛!”仅仅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寓意却是十分深刻的。包玉刚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这种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滞,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香港拥有船舶45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之一,而这些发展是与包玉刚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分不开的。由于他在国际船运中的地位,他受到各国首脑和大企业家的关注和赞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封他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高级勋章。这是世界上任何大企业家都未曾获得过的殊荣。英国前首相希思曾特地邀请他到别墅赴宴,详细询问他的经营方法。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就职典礼时,特邀包玉刚作为贵宾参加。他的电话可直通白宫,随时可与美国总统对话。

       尽管这样,他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和亲属的生活过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许家属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从不让孩子参加香港“富翁环球游览团”……他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引起了世界巨大轰动,他的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成功秘诀: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

     “稳定就是一切”的信条”。

自由无国界,环球用帆船!
自由必胜号 来自: 美国
包是靠走私起家的。
2018-3-9 11:57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png

      1918年11月10日,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宁波帮。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但自从跟其父到镇海后,他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学时最喜欢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这里,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13岁那年,父亲送他到上海求学。到上海不久他就一头扎进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学起了船舶。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了重庆。在这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继续进大学深造,而是自做主张跑到一家银行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前面的路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这时,他却辞职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没有兴趣,亲友对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但接下来干什么呢?包玉刚想起了童年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母亲劝他,“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父亲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相当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完全是门外汉,凭什么经营航运?但包玉刚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他一面继续做好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服工作,一面四处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包玉刚终于可以一圆自己的海上之梦了!虽然这个路程十分艰难,而当时他已经37岁了。

      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多万美元,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则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事实上,就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让包玉刚区别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诸多的华人企业家中,从事海运的可谓少之又少,毕竟中国不是海的国度,在陆地上生长出来的人,喜欢土地那种厚实、安稳的感觉,提到大海,第一个感觉就是波诡云谲,难以捉摸,本来商海就更变化莫测了,更何况是海上商战,其中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料,有“人和”已经难能可贵,更何况还得看老天的脸色,可是竟真的有这样的冒险家、这样的成功者,而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华人船王——包玉刚!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包玉刚在经营方式上选择长期出租的同时,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凭着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业务,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1956年,埃以战争爆发,由于苏伊士运河关闭,货物积压严重,海运业务十分兴旺,别人劝包玉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但独具慧眼的包玉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为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以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果然,十几年后,埃以休战,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还要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管理。而包玉刚的船仍然稳扎稳打地立足于东南亚,业务蒸蒸日上。

       60年代初期,包玉刚想把他的租船业务扩展到英美石油公司,虽然这些大公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因为时间长,看起来好像很吃亏,其实中间有着很大利润,就这样,包玉刚稳中求胜,在海运这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有了雄厚的资金来源,有了良好的经营方式,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曾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80年,环球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弃舟登陆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他自己也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但是有多大的成功,就会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一样,包玉刚之所以能够称王于海上,是因为他刻苦钻研、勤奋不已,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海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千头万绪的航运经营知识。包玉刚又是半路出家,怎么就变成了专家,包玉刚的回答很简单:“看看书嘛!”仅仅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寓意却是十分深刻的。包玉刚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这种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滞,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香港拥有船舶45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之一,而这些发展是与包玉刚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分不开的。由于他在国际船运中的地位,他受到各国首脑和大企业家的关注和赞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封他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高级勋章。这是世界上任何大企业家都未曾获得过的殊荣。英国前首相希思曾特地邀请他到别墅赴宴,详细询问他的经营方法。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就职典礼时,特邀包玉刚作为贵宾参加。他的电话可直通白宫,随时可与美国总统对话。

       尽管这样,他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和亲属的生活过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许家属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从不让孩子参加香港“富翁环球游览团”……他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引起了世界巨大轰动,他的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成功秘诀: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

     “稳定就是一切”的信条”。

自由无国界,环球用帆船!
包是靠走私起家的。
2018-3-9 11:57
自由无国界,环球用帆船!
96970积分
1876帖子
19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1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