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太平轮沉没事件,发生于1949年1月27日,中联轮船公司的船只太平轮因
超载(2,093吨),并于夜间航行没有开启航行灯,于上海开往基隆途中
,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
相撞,两船沉没,太平轮船上逾千人人罹难,澳洲军舰救起34人,加上
由舟山群岛渔民所救的未记名人员,共只有50多人生还,堪称中国的“
泰坦尼克号”事件。[1]
目录 [隐藏]
1 船只
2 事件经过
3 事件之后
4 61周年纪念海祭
5 罹难者
6 注释
7 外部链接
[编辑] 船只太平轮是中联轮船公司的豪华客轮,排水量2,489总吨,由
周曹裔在上海所经营[2]。国共内战后期,大批的难民潮赶忙逃离中国大
陆,这些人用金条换取舱位、或靠关系,挤上早已客满的太平轮,原预
计上午10时出发,因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故延至4时18分启航
。194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太平轮搭载“最后一批乘客”,总
共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员124名,无票者约300人),另载有沉
重货物,包括600吨钢条、东南日报印刷器材与白报纸100多吨、中华民
国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317箱、迪化街订购的南北货等。
[编辑] 事件经过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从上海开往基隆的途中,于夜
间航行,为逃避宵禁,没开航行灯,晚间23时45分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
节山附近(北纬30°25',东经122°[3])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
由基隆出发的“建元轮”[4]相撞,拦腰被撞的建元轮立刻沉没,船上72
人溺毙,有3人被救至太平轮;而太平轮在45分钟后(1月28日0时30分)
却跟着沉没,此时船上的人几乎都在惨叫,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
溺毙,船上有超过1000人罹难。 1月28日凌晨,澳大利亚军舰经过罹难
地点附近海域,救获35位(30男5女,30名男性中包括2名建元轮船员)
乘客,但因在冬天海上漂流水多时,其中一位女性体力不支死亡,最后
在澳洲军舰的记录中,确认救起的存活人员计34人(30男4女)。另有舟
山群岛渔民陆续救起的未记名人员,总计生还者约有50人左右。死者中
不乏有名望、富商级的人物,包括赴台为国立音乐院寻觅校地的音乐家
吴伯超、前辽宁省主席徐箴、名球评张昭雄之父张生、和刑事鉴定专家
李昌钰之父李浩民等。[5]
现时上海档案馆尚留有当年的记录:
“ 太平(轮)十一点过白节灯山,十二时半又回白节灯山边沉没。
太平(轮)十一点四十五分发求救信号……两船相撞处约在白节山东南
二海里。
”
而档案馆档案旁边的手绘示意图显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行驶的太平轮
在白节山南侧与建元轮相撞,太平轮后在向白节山靠岸的途中沉没。
船沉后,海上漂流着许多珠宝首饰、佛像牌位、木箱文牍及棉花等,附
近的渔民大吃一惊。
[编辑] 事件之后上海法院判决中联轮船公司赔偿,但因当时战乱流离,
上海不久即被中共军队占领,赔偿金额又属天文数字。雪上加霜的是,
太平轮的保险公司——上海华泰保险公司在出事后立刻宣布倒闭,因此
中联轮船公司必须自负盈亏赔偿,中联轮船公司最后结束营运,旗下另
外两艘轮船,被铁链锁在高雄港,最后全部锈烂。
1951年基隆港东16码头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围墙内立有“太平轮遇
难旅客纪念碑”,由于右任题字。
2004年11月,民进党族群事务部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寻找太平轮”纪
录片。
[编辑] 61周年纪念海祭首次海峡两岸的太平轮罹难者家属一同进行的海
祭仪式,由长天传播(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代表洪慧真与“太平轮一九
四九”作者张典婉一同发起
海祭行程计划半年多,因天气因素影响船只出海状况,并且生还者与罹
难者家属多数为年逾七十的老人家,为安全上的第一考量,海祭日期延
后原定日期两天后举行。
2010年5月25日上午七时,由舟山群岛的嵊泗港口出海,海祭船只先抵达
太平轮沉没地点─白节山海域,由洪慧真主持仪式,带领罹难家属与亲
友们,一同在沉船地点献上一千朵白菊花,以及罹难者家属之一黄似兰
女士所准备的一千只纸鹤,表示对太平轮千余位罹难人员的哀悼与纪念
。
之后转向生还者被澳洲军舰救起的地点停留,罹难者家属与亲友们,以
50朵红玫瑰,献给一同参与海祭的太平轮生还者─叶伦明先生与王兆兰
女士,表示对太平轮事件获救的人员祝福与重生。 仪式结束后,原船人
马一同返回嵊泗港口,当日约中午时间全员平安抵达,为海祭画下完美
句点。
而发起人之一张典婉,因海祭时间延后,与原订行程冲突,惋惜无法参
与当天海祭仪式,缺席的她也向白节山海域方向遥寄祝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