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灯 塔——致真正的航海者

2015-7-17 08:52 · 大杂烩
来自: 北京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灯塔
        林梦奇,男,1964年1月出生,远洋船长,高工,大学文化,现工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莆田海事局,爱好写作和书法,曾在《福建海事》《厦门文艺》《莆田晚报》《集美风》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和杂文三十余篇。编撰航海题材著作多本。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s0159nlj15c&auto=1

黑夜里,是谁举火烧天照亮你的航程?
风雨中,是谁用不倦的目光期盼你的归帆?
是谁,持续地燃烧自己导引你绕开恶礁险滩?
作为航海者,每当我望见海岸边那屹立的灯塔时总会有为它写些文字的冲动。我甚至自信地认为,凭着多年来对灯塔的认识是能够做好这篇文章的。然而,每每提笔,头绪全无,延宕再三。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冲动悄然转化为负疚,时不时地从心底泛起,日渐沉重。
为了积累素材,决定去寻访智者。
先是叩开一位老诗人的斋门,诗人用浓得发黑的陈茶款待我,我谈了许多关于灯塔的趣闻秩事和航海者与灯塔之间缔结的情愫,每一座灯塔背后承载着许多故事,或悲壮,或多情。他仔细聆听着,用忧郁的眼神审视着我略带夸张的动作,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圈圈点点,像是在记什么。一阵畅谈过后,我试着恳请他为灯塔赋首诗。他虽没有急着应允,但也没有拒绝,一阵寂静后便是一阵犯难,仿佛是面对一位伸手借钱来客似的,接着就兴起浅浅的感叹,再就是唠叨着缺少真切的体验,最后索性用教诲的口吻对我说:“缺乏真情浇灌,诗是流传不远的。”
我悻悻地告别诗人。
初秋时节,我约请一位历史学家登临东海之上远离大陆的一座孤岛,那里矗立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灯塔。二名守塔人中长者接待我们,他五十出头,海风将他雕刻得干瘦,黝黑,花白的须发坚忍地抽着,呈得格外精神。对我们的到来他真诚却寡言,入夜我们坐在巨大的塔基上,灯塔的光束像车窗上雨刮器不倦地刮刷着头顶黛蓝星空。澄净的天空,灿烂的星河,苍穹之下,沧海之中,海天将我们涤荡得格外渺小。海风吹不散话兴,我们谈及了灯塔与烽火台的渊源,谈及了各自所知晓关于灯塔的故事,谈及戍边征夫与守塔人的艰辛时,守塔人认真听着,很少搭讪,总是关注头顶那束周期性掠过的光芒。
次日离别时,守塔人执意要送我们到码头。当路过一段陡坡时他突然收住脚步,用手指向远方,顺着指尖方向我们发现面海的峭崖上有一方狭窄的平顶,平顶上趴着三堆土坵,被萋离的荒草覆盖着。他用低沉的语调说:“一百年来,先后有三位守塔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长眠于此,最东端那座是我师傅的,当时还不满五十呢,要是活着现在也八十多了。冬天一旦起风,补给船无法出海,十天半个月得不到补给是常有的事,更何妨医药。不过现在好了,实在不行了,直升飞机可以来,哈哈!”我们终于见到他一天以来唯一的笑容。
他笑得没有丝毫杂质,让我们由衷地感佩这么一群人,他们穷其一生去咀嚼寂寞,守卫着的一种单向的约定。遗憾的是在浩瀚的史书典籍中却难觅其踪,不得不说是史学的一大遗漏,期望能补上这一缺。
“应该!应该!”历史学家频频点头。
不久后,我跨进一位心理学家的门槛,告诉他灯塔是如何向漂泊者传递岸的信息,如何温润水手们风干的双眼。听罢,心理学家补充道:“在远航者心中,当灯塔的光芒划破漆黑的天穹时,那就是远方亲人的明眸。”
固然他不曾出海,却能窥见航行者的心思。
为了能从美学的视角审视灯塔。我挟着敦厚的相册走进摄影家的工作室,将平生游历的诸多闻名世界灯塔的图片铺展在他面前。逐一介绍着:这是渤海湾老铁山灯塔、这是黄海成山头灯塔、这是台湾海峡牛山灯塔、台湾南端鹅鸾鼻灯塔、马六甲海峡的伟岛灯塔、印度洋中心的迷尼科灯塔……。他用挑剔的眼光追随我的指尖,一帧帧地巡游着,我如同小孩显摆自己独有的玩具一样,他却如天真小孩般欣赏着。沉默了许久许久后终于发话了:“它们共同点在于没有绰约的身姿,只有坚毅勇敢躯干,难怪总是扼守要冲,迎风斗浪,导引航向。”
我还推开数学家的书房,认真地向数学家解析灯塔的种种功用。有了灯塔,聪明的水手不但可以测得方位,而且还可以从灯塔的高度、自已的眼高与地球的曲率之间存在奥秘关系中推算出船与塔的距离,进而准确测定航船在茫茫大海中的坐标,巧妙地绕开藏匿于海底的暗礁。老水手甚至可凭对某座灯塔的直觉迅速地推算出回家的航程。我的解析让他变得像小学生一样好奇。最后他叹道:“哦!原来如此。我本以为水手们只是一群徒有粗壮肌肉的人。看来是我误解他们了。”
这还不够,还得听听经济学家的高见。
于是我踏进经济学家的家门,尝试着测算一座灯塔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听罢,这位向来热衷于数据分析的老学究居然说:“不!不不!灯塔产生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范畴,更不是用算盘可以算清的呀!”他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看来他是睿智的。
一位无线电方面的朋友得知我的想法后主动上门劝我:“老兄!如今的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灯塔早已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很快人们就不再需要这种古老的东西,你何必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怀旧上呢!干点什么不比这有价值?”
显然,他对灯塔认识是肤浅的。
……
尽管如此,又过了一些日子,关于灯塔的文章仍杳然不见端倪。我反复回味着与他们的对话、努力梳理着,希望捋出些条理来,彷徨中,不经意间我顿悟:
喔!灯塔就这是这样一种建筑,因为它兼具了灯的明亮和塔的伟岸,便变得异乎寻常。


(来自信德海事)



                    
向南怀瑾致敬
東籬 来自: 辽宁沈阳
世间之灯塔易寻,人心之灯塔难觅。
2015-7-16 15:33
洪运来 来自: 江苏无锡
古老的灯塔真是很震撼
2015-7-16 20:21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海盗王子 来自: 山东青岛
有了灯塔我们有了目标,此刻我们也需要探索没有灯塔的新航线。
2015-7-17 08:52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灯塔
        林梦奇,男,1964年1月出生,远洋船长,高工,大学文化,现工作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莆田海事局,爱好写作和书法,曾在《福建海事》《厦门文艺》《莆田晚报》《集美风》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和杂文三十余篇。编撰航海题材著作多本。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s0159nlj15c&auto=1

黑夜里,是谁举火烧天照亮你的航程?
风雨中,是谁用不倦的目光期盼你的归帆?
是谁,持续地燃烧自己导引你绕开恶礁险滩?
作为航海者,每当我望见海岸边那屹立的灯塔时总会有为它写些文字的冲动。我甚至自信地认为,凭着多年来对灯塔的认识是能够做好这篇文章的。然而,每每提笔,头绪全无,延宕再三。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冲动悄然转化为负疚,时不时地从心底泛起,日渐沉重。
为了积累素材,决定去寻访智者。
先是叩开一位老诗人的斋门,诗人用浓得发黑的陈茶款待我,我谈了许多关于灯塔的趣闻秩事和航海者与灯塔之间缔结的情愫,每一座灯塔背后承载着许多故事,或悲壮,或多情。他仔细聆听着,用忧郁的眼神审视着我略带夸张的动作,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圈圈点点,像是在记什么。一阵畅谈过后,我试着恳请他为灯塔赋首诗。他虽没有急着应允,但也没有拒绝,一阵寂静后便是一阵犯难,仿佛是面对一位伸手借钱来客似的,接着就兴起浅浅的感叹,再就是唠叨着缺少真切的体验,最后索性用教诲的口吻对我说:“缺乏真情浇灌,诗是流传不远的。”
我悻悻地告别诗人。
初秋时节,我约请一位历史学家登临东海之上远离大陆的一座孤岛,那里矗立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灯塔。二名守塔人中长者接待我们,他五十出头,海风将他雕刻得干瘦,黝黑,花白的须发坚忍地抽着,呈得格外精神。对我们的到来他真诚却寡言,入夜我们坐在巨大的塔基上,灯塔的光束像车窗上雨刮器不倦地刮刷着头顶黛蓝星空。澄净的天空,灿烂的星河,苍穹之下,沧海之中,海天将我们涤荡得格外渺小。海风吹不散话兴,我们谈及了灯塔与烽火台的渊源,谈及了各自所知晓关于灯塔的故事,谈及戍边征夫与守塔人的艰辛时,守塔人认真听着,很少搭讪,总是关注头顶那束周期性掠过的光芒。
次日离别时,守塔人执意要送我们到码头。当路过一段陡坡时他突然收住脚步,用手指向远方,顺着指尖方向我们发现面海的峭崖上有一方狭窄的平顶,平顶上趴着三堆土坵,被萋离的荒草覆盖着。他用低沉的语调说:“一百年来,先后有三位守塔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长眠于此,最东端那座是我师傅的,当时还不满五十呢,要是活着现在也八十多了。冬天一旦起风,补给船无法出海,十天半个月得不到补给是常有的事,更何妨医药。不过现在好了,实在不行了,直升飞机可以来,哈哈!”我们终于见到他一天以来唯一的笑容。
他笑得没有丝毫杂质,让我们由衷地感佩这么一群人,他们穷其一生去咀嚼寂寞,守卫着的一种单向的约定。遗憾的是在浩瀚的史书典籍中却难觅其踪,不得不说是史学的一大遗漏,期望能补上这一缺。
“应该!应该!”历史学家频频点头。
不久后,我跨进一位心理学家的门槛,告诉他灯塔是如何向漂泊者传递岸的信息,如何温润水手们风干的双眼。听罢,心理学家补充道:“在远航者心中,当灯塔的光芒划破漆黑的天穹时,那就是远方亲人的明眸。”
固然他不曾出海,却能窥见航行者的心思。
为了能从美学的视角审视灯塔。我挟着敦厚的相册走进摄影家的工作室,将平生游历的诸多闻名世界灯塔的图片铺展在他面前。逐一介绍着:这是渤海湾老铁山灯塔、这是黄海成山头灯塔、这是台湾海峡牛山灯塔、台湾南端鹅鸾鼻灯塔、马六甲海峡的伟岛灯塔、印度洋中心的迷尼科灯塔……。他用挑剔的眼光追随我的指尖,一帧帧地巡游着,我如同小孩显摆自己独有的玩具一样,他却如天真小孩般欣赏着。沉默了许久许久后终于发话了:“它们共同点在于没有绰约的身姿,只有坚毅勇敢躯干,难怪总是扼守要冲,迎风斗浪,导引航向。”
我还推开数学家的书房,认真地向数学家解析灯塔的种种功用。有了灯塔,聪明的水手不但可以测得方位,而且还可以从灯塔的高度、自已的眼高与地球的曲率之间存在奥秘关系中推算出船与塔的距离,进而准确测定航船在茫茫大海中的坐标,巧妙地绕开藏匿于海底的暗礁。老水手甚至可凭对某座灯塔的直觉迅速地推算出回家的航程。我的解析让他变得像小学生一样好奇。最后他叹道:“哦!原来如此。我本以为水手们只是一群徒有粗壮肌肉的人。看来是我误解他们了。”
这还不够,还得听听经济学家的高见。
于是我踏进经济学家的家门,尝试着测算一座灯塔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听罢,这位向来热衷于数据分析的老学究居然说:“不!不不!灯塔产生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范畴,更不是用算盘可以算清的呀!”他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看来他是睿智的。
一位无线电方面的朋友得知我的想法后主动上门劝我:“老兄!如今的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灯塔早已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很快人们就不再需要这种古老的东西,你何必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怀旧上呢!干点什么不比这有价值?”
显然,他对灯塔认识是肤浅的。
……
尽管如此,又过了一些日子,关于灯塔的文章仍杳然不见端倪。我反复回味着与他们的对话、努力梳理着,希望捋出些条理来,彷徨中,不经意间我顿悟:
喔!灯塔就这是这样一种建筑,因为它兼具了灯的明亮和塔的伟岸,便变得异乎寻常。


(来自信德海事)



                    
向南怀瑾致敬
世间之灯塔易寻,人心之灯塔难觅。
2015-7-16 15:33
古老的灯塔真是很震撼
2015-7-16 20:21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有了灯塔我们有了目标,此刻我们也需要探索没有灯塔的新航线。
2015-7-17 08:52
一个普通有点儿想法的人
9830积分
670帖子
5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3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