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操舟记 操舟记06---小船计划是否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时间似乎根本排不过来。

2009-1-27 00:00 · 许路的中式帆船
来自: 北美地区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4-10-20 16:48 编辑

    接待帕拉博士期间,又把《福建海岸行》、《金华兴号航海记》两个片子陪着看了一遍,心情澎湃了一番。帕拉正在筹备组织一个1年以后的亚洲古船历史学与考学古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这次以“船与人”为主题的交流将从技术史和技术考古学的双重角度入手,把船只作为一个建造整体和技术系统加以考察。帕拉希望我能以赶缯船研究为题参加其中“海洋与江河船只:沉船、文字与图像资料”专题的发言,尽管这原本是她准备的发言题目。
    最近国内先后也有两个学术会,一个是海交史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兼会员大会,另一个是船史研究会以仿真福船技术研讨为题的年会,我发现由老外主办的学术会议比起国内的同行聚会要严谨得多,主题、角度及线路都划定得很明确,单是会议通知包含的信息量及方法论就够消化好一阵。其后两会虽然皆因上班跑不开而没去成,但在前一个会中被缺席当选为新一届理事,后一个会中也被希望发出福建的声音,倍感荣幸而任重。
    造船的风放出去了这么多,信心也跟着鼓起了一些,其实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和犹豫之中——小船计划是否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时间似乎根本排不过来。午夜,与师兄长话,确定云南之役要三月份才开始,而冬季可以南下,这样小船计划便可以继续。
次日,打电话给郑师傅,他正在赖源采买造龙舟的原始木,告知小船要做,请郑家父子先画草图。
    深沪陈芳财师傅打来电话询问他的在建工程最近的下落,趁机和他讨论起金华、王杨对船只越洋表现的反馈。其中甲板面泄水的问题,陈师傅说两舷排水孔再大都不及浪的覆盖速度,只能尽量调整船头避免上浪,如水仙门打开进水的速度比排水更大;有关甲板的密封度问题,与西洋帆船的舱盖加胶条毕竟不同,水没甲板肯定要漏下去,只能固定住舱盖以避免被漂走;至于横移的问题,中国帆船没办法避免。这些未解决在小船计划的过程中如果继续无法解决,有可能在航行中带来麻烦。
    拜访海事局,一位通过关系认识的处长指点道,小船要想取得船籍证,唯一的办法只能看看亡羊补牢式的本地木质运输船舶检验暂行办法有否靠得上的地方,具体得找船级社探讨。
    请教漳州市文化局的朋友,了解到造船地所属的龙海市因地方财政乏力,未能落实申报项目所需的影像拍摄及资料装订费的数万元预算,有关传统造船方面的非遗申报基本无望。
    11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准备揭秘花屁股的文稿,黄剑正赶赴出差或正在回家路上,金华忙于谈情说爱,王杨携女友鼓浪屿度周末……应了去年《造舟记》的一句话——“到那时候,曾经的伙伴们该干什么的还得各自再去干什么,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只是一个故事,版本不同而已。”
    12月7日,与师兄驱车前往海澄。原本与郑师傅约了要细谈预算及合同,途中因与师兄言语不和,掉头返回。此前的犹豫再上心头——明年有钱、有时间、有余力去顺利实施这半截是计划半截是理想的操舟记吗?事后师兄批示:钱——永远也可能不太多,或者没有太多;时间——时间永远不够用;精力:这个和时间一样。造船了,开工!
    应一家杂志约稿所需,翻拍一张1922年横渡北太平洋的厦门号帆船明信片。时隔两年半再次造访明信片的收藏者翁老先生,曾经的行走生风已变成步履踉跄。我们的小船是否也取名厦门号呢?
    12月15日,匆匆赶去见了来轮渡办事的老郑,结果合同样本忘了带。师傅忙于外出开工新的龙船,于是约定明日前往工场细谈。
又闻原始杉的芬香。口口是位于九龙江西溪边的口口村下属的自然村,通车不久的江滨大道隔开了村居与河岸,但村子还是有灵气,街道也很干净。两根24米长的原始杉就架在墙边,刚刚被锯开,这是用来做龙船的披竹及水底帮,头径有口口-口口公分,尾径12公分,应该有150年的树龄。一般船长要与料长相同,25米算是最长的了,长料一根超过1方,重1.6-1.7吨,要20个人抬。今天叫开帮,因为简化了礼数,不用再做仪式,但还是来了许多壮汉帮忙,在村里造龙船按例都是由老人会操办的。
    没过一会就同郑师傅一道被请进祠堂吃午饭,这里成了村里的公共场所,招待师傅的饭菜简单实在,据说漳州卤面的出处就在口口一带,自然很正宗。饭后短暂的空闲,我把准备好的合同样本跟郑师傅讲解了一遍,让他带回去问看条款是否合理,师傅不太识字。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4-10-20 16:48 编辑

    接待帕拉博士期间,又把《福建海岸行》、《金华兴号航海记》两个片子陪着看了一遍,心情澎湃了一番。帕拉正在筹备组织一个1年以后的亚洲古船历史学与考学古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这次以“船与人”为主题的交流将从技术史和技术考古学的双重角度入手,把船只作为一个建造整体和技术系统加以考察。帕拉希望我能以赶缯船研究为题参加其中“海洋与江河船只:沉船、文字与图像资料”专题的发言,尽管这原本是她准备的发言题目。
    最近国内先后也有两个学术会,一个是海交史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兼会员大会,另一个是船史研究会以仿真福船技术研讨为题的年会,我发现由老外主办的学术会议比起国内的同行聚会要严谨得多,主题、角度及线路都划定得很明确,单是会议通知包含的信息量及方法论就够消化好一阵。其后两会虽然皆因上班跑不开而没去成,但在前一个会中被缺席当选为新一届理事,后一个会中也被希望发出福建的声音,倍感荣幸而任重。
    造船的风放出去了这么多,信心也跟着鼓起了一些,其实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和犹豫之中——小船计划是否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时间似乎根本排不过来。午夜,与师兄长话,确定云南之役要三月份才开始,而冬季可以南下,这样小船计划便可以继续。
次日,打电话给郑师傅,他正在赖源采买造龙舟的原始木,告知小船要做,请郑家父子先画草图。
    深沪陈芳财师傅打来电话询问他的在建工程最近的下落,趁机和他讨论起金华、王杨对船只越洋表现的反馈。其中甲板面泄水的问题,陈师傅说两舷排水孔再大都不及浪的覆盖速度,只能尽量调整船头避免上浪,如水仙门打开进水的速度比排水更大;有关甲板的密封度问题,与西洋帆船的舱盖加胶条毕竟不同,水没甲板肯定要漏下去,只能固定住舱盖以避免被漂走;至于横移的问题,中国帆船没办法避免。这些未解决在小船计划的过程中如果继续无法解决,有可能在航行中带来麻烦。
    拜访海事局,一位通过关系认识的处长指点道,小船要想取得船籍证,唯一的办法只能看看亡羊补牢式的本地木质运输船舶检验暂行办法有否靠得上的地方,具体得找船级社探讨。
    请教漳州市文化局的朋友,了解到造船地所属的龙海市因地方财政乏力,未能落实申报项目所需的影像拍摄及资料装订费的数万元预算,有关传统造船方面的非遗申报基本无望。
    11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准备揭秘花屁股的文稿,黄剑正赶赴出差或正在回家路上,金华忙于谈情说爱,王杨携女友鼓浪屿度周末……应了去年《造舟记》的一句话——“到那时候,曾经的伙伴们该干什么的还得各自再去干什么,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只是一个故事,版本不同而已。”
    12月7日,与师兄驱车前往海澄。原本与郑师傅约了要细谈预算及合同,途中因与师兄言语不和,掉头返回。此前的犹豫再上心头——明年有钱、有时间、有余力去顺利实施这半截是计划半截是理想的操舟记吗?事后师兄批示:钱——永远也可能不太多,或者没有太多;时间——时间永远不够用;精力:这个和时间一样。造船了,开工!
    应一家杂志约稿所需,翻拍一张1922年横渡北太平洋的厦门号帆船明信片。时隔两年半再次造访明信片的收藏者翁老先生,曾经的行走生风已变成步履踉跄。我们的小船是否也取名厦门号呢?
    12月15日,匆匆赶去见了来轮渡办事的老郑,结果合同样本忘了带。师傅忙于外出开工新的龙船,于是约定明日前往工场细谈。
又闻原始杉的芬香。口口是位于九龙江西溪边的口口村下属的自然村,通车不久的江滨大道隔开了村居与河岸,但村子还是有灵气,街道也很干净。两根24米长的原始杉就架在墙边,刚刚被锯开,这是用来做龙船的披竹及水底帮,头径有口口-口口公分,尾径12公分,应该有150年的树龄。一般船长要与料长相同,25米算是最长的了,长料一根超过1方,重1.6-1.7吨,要20个人抬。今天叫开帮,因为简化了礼数,不用再做仪式,但还是来了许多壮汉帮忙,在村里造龙船按例都是由老人会操办的。
    没过一会就同郑师傅一道被请进祠堂吃午饭,这里成了村里的公共场所,招待师傅的饭菜简单实在,据说漳州卤面的出处就在口口一带,自然很正宗。饭后短暂的空闲,我把准备好的合同样本跟郑师傅讲解了一遍,让他带回去问看条款是否合理,师傅不太识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