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航海爱好者不得不知的故事3七下西洋的民族英雄郑和
说起我们国内的航海家,大家不得不提到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郑和了。他曾先后七次出海,郑和下西洋成为后世广为人传的经典。郑和不仅是我国航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在人类航海史上也极为杰出。他不仅精通航海,还对外交、军事、建筑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德才兼备,在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出淋漓尽致的卓越智慧与才识。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航海日”,届时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1405年7月11日”。
600年后的今天,仍能够得到如此庞大的纪念,想必这位民族英雄一定有其不平凡的经历。
史书记载,郑和原名马三宝,曾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朱棣成为明成祖后,特赐“郑和”为马三宝姓名,并任其为四品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幼时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共患难同生死的相处过程中,便成为了朱棣皇帝的心腹。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也很有谋略,矫勇善战,熟悉兵法。公元1405年——公元1433年,郑和奉命朱棣御旨,曾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途径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七次航行的航程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来讲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在航海中,仔细研究和分析航海图,能够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也体现出极具谋略的军事指挥才能
郑和七下西洋,立下了不可估量的丰功伟绩。不仅增强了国家的影响力,提高了政治地位,而且发展了经济贸易,将中华文明传承世界。
当时的中国,周边环境动荡,边境受到爪哇、暹罗等国家的多次骚扰;海盗猖獗,嚣张跋扈,使得我国的海上交通线始终得不到安全保障,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郑和出使各国中,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了矛盾,维护了海上安全的交通秩序,保持了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树立起明朝的声望。
郑和出海时,船队上装载有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中国货物,开辟航线的同时,通过货物交换,促进和刺激了海外贸易,为当时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传播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其中涉及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 造船技术等多个方面,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抒写出新的篇章。至今,在海外仍流传着许多有关郑和的故事,譬如在马来西亚就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建有三宝垄、三宝庙,处处可见郑和遗迹。
民族英雄郑和在 15世纪初,通过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将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他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并且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这个来自中国的本土民族英雄,将自己一生中的28年献身于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达60岁高龄,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病逝在印度的古里,长眠于自己开辟的和平道路上……
郑和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他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最值得称颂的是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即“不畏艰险、征服自然、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促进交流”的永恒。他为后人树立起“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聚集一体,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人所继承和弘扬,进一步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