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华·埃尔夫号”(“广州女士号”)波折与辉煌的过往。

来自: 山东烟台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2-12-27 10:51 编辑

1.jpg

       1979年,广州造船厂接到了一份来自法国“庄逊79”航海俱乐部的订单。不过法国人的要求很奇怪:他们需要的是一艘中国式样的仿古船。
        法国人的这个想法来自一个传说:在十八世纪,有一艘来自中国的帆船,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成为中法交往史上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往事。一群法国年轻人灵机一动,希望能原样造一艘古船,重现这次航行。同时证明中国的古帆船,可以进行远距离、复杂条件的海上航行。
       法国人的要求让广船的专家们犯了难。这艘船的副总设计师老洪介绍,虽然厂里当时还有专门的木工车间,有木壳鱼雷艇生产线,集中了广东地区最棒的一批木工师傅,但是此次航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法国人提供的数据也少得可怜,中国古代木船种类繁多,无法推断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模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专家们最终决定,采用广东阳江的“南海54”三桅船型。这种船既是货船,又可用作渔船,也可适应海上远航。接下来是解决材料难题。按照欧洲标准,木船要用柚木建造,但是造价太高。斟酌之后,决定甲板用柚木,旁板用印度尼西亚抄木,骨架、龙骨用印度尼西亚硬木,同时还从河源的深山中,采伐了一些精良的木材。最终船上采用的木料达7种之多,总用材55立方米。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第一艘仿古帆船。”广船国际技术中心产品设计部管理室副主任、当时的设计者之一蔡树成至今仍保留着这艘船的设计总结。毕业于华工船舶建造与设计专业的他表示,因为从来没有设计过这种船,只能跑到海边去看渔船找灵感。特别是船上的帆具,根本就不懂怎样设计才能使其收张自如。而且帆的面积和船水下侧面积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应该耐多少级的风,都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当时国内也没有专门的仿古木船建造规范,不得已选择了交通部中国船舶检验局的《木制渔船检验规范(草案)》。
       蔡树成介绍,完工后的“华·埃尔夫号”总长25米,水线长19米,吃水1.6米,排水量70吨,帆的总面积为210平方米。为了稳定船体,特别安装了一条重达6吨的龙骨作为压载之用,同时载船中央设置了一个深入水中约2米的稳向板。


2.jpg
     
       仿古船的建造从19807月开始,19815月完成,造价28万美元。因为资助商是埃尔夫石油公司,又是在中国建造,所以命名为“华.埃尔夫号”。交船之前,“庄逊79”俱乐部主席尼尔?律元曾致信广州方面,表示因为对中国海域不熟悉,希望能够派出技术人员随船指导。
       广州造船厂的刘华、何长贵、孙在良、温鹏高4人随即随船参训,带领7名法国船员航行了广州、香港、湛江水域。船抵达香港时,正赶上一个国际仿古帆船大赛,“华?埃尔夫号”作为唯一的中国式仿古船参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但是“华·埃尔夫号”之后的航程并不顺利。尽管船上装了机动设备,但是主要的动力还是风帆,中国帆船的操帆方法与欧洲帆船完全不同,这对7名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之前仅培训这些年轻人操帆就用了一个月。更麻烦的是苏伊士运河因战火关闭,它只得绕道好望角,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航线,对于还没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华·埃尔夫号”来说更是如此。驶至新加坡,7个人病倒了6个,到了马六甲又要修船,前后整整半年,“华·埃尔夫号”才回到法国。
       “华·埃尔夫号”开回法国之后的情况广船人并不清楚。直到1991年,老洪应邀到法国主持一个中国古帆船设计,才在马赛又见到了它的身影,保养还相当不错。但是从那之后直到今天,木船再也没有消息。老洪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唏嘘:当时用的都是最好的料,最好的工,最棒的木雕……

3.jpg

       不久前,“寻访海上丝路与航海文明”采访组奔赴欧洲采访时,专程赶到马赛找寻这艘船的下落,但没能找到。然而或许是机缘巧合,“我在法国有很多爱好中国帆船的朋友,其中一位正好是这艘船的新主人。”法籍华人覃石冠出发到广州前一周的短暂寻访,便破解了一个困扰广州造船人多年的“悬案”。
        为何广州人多年来一直找不到“华·埃尔夫号”?覃石冠一语道破天机:这艘船在法国的名字是“广州女士号”。这四个楷体的汉字,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船尾中国式样的“盘龙云海”图案之中。“仿古帆船,广州造船厂”的铭牌也仍镶嵌在船上。
        船的现在的主人是一位法国的导演,曾经执导过多部广告和一些纪录片。不过“华·埃尔夫号”如今已经不能再进行海上航行。它的三根桅杆都换过了,船体的很多木料也不再是原件。船甲板之上又加了盖,以对付巴黎变幻莫测的天气。整艘船被改造成了一个“酒吧”,经常有人在这里边喝东西,边交流中国的航海历史,其中郑和的传奇故事是比较受欢迎的话题。有时这里也举办一些艺术活动,或者举办一些展览,但是主题往往离不开航海。船上还有一个“杨祠堂”,在法国人眼中,它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广东符号。

  “华·埃尔夫号”目前停泊在法国巴黎境内风景如画的塞纳河上,与众多式样各异的游艇、帆船为伴。在25年的水上生涯中,这艘长度几乎只有“哥德堡号”1/3的小木船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它用了15年的时间,环球航行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在44个国家留下了足迹,航程可环绕地球一周半。


4.jpg
        覃石冠表示,他们希望把“华·埃尔夫号”拖回中国进行修复,使其能够继续在海上航行。同时,也是为31年前的那次中法海上文化交流,写下一页漂亮的续篇。
       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与近年来中法关系的波折,“华·埃尔夫号”最终决定2010年到上海参加世博会,不久后,在郑明将军等航海及船史专家的推动下“华·埃尔夫号”的船东代表访问中国,为“华·埃尔夫号”参加世博会后在中国的大修及随后访问广州作准备.
烟斗 来自: 北京
{:soso_e179:}楼主辛苦
2013-2-17 23:20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自由的浪花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soso_e179:}
2013-2-18 16:36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2-12-27 10:51 编辑

1.jpg

       1979年,广州造船厂接到了一份来自法国“庄逊79”航海俱乐部的订单。不过法国人的要求很奇怪:他们需要的是一艘中国式样的仿古船。
        法国人的这个想法来自一个传说:在十八世纪,有一艘来自中国的帆船,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成为中法交往史上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往事。一群法国年轻人灵机一动,希望能原样造一艘古船,重现这次航行。同时证明中国的古帆船,可以进行远距离、复杂条件的海上航行。
       法国人的要求让广船的专家们犯了难。这艘船的副总设计师老洪介绍,虽然厂里当时还有专门的木工车间,有木壳鱼雷艇生产线,集中了广东地区最棒的一批木工师傅,但是此次航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法国人提供的数据也少得可怜,中国古代木船种类繁多,无法推断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模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专家们最终决定,采用广东阳江的“南海54”三桅船型。这种船既是货船,又可用作渔船,也可适应海上远航。接下来是解决材料难题。按照欧洲标准,木船要用柚木建造,但是造价太高。斟酌之后,决定甲板用柚木,旁板用印度尼西亚抄木,骨架、龙骨用印度尼西亚硬木,同时还从河源的深山中,采伐了一些精良的木材。最终船上采用的木料达7种之多,总用材55立方米。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第一艘仿古帆船。”广船国际技术中心产品设计部管理室副主任、当时的设计者之一蔡树成至今仍保留着这艘船的设计总结。毕业于华工船舶建造与设计专业的他表示,因为从来没有设计过这种船,只能跑到海边去看渔船找灵感。特别是船上的帆具,根本就不懂怎样设计才能使其收张自如。而且帆的面积和船水下侧面积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应该耐多少级的风,都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当时国内也没有专门的仿古木船建造规范,不得已选择了交通部中国船舶检验局的《木制渔船检验规范(草案)》。
       蔡树成介绍,完工后的“华·埃尔夫号”总长25米,水线长19米,吃水1.6米,排水量70吨,帆的总面积为210平方米。为了稳定船体,特别安装了一条重达6吨的龙骨作为压载之用,同时载船中央设置了一个深入水中约2米的稳向板。


2.jpg
     
       仿古船的建造从19807月开始,19815月完成,造价28万美元。因为资助商是埃尔夫石油公司,又是在中国建造,所以命名为“华.埃尔夫号”。交船之前,“庄逊79”俱乐部主席尼尔?律元曾致信广州方面,表示因为对中国海域不熟悉,希望能够派出技术人员随船指导。
       广州造船厂的刘华、何长贵、孙在良、温鹏高4人随即随船参训,带领7名法国船员航行了广州、香港、湛江水域。船抵达香港时,正赶上一个国际仿古帆船大赛,“华?埃尔夫号”作为唯一的中国式仿古船参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但是“华·埃尔夫号”之后的航程并不顺利。尽管船上装了机动设备,但是主要的动力还是风帆,中国帆船的操帆方法与欧洲帆船完全不同,这对7名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之前仅培训这些年轻人操帆就用了一个月。更麻烦的是苏伊士运河因战火关闭,它只得绕道好望角,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航线,对于还没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华·埃尔夫号”来说更是如此。驶至新加坡,7个人病倒了6个,到了马六甲又要修船,前后整整半年,“华·埃尔夫号”才回到法国。
       “华·埃尔夫号”开回法国之后的情况广船人并不清楚。直到1991年,老洪应邀到法国主持一个中国古帆船设计,才在马赛又见到了它的身影,保养还相当不错。但是从那之后直到今天,木船再也没有消息。老洪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禁唏嘘:当时用的都是最好的料,最好的工,最棒的木雕……

3.jpg

       不久前,“寻访海上丝路与航海文明”采访组奔赴欧洲采访时,专程赶到马赛找寻这艘船的下落,但没能找到。然而或许是机缘巧合,“我在法国有很多爱好中国帆船的朋友,其中一位正好是这艘船的新主人。”法籍华人覃石冠出发到广州前一周的短暂寻访,便破解了一个困扰广州造船人多年的“悬案”。
        为何广州人多年来一直找不到“华·埃尔夫号”?覃石冠一语道破天机:这艘船在法国的名字是“广州女士号”。这四个楷体的汉字,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船尾中国式样的“盘龙云海”图案之中。“仿古帆船,广州造船厂”的铭牌也仍镶嵌在船上。
        船的现在的主人是一位法国的导演,曾经执导过多部广告和一些纪录片。不过“华·埃尔夫号”如今已经不能再进行海上航行。它的三根桅杆都换过了,船体的很多木料也不再是原件。船甲板之上又加了盖,以对付巴黎变幻莫测的天气。整艘船被改造成了一个“酒吧”,经常有人在这里边喝东西,边交流中国的航海历史,其中郑和的传奇故事是比较受欢迎的话题。有时这里也举办一些艺术活动,或者举办一些展览,但是主题往往离不开航海。船上还有一个“杨祠堂”,在法国人眼中,它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广东符号。

  “华·埃尔夫号”目前停泊在法国巴黎境内风景如画的塞纳河上,与众多式样各异的游艇、帆船为伴。在25年的水上生涯中,这艘长度几乎只有“哥德堡号”1/3的小木船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它用了15年的时间,环球航行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在44个国家留下了足迹,航程可环绕地球一周半。


4.jpg
        覃石冠表示,他们希望把“华·埃尔夫号”拖回中国进行修复,使其能够继续在海上航行。同时,也是为31年前的那次中法海上文化交流,写下一页漂亮的续篇。
       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与近年来中法关系的波折,“华·埃尔夫号”最终决定2010年到上海参加世博会,不久后,在郑明将军等航海及船史专家的推动下“华·埃尔夫号”的船东代表访问中国,为“华·埃尔夫号”参加世博会后在中国的大修及随后访问广州作准备.
{:soso_e179:}楼主辛苦
2013-2-17 23:20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soso_e179:}
2013-2-18 16:36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7520积分
370帖子
3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