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新闻资讯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21-8-17 09:10 编辑

编者按

“中国人开中国船”——印在红色中式软翼帆上的这句话格外显眼。站在红帆前面的是中式帆船文化守护者之一——邝向荣,也是本文作者。在本文中,邝向荣将带大家从对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前主席安妮·希尔的采访中,介绍安妮和中式帆船的故事,本文为上篇。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jpg

/ 邝向荣简介 /

邝向荣,建筑师。1954年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82年加入香港皇家游艇会后,积极参与统一级别的帆船竞赛。于2012年出版《游艇港》一书,填补游艇港设计的空白,并呼吁游艇业应向强国富民的方向发展。

2014年,邝向荣对中式帆船产生兴趣,但发现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正在频临灭绝,开中式帆船环球的梦想驱使他学会帆船设计相关软件,他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古帆船,发现最适合远航的船底线型来自博物馆里八百年前的南宋古船,为了论证这个发现并绕过木船不能上牌的人为障碍,他决定采用先进材料与工艺创造现代中式帆船,2019年,他拥有多项设计专利的现代中式帆船“顺风相送”号成功下水试航,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文化特别献礼,他自创品牌的“乐舫”中式帆船同年获得国产创新船型奖及最佳国产单体帆船奖两项殊荣。

/ 安妮·希尔简介 /

安妮.希尔,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1979年的创始会员及2015-2018年的主席。1955年生于英国,自20岁开始便过着航海生活,大半生都在航行的她至今已经航行了165000海里,相当于环球7.6圈,而且大部分时间是驾驶着她自己用胶合板造的木船,挂上中式帆装航行,2009年她获得美洲消闲航海俱乐部(CruisingClub of America)颁发航海界的殊荣“蓝海大奖”(BlueWater Medal)。1993年,她出版了航海经典《Voyagingin a SmallIncome》(《穷游大海》)一书,教人如何在低微的收入下享受自由自在的航海生活方式。年逾花甲的她不但心境年轻毫无上岸定居之意,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造船,她用胶合板自制的中式帆装船Fanshi号于2021年在新西兰下水成功试航。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2.jpg

(安妮·希尔,一个自己动手建造“小是美,少是多”的中式帆木船的航海家 摄影/TaniaWhyte)

前言
“我自2014年加入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加入这个协会是因为我在研究中式帆船的过程中发现中文资料非常贫乏,而西方自20世纪初便有学者对中式帆船作了有系统地详细记载与研究,而且近代的航海家更把中式帆装使用在人手少的越洋航行上。
在这个协会中,不乏大神级的航海家,也有对中式帆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我发现他们热衷于中式帆装完全是出于功能及安全等原因,不含民族情怀、政治或文化取向,我从协会中学习到中式帆装吸引资深航海家的魅力所在。
在我近年与一群热心人士抢救中式帆船文化的过程中,眼见这一文化在我国正频临灭绝,但在国外却方兴未艾,心里感概万分。正逢前主席安妮·希尔的新船下水,我取得她同意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听听这个大半生都在越洋航行的西方航海家如何介绍中式帆船文化。——邝向荣

邝: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您自己及您的工作。安妮:我已经65岁了,从来没有在一份全职工作上做过多于一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前夫想要过一种航海的生活方式,要乘坐小船环游世界。虽然我们在工作时收入不多,但我们的生活非常节俭,因此总是能存下钱来。我们用这些钱来投资政府债券,使得我们能够去航海。大约2000年左右,这些债券被政府收回,我不得不通过投资股票市场来赚钱。我打工时当过秘书、船上的油漆工/清漆工、鸡尾酒会和餐桌服务员以及与船有关的旅游业。当然也做过一些其他的零星工作。我也有从游艇媒体工作中赚过不少钱,我写过一本叫《Voyagingon a Small Income》(《穷游大海》)的书,书中详细描述了我们是如何用这么少的财政资源获得那么多的自由。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3.jpg

▲安妮.希尔1993年出版的航海经典《穷游大海》

邝: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航海遨遊世界的经历。安妮:我第一次横跨大西洋是在1975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远航的生活方式。1975年8月PeteHill(皮特·希尔)和我驾驶JamesWharram(詹姆斯·沃勒姆)设计的28英尺的Stormalong号,一艘木质“Tane”型号双体船离开英国。我们航行到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航行到巴巴多斯,12月初到达后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中巡航,游访了多巴哥、格林纳达、格林纳丁斯、马提尼克、多米尼加、瓜德罗普、安提瓜、圣马丁和英属维尔京群岛。5月,我们离开并驶向亚速尔群岛。几周后,我们于1976年8月回到了英国。整个往返航程大约有10,000海里,回来后我们都找到了工作。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4.jpg

▲1975年的“Tane”型号木质双体帆船

1977年我们买了希拉号Sheila,一艘建于1921年的6米船,长27英尺,宽7英尺,吃水5英尺9英寸。她是一艘内部非常小的帆船,但也足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漂浮之家,因为我们想重新过漂泊的生活。我们完全重建了内部,并翻新了外部。1978年我们在英格兰南海岸航行了几个月。
1979年我们辞职,在希拉号上驶向爱尔兰。在这次巡航让我们感觉这艘船真的不适合我们所向往的那种远航。当时我们能够买得起一艘合适的船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造船。要是在二手船非常便宜的今天,情况就不一样了,但在当时,一艘新船非常昂贵。那年9月,我们去了南安普顿游艇展,来自SunbirdYachts(太阳鸟游艇公司)的RobinBlain(罗宾·布兰)第一次参展,他有一个中式帆装的原型。由于听闻过1960年杰斯特号(Jester)横越大西洋的事迹,皮特一早已经对她感兴趣了,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我一下子就折服了:与西式三角帆相比,她显得如此简单和合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5.jpg

▲1960年赢得单人横渡大西洋比赛亚军的7.64米长,无发动机的小木船“杰斯特”号(Jester)

1960年第一届单人横渡大西洋帆船赛,英国退役海军兼发明家哈斯勒(Blondie Hasler)以一艘7.64米长挂着中式帆装的杰斯特号(Jester)小木船参赛赢得亚军,回来后他与麦克劳德(Jock McLeod)联合出版了Practical Junk Rig(《实用中式帆装》)一书,介绍中式帆装的好处。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6.jpg

▲采用中式帆装的英国制造帆船Sunbird32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7.jpg
▲1979年量产的Sunbird32 中式帆装船
我们决定了我们的新船必须有这种帆装,于是开始寻找一种设计。由于找不到,我们决定找一艘在其他方面适合我们的船,并自己设计。我们最终从JayBenford的设计中选择了一艘34英尺的dory平底船,皮特采用《实用中式帆装》作者麦克劳德(JockMcLeod)和哈斯勒(BlondieHasler)创造的设计组合来设计帆装和甲板布局。1980年我们开始建造“獾”号(Badger):胶合板/环氧树脂,采用中式帆装的双桅船结构,没有发动机。
在1983年我们下水,航行到苏格兰。9月,我们向南驶向加那利群岛,11月中旬,我们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出发。1984年我们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找到工作过冬,并在6月离开前往美国切萨皮克湾,在那里我们安装了一个舷内发动机。我们在秋末离开,通过沿海内航道航行到佛罗里达。1985年回到英属维尔京群岛再工作,5月离开去百慕大,然后去新斯科舍,之后去冰岛,再去挪威。我们去了北极圈以北的罗佛敦群岛,然后经设得兰群岛向南航行,在英格兰过冬。1986年,我们在春天离开,在苏格兰过夏天,然后航行到葡萄牙、加那利岛、格林纳达和委内瑞拉。▲1987年,发动机在委内瑞拉坏了,所以我们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航行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哈马、百慕大、亚速尔群岛,然后回到英国的法尔茅斯。家庭情况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那里呆上几年,所以我们又找到了工作。
1988年在法尔茅斯,我们买了一艘20英尺的胶合板船“李小姐”号(MisseeLee),并将她改装成中式帆装。因为在法尔茅斯附近航行,这小船比34英尺的“獾”号更有趣。我们把她开到法国的Douarnenez,参加那里的夏季节日盛会。注Missee Lee 名字是来自一本1941年出版的儿童故事书,书中李小姐Missee Lee 是1930年代在中国南海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女海盗首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8.jpg
▲20英尺长的“李小姐”号(MisseeLee)双桅中式帆装
1989年4月,我们驾驶着李小姐号穿越英吉利海峡,进出布列塔尼,探索运河和海岸,历时三个月。我们改装了“獾”号,离开英国,航行到葡萄牙、加那利岛和圣马丁岛。
1990年我们从圣马丁岛到古巴、巴哈马、百慕大,经苏格兰到波罗的海,游访挪威、瑞典和丹麦。从那里我们驶回英格兰,然后去阿尔加维(葡萄牙)和马略卡岛(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过冬。
1991年我们从马略卡岛出发,航行到西班牙、阿尔加维、马德拉和亚速尔群岛,然后前往格陵兰岛。从格陵兰岛,我们航行到新斯科舍省和美国,再前往切萨皮克。
1992年我们沿着沿海内航道到佛罗里达,然后到英属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春天,我们航行到百慕大、亚速尔群岛、英国、布列塔尼(法国),然后回到英国。在这里,本来已经修复好的发动机又停止了运作。皮特决定把它报废,用一个挂在船舷上的海鸥舷外机来代替它。当我们出海时,必须把它拆除。做了这个改动后,我们就航行到了阿尔加维,然后到了加纳利群岛和巴西。
1993年,我们在巴西呆了三个月,然后航行到乌拉圭。冬天时,我们又在巴西航行了几个月,然后回到乌拉圭。从那里我们航行到阿根廷,再到福克兰群岛。
1994年我们在福克兰群岛巡航。在离开之前,我们获得了一台风冷柴油发动机,利用潮差的时间安装上了它。11月中旬,我们航行到南极洲的南奥克尼群岛。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9.jpg
1995年新年时,我们航行到南乔治亚岛,绕行了一圈。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后,我们航行到特里斯坦-德库尼亚岛,那里的条件使我们无法登陆。从那里,我们去了戈夫岛,然后经过漫长而缓慢的航行到达南非。
1996年我们在2月初离开开普敦前往圣赫勒拿岛并登陆了,但没有登陆阿森松岛。然后去了亚速尔群岛,之后我们在爱尔兰呆了一个月。然后去布列塔尼参加另一个节日,之后回到英国。秋天,我们航行到阿尔加维,然后到加那利群岛,之后横渡大西洋到格林纳丁斯的贝基亚。
1997年我们在西印度群岛过冬,游访了各个岛屿,然后航行前往新斯科舍省,在冰雪融化后到达。从那里我们航行到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我们与北极熊作了一次神奇的邂逅,并成功到达了巴芬岛。从那里我们航行到亚速尔群岛,然后到阿尔加维过冬。
1998年,我们进入地中海,一直航行到巴利里群岛,然后回到阿尔加维,再到亚速尔群岛。从那里我们航行到巴西,然后去了南非。在这里,皮特决定建造另一艘船,所以我们把“獾”号卖掉了。
邝:请介绍一下“獾”号及分享一下在你多次远航中体现到中式帆装的性能。安妮:在我们拥有“獾”号的这些年里,航行了110,000多海里(相当于环球五圈)。这艘船在设计、建造和设备方面都非常简单。她的船体是平底渔船(dory)型,即是平底和外翻的顶部。乍看之下,不像是一个成功的巡航设计。事实上,她是一艘很好的船。如果是由我来做决定,我们绝不会卖掉她的。有几艘她的姊妹船已经建造出来了,几乎所有的船主都对它们感到满意。虽然狭窄的水线使这艘船的初稳性很低,我们的访客也对它感觉不安,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几乎没有注意到这点。不知何故,平底船的船体和中式帆装的组合起了作用,而且效果不错。我们选择用鳍状龙骨造船,后来又在船舵前加了一个艉踵,这种组合也很有效。“獾”号的航行很有趣,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把自己引向上风方向,非常容易操纵,我们很少使用发动机。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0.jpg

▲舭龙骨的“獾”号(Badger)水退时坐滩,船艉是带艉踵的舵及自动风舵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1.jpg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2.jpg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3.jpg
尽管她的帆是平的,但她可以“很好地”驶往迎风,正如我们在福克兰群岛证明的那样,因为在那里从东向西航行是一个艰难的迎风航行,然而我们曾多次这样做,当然只带有一个在风平浪静时才管用的低功率舷外机。虽然她比原来设计的重量重了,但她在微风中仍能很好地航行。她在大风中也是一艘非常好的船,多年来,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大风,但从来没有觉得需要船艉拖缆来稳向。这中式帆装非常适合我们的需要,我们是轮更的单独驾驶的,所以当你不是当更时,你有三个小时在床上。按照哈斯勒(BlondieHasler)和麦克劳德(JockMcLeod)的做法,所有的缭绳都被引到船艉的“控制站”,所有的船帆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但当我们在近岸航行时,我们仍然可以在后舱轻松地控制船帆。我不是一个勇敢的水手,可以轻松地缩帆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否则我真就没有安全感了。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帆,这意味着我们不太可能在大风浪中过度倾斜并被打翻。我知道,由于我们能够在风力允许下立即掌控航行,所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中式帆装很容易制造和维修,维护起来也很便宜,所以我们可以用很少的钱持续航行那么多年。跨越大洋航行和游访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地方生活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然后再去一个新的地方。这一切都非常美妙,那是一种几乎无法形容的魔力。注中式帆无论任何风向只需在后舱松开升帆索便能马上缩帆,缩帆速度快,而且无需转向迎风,船员也无需跑上湿滑的甲板工作,因此在风浪中十分安全。因为中式帆的缭绳是分用多根缭丝绑在帆戗上,帆布上的张力很小,不撕破还能航行,而且不需要用特别昂贵的布料,由于帆是平的,修补无需特别的缝纫机或专业的缝帆工艺。那年晚些时候,我们开始建造皮特设计的38英尺双体船。当时她有一个不寻常的装置,就是每个船体上都有一个中式帆装。然而,本应用在我梦想中驾驶“獾”号遨游太平洋的时间,却花在建造“中国月亮”号(ChinaMoon)双体船上了,这对我们的婚姻来说太沉重了,导致皮特和我分开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4.jpg
▲皮特·希尔在“中国月亮”号(ChinaMoon )中式帆装双体船
邝:在你丰富的航海经验中为何特别青睐中式帆装?请介绍一下你使用中式帆装的经历。安妮:2002年,我在特立尼达上了特雷弗-罗伯逊(TrevorRobertson)的35英尺的斜桁帆(gaff-rig)钢船。虽然我很欣赏斜桁帆,当与三角帆相比,我更喜欢它,但我始终无法适应它。IronBark号更难驾驶,装备的维护费用较高,船的效率似乎比较低。这艘船有一个顶帆,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第一轮缩帆,但只是在非常微的风中使用。等到需要真正缩帆的时候,情况已经变得不安了。我无法缩起主帆,设备对我来说太重了,而且很难够到,这意味着如果特雷弗不值班的时候,我必须唤醒他来帮忙,因此我们俩都睡眠不足。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5.jpg
▲IronBark号斜桁帆(gaff-rig)钢船
与”獾”号对比,”獾”号有两张帆,一张是6坑帆,一张是7坑帆,这意味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很容易拥有恰到好处的帆面积。IronBark号有一个卷式三角帆,要么完全展开,要么卷起来,还有一个小支索帆和有三个缩帆点的主帆。这意味着该船经常会出现帆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此外,当大风过后,特雷弗不愿意到甲板上升帆,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IronBark号比”獾”号受到更多的浪冲上甲板。
中式帆装名词:帆顶上最高一根连接升帆索的叫“秤”,帆上撑开帆布的叫“戗”,帆戗之间的帆布位置叫“坑”,但中式帆装的名词因地而异,而且很多都是用当地方言俚语。
我和特雷弗一起航行了7年,大约走了4万海里。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去了几次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省,两次穿越大西洋,游访了爱尔兰、英国、加那利群岛和加勒比海,在格陵兰岛度过了一个冬天,当时船被冻住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6.jpg
▲IronBark 号在格陵兰的冬天被冰雪冻住了
之后航行到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再进入太平洋。我们经加拉帕戈斯和法属波利尼亚航行到新西兰。在新西兰呆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驶向澳大利亚,在那里呆了一年,然后又驶回了新西兰。我的母亲在这里出生,这使我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我决定要留下来。2009年我自己买了一艘26英尺的船,特雷弗再次单人出航。注特雷弗-罗伯逊(Trevor Robertson)1949年出生,一个横渡大洋犹如后院散步的单人航海家,2009年与安妮.希尔共同获得美洲消闲航海俱乐部(Cruising Club of America)颁发航海界的殊荣“蓝海大奖”(Blue Water Medal),他至今已经航行40万海里,相当于环球18圈半。我把我的小船命名为“扇尾”号(Fantail),并很快将她改成了中式帆装,我不喜欢三角帆装(bermudianrig)比斜桁帆装(gaffrig)更甚。中式帆装操纵的便利性和快速缩帆的能力再次给了我更大的信心,我很喜欢用这中式帆装来驾驶这艘船。我在新西兰南岛呆了一段时间,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北岛的东北部。我感觉这里是一个更适宜久留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一个很优美的巡航海域。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7.jpg
▲安妮在新西兰驾驶她的扇尾号(Fantail)(未完待续)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21-8-17 09:10 编辑

编者按

“中国人开中国船”——印在红色中式软翼帆上的这句话格外显眼。站在红帆前面的是中式帆船文化守护者之一——邝向荣,也是本文作者。在本文中,邝向荣将带大家从对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前主席安妮·希尔的采访中,介绍安妮和中式帆船的故事,本文为上篇。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jpg

/ 邝向荣简介 /

邝向荣,建筑师。1954年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82年加入香港皇家游艇会后,积极参与统一级别的帆船竞赛。于2012年出版《游艇港》一书,填补游艇港设计的空白,并呼吁游艇业应向强国富民的方向发展。

2014年,邝向荣对中式帆船产生兴趣,但发现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正在频临灭绝,开中式帆船环球的梦想驱使他学会帆船设计相关软件,他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古帆船,发现最适合远航的船底线型来自博物馆里八百年前的南宋古船,为了论证这个发现并绕过木船不能上牌的人为障碍,他决定采用先进材料与工艺创造现代中式帆船,2019年,他拥有多项设计专利的现代中式帆船“顺风相送”号成功下水试航,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洋文化特别献礼,他自创品牌的“乐舫”中式帆船同年获得国产创新船型奖及最佳国产单体帆船奖两项殊荣。

/ 安妮·希尔简介 /

安妮.希尔,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1979年的创始会员及2015-2018年的主席。1955年生于英国,自20岁开始便过着航海生活,大半生都在航行的她至今已经航行了165000海里,相当于环球7.6圈,而且大部分时间是驾驶着她自己用胶合板造的木船,挂上中式帆装航行,2009年她获得美洲消闲航海俱乐部(CruisingClub of America)颁发航海界的殊荣“蓝海大奖”(BlueWater Medal)。1993年,她出版了航海经典《Voyagingin a SmallIncome》(《穷游大海》)一书,教人如何在低微的收入下享受自由自在的航海生活方式。年逾花甲的她不但心境年轻毫无上岸定居之意,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造船,她用胶合板自制的中式帆装船Fanshi号于2021年在新西兰下水成功试航。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2.jpg

(安妮·希尔,一个自己动手建造“小是美,少是多”的中式帆木船的航海家 摄影/TaniaWhyte)

前言
“我自2014年加入英国中式帆装协会(JunkRigAssociation)。加入这个协会是因为我在研究中式帆船的过程中发现中文资料非常贫乏,而西方自20世纪初便有学者对中式帆船作了有系统地详细记载与研究,而且近代的航海家更把中式帆装使用在人手少的越洋航行上。
在这个协会中,不乏大神级的航海家,也有对中式帆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我发现他们热衷于中式帆装完全是出于功能及安全等原因,不含民族情怀、政治或文化取向,我从协会中学习到中式帆装吸引资深航海家的魅力所在。
在我近年与一群热心人士抢救中式帆船文化的过程中,眼见这一文化在我国正频临灭绝,但在国外却方兴未艾,心里感概万分。正逢前主席安妮·希尔的新船下水,我取得她同意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听听这个大半生都在越洋航行的西方航海家如何介绍中式帆船文化。——邝向荣

邝: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您自己及您的工作。安妮:我已经65岁了,从来没有在一份全职工作上做过多于一年的时间。我和我的前夫想要过一种航海的生活方式,要乘坐小船环游世界。虽然我们在工作时收入不多,但我们的生活非常节俭,因此总是能存下钱来。我们用这些钱来投资政府债券,使得我们能够去航海。大约2000年左右,这些债券被政府收回,我不得不通过投资股票市场来赚钱。我打工时当过秘书、船上的油漆工/清漆工、鸡尾酒会和餐桌服务员以及与船有关的旅游业。当然也做过一些其他的零星工作。我也有从游艇媒体工作中赚过不少钱,我写过一本叫《Voyagingon a Small Income》(《穷游大海》)的书,书中详细描述了我们是如何用这么少的财政资源获得那么多的自由。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3.jpg

▲安妮.希尔1993年出版的航海经典《穷游大海》

邝: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航海遨遊世界的经历。安妮:我第一次横跨大西洋是在1975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远航的生活方式。1975年8月PeteHill(皮特·希尔)和我驾驶JamesWharram(詹姆斯·沃勒姆)设计的28英尺的Stormalong号,一艘木质“Tane”型号双体船离开英国。我们航行到西班牙和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航行到巴巴多斯,12月初到达后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中巡航,游访了多巴哥、格林纳达、格林纳丁斯、马提尼克、多米尼加、瓜德罗普、安提瓜、圣马丁和英属维尔京群岛。5月,我们离开并驶向亚速尔群岛。几周后,我们于1976年8月回到了英国。整个往返航程大约有10,000海里,回来后我们都找到了工作。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4.jpg

▲1975年的“Tane”型号木质双体帆船

1977年我们买了希拉号Sheila,一艘建于1921年的6米船,长27英尺,宽7英尺,吃水5英尺9英寸。她是一艘内部非常小的帆船,但也足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漂浮之家,因为我们想重新过漂泊的生活。我们完全重建了内部,并翻新了外部。1978年我们在英格兰南海岸航行了几个月。
1979年我们辞职,在希拉号上驶向爱尔兰。在这次巡航让我们感觉这艘船真的不适合我们所向往的那种远航。当时我们能够买得起一艘合适的船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造船。要是在二手船非常便宜的今天,情况就不一样了,但在当时,一艘新船非常昂贵。那年9月,我们去了南安普顿游艇展,来自SunbirdYachts(太阳鸟游艇公司)的RobinBlain(罗宾·布兰)第一次参展,他有一个中式帆装的原型。由于听闻过1960年杰斯特号(Jester)横越大西洋的事迹,皮特一早已经对她感兴趣了,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我一下子就折服了:与西式三角帆相比,她显得如此简单和合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5.jpg

▲1960年赢得单人横渡大西洋比赛亚军的7.64米长,无发动机的小木船“杰斯特”号(Jester)

1960年第一届单人横渡大西洋帆船赛,英国退役海军兼发明家哈斯勒(Blondie Hasler)以一艘7.64米长挂着中式帆装的杰斯特号(Jester)小木船参赛赢得亚军,回来后他与麦克劳德(Jock McLeod)联合出版了Practical Junk Rig(《实用中式帆装》)一书,介绍中式帆装的好处。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6.jpg

▲采用中式帆装的英国制造帆船Sunbird32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7.jpg
▲1979年量产的Sunbird32 中式帆装船
我们决定了我们的新船必须有这种帆装,于是开始寻找一种设计。由于找不到,我们决定找一艘在其他方面适合我们的船,并自己设计。我们最终从JayBenford的设计中选择了一艘34英尺的dory平底船,皮特采用《实用中式帆装》作者麦克劳德(JockMcLeod)和哈斯勒(BlondieHasler)创造的设计组合来设计帆装和甲板布局。1980年我们开始建造“獾”号(Badger):胶合板/环氧树脂,采用中式帆装的双桅船结构,没有发动机。
在1983年我们下水,航行到苏格兰。9月,我们向南驶向加那利群岛,11月中旬,我们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出发。1984年我们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找到工作过冬,并在6月离开前往美国切萨皮克湾,在那里我们安装了一个舷内发动机。我们在秋末离开,通过沿海内航道航行到佛罗里达。1985年回到英属维尔京群岛再工作,5月离开去百慕大,然后去新斯科舍,之后去冰岛,再去挪威。我们去了北极圈以北的罗佛敦群岛,然后经设得兰群岛向南航行,在英格兰过冬。1986年,我们在春天离开,在苏格兰过夏天,然后航行到葡萄牙、加那利岛、格林纳达和委内瑞拉。▲1987年,发动机在委内瑞拉坏了,所以我们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航行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哈马、百慕大、亚速尔群岛,然后回到英国的法尔茅斯。家庭情况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那里呆上几年,所以我们又找到了工作。
1988年在法尔茅斯,我们买了一艘20英尺的胶合板船“李小姐”号(MisseeLee),并将她改装成中式帆装。因为在法尔茅斯附近航行,这小船比34英尺的“獾”号更有趣。我们把她开到法国的Douarnenez,参加那里的夏季节日盛会。注Missee Lee 名字是来自一本1941年出版的儿童故事书,书中李小姐Missee Lee 是1930年代在中国南海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女海盗首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8.jpg
▲20英尺长的“李小姐”号(MisseeLee)双桅中式帆装
1989年4月,我们驾驶着李小姐号穿越英吉利海峡,进出布列塔尼,探索运河和海岸,历时三个月。我们改装了“獾”号,离开英国,航行到葡萄牙、加那利岛和圣马丁岛。
1990年我们从圣马丁岛到古巴、巴哈马、百慕大,经苏格兰到波罗的海,游访挪威、瑞典和丹麦。从那里我们驶回英格兰,然后去阿尔加维(葡萄牙)和马略卡岛(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过冬。
1991年我们从马略卡岛出发,航行到西班牙、阿尔加维、马德拉和亚速尔群岛,然后前往格陵兰岛。从格陵兰岛,我们航行到新斯科舍省和美国,再前往切萨皮克。
1992年我们沿着沿海内航道到佛罗里达,然后到英属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春天,我们航行到百慕大、亚速尔群岛、英国、布列塔尼(法国),然后回到英国。在这里,本来已经修复好的发动机又停止了运作。皮特决定把它报废,用一个挂在船舷上的海鸥舷外机来代替它。当我们出海时,必须把它拆除。做了这个改动后,我们就航行到了阿尔加维,然后到了加纳利群岛和巴西。
1993年,我们在巴西呆了三个月,然后航行到乌拉圭。冬天时,我们又在巴西航行了几个月,然后回到乌拉圭。从那里我们航行到阿根廷,再到福克兰群岛。
1994年我们在福克兰群岛巡航。在离开之前,我们获得了一台风冷柴油发动机,利用潮差的时间安装上了它。11月中旬,我们航行到南极洲的南奥克尼群岛。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9.jpg
1995年新年时,我们航行到南乔治亚岛,绕行了一圈。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后,我们航行到特里斯坦-德库尼亚岛,那里的条件使我们无法登陆。从那里,我们去了戈夫岛,然后经过漫长而缓慢的航行到达南非。
1996年我们在2月初离开开普敦前往圣赫勒拿岛并登陆了,但没有登陆阿森松岛。然后去了亚速尔群岛,之后我们在爱尔兰呆了一个月。然后去布列塔尼参加另一个节日,之后回到英国。秋天,我们航行到阿尔加维,然后到加那利群岛,之后横渡大西洋到格林纳丁斯的贝基亚。
1997年我们在西印度群岛过冬,游访了各个岛屿,然后航行前往新斯科舍省,在冰雪融化后到达。从那里我们航行到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我们与北极熊作了一次神奇的邂逅,并成功到达了巴芬岛。从那里我们航行到亚速尔群岛,然后到阿尔加维过冬。
1998年,我们进入地中海,一直航行到巴利里群岛,然后回到阿尔加维,再到亚速尔群岛。从那里我们航行到巴西,然后去了南非。在这里,皮特决定建造另一艘船,所以我们把“獾”号卖掉了。
邝:请介绍一下“獾”号及分享一下在你多次远航中体现到中式帆装的性能。安妮:在我们拥有“獾”号的这些年里,航行了110,000多海里(相当于环球五圈)。这艘船在设计、建造和设备方面都非常简单。她的船体是平底渔船(dory)型,即是平底和外翻的顶部。乍看之下,不像是一个成功的巡航设计。事实上,她是一艘很好的船。如果是由我来做决定,我们绝不会卖掉她的。有几艘她的姊妹船已经建造出来了,几乎所有的船主都对它们感到满意。虽然狭窄的水线使这艘船的初稳性很低,我们的访客也对它感觉不安,但我们已经习惯了,几乎没有注意到这点。不知何故,平底船的船体和中式帆装的组合起了作用,而且效果不错。我们选择用鳍状龙骨造船,后来又在船舵前加了一个艉踵,这种组合也很有效。“獾”号的航行很有趣,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把自己引向上风方向,非常容易操纵,我们很少使用发动机。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0.jpg

▲舭龙骨的“獾”号(Badger)水退时坐滩,船艉是带艉踵的舵及自动风舵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1.jpg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2.jpg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3.jpg
尽管她的帆是平的,但她可以“很好地”驶往迎风,正如我们在福克兰群岛证明的那样,因为在那里从东向西航行是一个艰难的迎风航行,然而我们曾多次这样做,当然只带有一个在风平浪静时才管用的低功率舷外机。虽然她比原来设计的重量重了,但她在微风中仍能很好地航行。她在大风中也是一艘非常好的船,多年来,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大风,但从来没有觉得需要船艉拖缆来稳向。这中式帆装非常适合我们的需要,我们是轮更的单独驾驶的,所以当你不是当更时,你有三个小时在床上。按照哈斯勒(BlondieHasler)和麦克劳德(JockMcLeod)的做法,所有的缭绳都被引到船艉的“控制站”,所有的船帆操作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但当我们在近岸航行时,我们仍然可以在后舱轻松地控制船帆。我不是一个勇敢的水手,可以轻松地缩帆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否则我真就没有安全感了。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帆,这意味着我们不太可能在大风浪中过度倾斜并被打翻。我知道,由于我们能够在风力允许下立即掌控航行,所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中式帆装很容易制造和维修,维护起来也很便宜,所以我们可以用很少的钱持续航行那么多年。跨越大洋航行和游访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地方生活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然后再去一个新的地方。这一切都非常美妙,那是一种几乎无法形容的魔力。注中式帆无论任何风向只需在后舱松开升帆索便能马上缩帆,缩帆速度快,而且无需转向迎风,船员也无需跑上湿滑的甲板工作,因此在风浪中十分安全。因为中式帆的缭绳是分用多根缭丝绑在帆戗上,帆布上的张力很小,不撕破还能航行,而且不需要用特别昂贵的布料,由于帆是平的,修补无需特别的缝纫机或专业的缝帆工艺。那年晚些时候,我们开始建造皮特设计的38英尺双体船。当时她有一个不寻常的装置,就是每个船体上都有一个中式帆装。然而,本应用在我梦想中驾驶“獾”号遨游太平洋的时间,却花在建造“中国月亮”号(ChinaMoon)双体船上了,这对我们的婚姻来说太沉重了,导致皮特和我分开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4.jpg
▲皮特·希尔在“中国月亮”号(ChinaMoon )中式帆装双体船
邝:在你丰富的航海经验中为何特别青睐中式帆装?请介绍一下你使用中式帆装的经历。安妮:2002年,我在特立尼达上了特雷弗-罗伯逊(TrevorRobertson)的35英尺的斜桁帆(gaff-rig)钢船。虽然我很欣赏斜桁帆,当与三角帆相比,我更喜欢它,但我始终无法适应它。IronBark号更难驾驶,装备的维护费用较高,船的效率似乎比较低。这艘船有一个顶帆,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第一轮缩帆,但只是在非常微的风中使用。等到需要真正缩帆的时候,情况已经变得不安了。我无法缩起主帆,设备对我来说太重了,而且很难够到,这意味着如果特雷弗不值班的时候,我必须唤醒他来帮忙,因此我们俩都睡眠不足。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5.jpg
▲IronBark号斜桁帆(gaff-rig)钢船
与”獾”号对比,”獾”号有两张帆,一张是6坑帆,一张是7坑帆,这意味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很容易拥有恰到好处的帆面积。IronBark号有一个卷式三角帆,要么完全展开,要么卷起来,还有一个小支索帆和有三个缩帆点的主帆。这意味着该船经常会出现帆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此外,当大风过后,特雷弗不愿意到甲板上升帆,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IronBark号比”獾”号受到更多的浪冲上甲板。
中式帆装名词:帆顶上最高一根连接升帆索的叫“秤”,帆上撑开帆布的叫“戗”,帆戗之间的帆布位置叫“坑”,但中式帆装的名词因地而异,而且很多都是用当地方言俚语。
我和特雷弗一起航行了7年,大约走了4万海里。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去了几次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省,两次穿越大西洋,游访了爱尔兰、英国、加那利群岛和加勒比海,在格陵兰岛度过了一个冬天,当时船被冻住了。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6.jpg
▲IronBark 号在格陵兰的冬天被冰雪冻住了
之后航行到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再进入太平洋。我们经加拉帕戈斯和法属波利尼亚航行到新西兰。在新西兰呆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驶向澳大利亚,在那里呆了一年,然后又驶回了新西兰。我的母亲在这里出生,这使我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我决定要留下来。2009年我自己买了一艘26英尺的船,特雷弗再次单人出航。注特雷弗-罗伯逊(Trevor Robertson)1949年出生,一个横渡大洋犹如后院散步的单人航海家,2009年与安妮.希尔共同获得美洲消闲航海俱乐部(Cruising Club of America)颁发航海界的殊荣“蓝海大奖”(Blue Water Medal),他至今已经航行40万海里,相当于环球18圈半。我把我的小船命名为“扇尾”号(Fantail),并很快将她改成了中式帆装,我不喜欢三角帆装(bermudianrig)比斜桁帆装(gaffrig)更甚。中式帆装操纵的便利性和快速缩帆的能力再次给了我更大的信心,我很喜欢用这中式帆装来驾驶这艘船。我在新西兰南岛呆了一段时间,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北岛的东北部。我感觉这里是一个更适宜久留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一个很优美的巡航海域。
安妮·希尔与中式帆船的故事(上)w17.jpg
▲安妮在新西兰驾驶她的扇尾号(Fantail)(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