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故事里的故事——“中国之队”组建的背后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5年4月28日,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还剩五个小时,前方没有动静,还剩一个小时,仍然没有期待已久的电话声音,只剩下最后的20分钟了。

    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秘书长李全海、“中国之队”管理公司中方联合董事长汪潮涌都在焦急地等待,等待中国帆船史、甚至是中国水上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话还是要从2004年9月说起。

   2004年9月,信中立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汪潮涌去马赛观看帆船赛,和美洲杯组委会的人有了接触。当时,酷爱帆船运动的汪潮涌还没有想到组建“中国之队”,他只是想能让美洲杯的一个分站赛落户中国,这样,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看高水平的帆船赛事了。

  不过,美洲杯组委会方面告诉汪潮涌,直接申办分站赛的成功概率不大,最好的办法是中国组织一支自己的队伍参加美洲杯帆船赛,按照规定,参赛国家可在相邻海域举办美洲杯分站赛。这样反过来再来申请分站赛,就要容易多了。

   汪潮涌开心地回到国内,联系他所有的企业家朋友,想找一个人投资建设“中国之队”,出乎他的意料,几乎没有人愿意迈出这一步。这时他才明白帆船在中国内地实在太“冷”了。尽管帆板项目在奥运会上两夺银牌,尽管这个美的出神入化的项目早已通过电视信号传遍全球,但是拥有那么长海岸线的中国却对这个项目如此不了解,如此不感兴趣。

   干脆,不找别人了,汪潮涌决定自己来。

   然而,组建一个队伍又谈何容易,光资金就需要整整4亿人民币。资金只是一方面,还有美洲杯严格的报名规定,就像一堵堵厚厚的墙,挡在那里。11月28日,美洲杯组委会主席来到中国,考察了青岛举办分站赛的能力,也和中国帆船帆板协会以及汪潮涌谈到了中国之队的组建。主席先生好心提醒中国人,按照美洲杯的规定,参赛国家必须使用自己国家造的船。美洲杯2005年8月就开始比,报名截止时间是2005年4月28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是24小时赶造,也来不及了。

   “那怎么办?”所有人都急了。

  “只能收购一个有船只的公司,或者和这个公司进行合资,这样,你们就可以用他们已有的船。”好心的主席还提供了重要线索,“法国勒德菲公司正有合作的意向,你们不妨和他们谈谈。”

   12月8日,勒德菲公司的代表来到北京,和中方进行了谈判,双方谈得很顺利,已经谈到了进一步的组队问题。2005年1月8日,李全海和汪潮涌赴巴黎和西班牙,进行进一步的谈判。3月8日,中方和法方的合作公司成立,开始筹备美洲杯的报名工作,一切仿佛进行得很顺利。可是,麻烦还在后面。

  按照美洲杯的规定,美洲杯的报名单位必须是一个地方俱乐部。国内几家帆船俱乐部如深圳浪骑、青岛国际等得知消息后,纷纷表示希望参赛,经过长时间考虑,终于敲定了由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来报名。此时,离4月28日的截止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必须特事特办!”中国帆船帆板协会开始忙碌起来,为青岛国际俱乐部的注册大开绿灯。从公证翻译,到会标章程的设计和通过,到国际相关组织和美洲杯组委会对俱乐部的实地考察,再到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的认证,“中国之队”走的是一条顺风顺水的绿色通道,短短几天时间,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所有的注册手续全部完成,这一天,是4月22日。

   同时,船只的改造也在紧张的进行中。由于今年对船有了新的规定,勒德菲公司原有的船必须进行改造,还有“中国之队”团队的建设,也在争分夺秒的进行。

   135万欧元的报名费用(相当于人民币1500万元)也同期准备就绪。

  材料全部传到了美洲杯组委会,接下来,就是不停的补办各种缺少的材料。一直到这惊魂的20分钟。

   “当时就在想,如果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误,这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这将是个历史的错误。”汪潮涌现在想起来,身上都直冒冷汗。

   终于,电话铃声响起,李全海秘书长得到了美洲杯组委会的口头电话通知:“中国之队”已经正式注册成功。

  不过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话,虽然得到了口头上的承认,但是磨难还没结束,美洲杯官方网站上,始终没有出现中国队的名字。原来,由于中国的“五一”长假,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找不到公证人员和律师,直到5月12日,即美洲杯帆船赛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晚上,美洲杯网站上才出现了中国之队的标志。在古老的美洲杯赛场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且,会至少出现三次,汪潮涌透露,他们的投资将会持续三届。

   多年航海梦,今朝梦终圆!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5年4月28日,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还剩五个小时,前方没有动静,还剩一个小时,仍然没有期待已久的电话声音,只剩下最后的20分钟了。

    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秘书长李全海、“中国之队”管理公司中方联合董事长汪潮涌都在焦急地等待,等待中国帆船史、甚至是中国水上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话还是要从2004年9月说起。

   2004年9月,信中立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汪潮涌去马赛观看帆船赛,和美洲杯组委会的人有了接触。当时,酷爱帆船运动的汪潮涌还没有想到组建“中国之队”,他只是想能让美洲杯的一个分站赛落户中国,这样,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看高水平的帆船赛事了。

  不过,美洲杯组委会方面告诉汪潮涌,直接申办分站赛的成功概率不大,最好的办法是中国组织一支自己的队伍参加美洲杯帆船赛,按照规定,参赛国家可在相邻海域举办美洲杯分站赛。这样反过来再来申请分站赛,就要容易多了。

   汪潮涌开心地回到国内,联系他所有的企业家朋友,想找一个人投资建设“中国之队”,出乎他的意料,几乎没有人愿意迈出这一步。这时他才明白帆船在中国内地实在太“冷”了。尽管帆板项目在奥运会上两夺银牌,尽管这个美的出神入化的项目早已通过电视信号传遍全球,但是拥有那么长海岸线的中国却对这个项目如此不了解,如此不感兴趣。

   干脆,不找别人了,汪潮涌决定自己来。

   然而,组建一个队伍又谈何容易,光资金就需要整整4亿人民币。资金只是一方面,还有美洲杯严格的报名规定,就像一堵堵厚厚的墙,挡在那里。11月28日,美洲杯组委会主席来到中国,考察了青岛举办分站赛的能力,也和中国帆船帆板协会以及汪潮涌谈到了中国之队的组建。主席先生好心提醒中国人,按照美洲杯的规定,参赛国家必须使用自己国家造的船。美洲杯2005年8月就开始比,报名截止时间是2005年4月28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是24小时赶造,也来不及了。

   “那怎么办?”所有人都急了。

  “只能收购一个有船只的公司,或者和这个公司进行合资,这样,你们就可以用他们已有的船。”好心的主席还提供了重要线索,“法国勒德菲公司正有合作的意向,你们不妨和他们谈谈。”

   12月8日,勒德菲公司的代表来到北京,和中方进行了谈判,双方谈得很顺利,已经谈到了进一步的组队问题。2005年1月8日,李全海和汪潮涌赴巴黎和西班牙,进行进一步的谈判。3月8日,中方和法方的合作公司成立,开始筹备美洲杯的报名工作,一切仿佛进行得很顺利。可是,麻烦还在后面。

  按照美洲杯的规定,美洲杯的报名单位必须是一个地方俱乐部。国内几家帆船俱乐部如深圳浪骑、青岛国际等得知消息后,纷纷表示希望参赛,经过长时间考虑,终于敲定了由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来报名。此时,离4月28日的截止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必须特事特办!”中国帆船帆板协会开始忙碌起来,为青岛国际俱乐部的注册大开绿灯。从公证翻译,到会标章程的设计和通过,到国际相关组织和美洲杯组委会对俱乐部的实地考察,再到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的认证,“中国之队”走的是一条顺风顺水的绿色通道,短短几天时间,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所有的注册手续全部完成,这一天,是4月22日。

   同时,船只的改造也在紧张的进行中。由于今年对船有了新的规定,勒德菲公司原有的船必须进行改造,还有“中国之队”团队的建设,也在争分夺秒的进行。

   135万欧元的报名费用(相当于人民币1500万元)也同期准备就绪。

  材料全部传到了美洲杯组委会,接下来,就是不停的补办各种缺少的材料。一直到这惊魂的20分钟。

   “当时就在想,如果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误,这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这将是个历史的错误。”汪潮涌现在想起来,身上都直冒冷汗。

   终于,电话铃声响起,李全海秘书长得到了美洲杯组委会的口头电话通知:“中国之队”已经正式注册成功。

  不过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话,虽然得到了口头上的承认,但是磨难还没结束,美洲杯官方网站上,始终没有出现中国队的名字。原来,由于中国的“五一”长假,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找不到公证人员和律师,直到5月12日,即美洲杯帆船赛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晚上,美洲杯网站上才出现了中国之队的标志。在古老的美洲杯赛场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而且,会至少出现三次,汪潮涌透露,他们的投资将会持续三届。

   多年航海梦,今朝梦终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