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76|回复: 0
|
水手日记 | 国际赛船上与人相处是大难题?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20-2-5 03:20 编辑
1月9日,三亚号海水淡化器损坏的第4天,饮用水不得不限量供应。每人每天只能喝5小杯,船员们的日子过得“苦涩”极了。在这样即将完赛的“非常时期”,特别适合总结和反思。
海水淡化器损坏后,船上饮用水每人每天限饮5杯,船员们每喝一杯水都要做记录。孙婧摄影。
想起参加2019-20赛季克利伯环球航海比赛前,我作为记者,采访过2017-18赛季的三亚号大使船员。我问他们,航海比赛中遇到哪些挑战?他们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与人相处。
等到我作为三亚号大使船员参加今年赛季澳洲赛段的比赛时,果然也面对了类似的挑战,切身体会到东西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国际社会里的交往规则。
今年的澳洲赛段,三亚号全船19人,除了我和朱强两名大使船员,以及媒体船员管曦3名中国人外,其他船员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朗、拉脱维亚等国家,年龄从26岁到69岁,是一个融合了人们不同个性、阅历和文化背景的国际小社会。
三亚号上澳洲赛段的19名船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只有3名中国人。三亚号第三赛段大使船员袁希摄影。
平时我们与家人朋友都还会产生分歧,更何况在帆船这个有限空间里,与各国船员朝夕相处,直面彼此最狼狈和真实的一面,我们又是如何相处、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呢?
女性并没有性别优势
在东方国度,尤其是中国,在社交场合,大家更讲究和谐、人情味、大事化小。而女性在其中,多少会受到一些异性的照顾,让人习以为常。
但在三亚号赛船上,这个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小社会里,你说讲原则也好,“轴”也罢,大家更追求规则和公平。我们很多不言自明的默契在这里并不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内敛含蓄和自以为是,反而会被忽视,或引起误会。
比如厨房就有厨房的纪律。分配用餐的时候,我与拉脱维亚小哥瓦德就有过一些不愉快。
有一天8小时睡眠时段,我提前两小时就起床写稿。多日来一直胃口不佳,这天突然想吃泡面。我就把泡面下锅上灶。没多久,值班做后勤的瓦德过来收拾厨房,一下把泡面端走了,说:“我要清洁灶台。”
我和另一名中国队友看得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等他擦干净灶台,我端来泡面一看,面都被冷水泡软了,只好重新下一包。结果刚点上火,正在洗碗的瓦德转身又把我的锅端走了,说:“现在是我清洁厨房的时间,你影响到我的工作了。”我又错愕又恼火:“但我煮面只用3分钟,可以吗?”“不行,现在还不到你们组吃饭的时间,而且你也不负责洗碗。”
像这么“不通情理”的人,我以前很少遇到。如果是在国内,面对女生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大家基本都会通融一下吧。所以我有些不知所措,再加上英语表达不通也令人憋屈,只好坐回沙发工作,此事暂了。
结果1个多小时后,我们组其他成员陆续起床,瓦德就开始统一供餐。他像个没事人一样过来问我:“Sunny,你要吃点什么?”还以为瓦德要继续“冷酷到底”,被他这一问,我有些意外。看来小哥是对事不对人,讲原则罢了。
对此,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管曦支招:想借用厨房,一开始就应该直接表达你的诉求。外国人的观念是,即使不同意,也会尊重个人的意愿,最起码双方可以和平沟通,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去行事,产生摩擦后再起争执。
晕船不是拖延工作的借口
现在想来,公平,是赛船上各国船员相处的基准线。大家都要做的工作,没有人可以以任何理由请假不做或者少做,否则肯定会被其他船员非议。
还是说个我的经历。赛船上,甲板工作负责维持比赛速度,底舱工作则保障全员后勤,包括做饭、洗碗、清理厕所、清理底舱积水和记航海日志。即使是非常晕船的情况,船员哪怕一边吐,一边也要完成分内的工作。
在开赛的头几天,我严重晕船,不得不吃晕船药维持状态。然而药物又经常让我昏昏欲睡、浑身乏力。有一天轮到我洗碗。厨房水槽里堆满了19个人油腻的餐具。我困得简直睁不开眼睛,就打算先在沙发上休息1小时再干活。
结果在我打盹期间,从甲板上下来打水的船员们就已经对我议论纷纷了。管曦在一旁提醒:“再困也要先干活,哪怕把碗洗完了再睡都行。”
当时我心里还有些委屈:“在值班期间把碗洗完就行了,早做晚做有什么区别?”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更多误会,我还是强打起精神,去做这个在家都最不愿意干的工作。
孙婧在底舱做后勤值班时洗碗与沏奶茶。媒体船员管曦摄影。
提前10分钟才算“守时”
我们曾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商业社会,时间宝贵”。在高度商业化的西方社会,时间观念更是被普遍看重的。在三亚号上,管理者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
还是我的亲身经历。先说明事情发生的背景:在在甲板上工作的人,必须要的等到接班船员全部到齐后才能下班。所以接班船员通常都会提前上甲板,让前者可以早点下班。
还是因为晕船药,有一次我实在困得起不来床,等到醒来时,距离16时交班只剩下20分钟。等我一切准备就绪,15时56分站在上甲板的楼梯口时,船长苏马斯和大副乔治像两尊门神一样立在我跟前,一脸严肃地说:Sunny,10分钟前你就应该上甲板了。
“此时我手中还拿着空水壶,管曦神色凝重,用中文跟我说:”你再不上去他们就要发火了,水我帮你灌,你赶紧上甲板。”
按照我的理解,只要在16时前开工,就不算迟到。但显然船上的规矩是,凡事至少提前10分钟。
经过这件事后,我深刻意识到西方人对“守时”的态度,此后交班都会提前1小时起床准备。
当然,因为不懂规则和观念差异带来的摩擦,在船上生活里仍是少数。在这里特地挑出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来分享,算是一种宝贵的经验,让我学会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思维与言行。
说起来,选择来远洋航海的人,个顶个的有故事,而且几乎都抱着相同的心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开阔眼界,寻找新的自我价值。所以大部分时候,各国船员之间的交流是充满好奇、善意并互相启发的。我也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品尝到许多趣味,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聊到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
上一篇: 视频 | 得分门,老朋友我们来了下一篇: 水手日记 | 航海,是苦中作乐的巅峰体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