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风急浪大、雾浓夜黑,战列舰主炮如何命中数十千米外的目标?
[ 复制链接 ]
和风漫谈军事
2019-12-23 13:43 ·
航海军事
关注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数百年来,战列舰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主力。几万吨的巨舰排成一字单纵队以舰炮对轰,蔚为壮观。
不过想在时刻运动的大海上准确命中数十千米外的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海洋变幻莫测,平日里“无风三尺浪”,遇上恶劣天气更是翻江倒海。
再强大的战列舰也像孤舟一般,在三个轴向上不停运动:舰体左右摇晃(横摇),舰首舰尾上下起伏(纵摇),再加上艏摇,如此晃动下炮口想稳定都难,更别说瞄准了。
更难的是敌舰还在不断机动中,以20节/小时算1分钟移动600多米,约等于3个舰身距离。此外己方战舰也在不断机动中,想想都头疼。
相比之下陆炮的射击条件好很多,至少有坚实的大地可供依靠,前方还有观察员引导。所以20世纪初期时陆炮已能轻松命中上万米外的目标,舰炮对几千米外的命中率还低得不忍直视。
横摇对射击的影响
一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德双方军舰主副炮发射了四、五千发炮弹,命中率才2~3%左右,大量炮弹落在海里白白浪费。为了歼灭目标,战列舰在长期战斗中形成很多射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作战环境。
一、射击方法分类。
1、从射击流程上分:有试射、跨射、校射等等。
试射就是用少量炮弹测试落点、修正弹道,寻找跨射敌舰的机会。
跨射就是炮弹落在敌方军舰前后左右,将目标包夹在中间。此时可视为瞄准成功,射击效率最高,是转入快射(效力射)的最佳时刻。
从试射到跨射
校射就是观察炮弹落点水柱,修正下一轮射击参数。
2、从射击数量上分:有齐射、全齐射、半齐射、分齐射、部分齐射、连续射、全-全舷射等方法。
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炮塔向同一目标同时射击。只是不要求所有火炮都开火,每座炮塔有2门以上火炮开火就行(1门不行)。
全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火炮向同一个目标同时射击。如一艘舰上有3座3联装炮塔,9门炮要同时向一个目标开火才算。
全齐射
半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炮塔中一半的火炮同时射击,另一半交替循环。一般是左右炮交替,打击速度快,火力弱一些。德军的半齐射比较特殊,它是前后炮塔交替,以减少烟雾对司令塔和指挥仪的视线干扰。
部分齐射,部分同口径炮塔或部分火炮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
连续射击,同一炮塔内各炮独自发射,不用等其它火炮协同。在近距离混战时,这种射击方法可以及时把握战机,快速扩大战果。
全-全舷射,所有同舷侧主炮、副炮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简单来说就是:往死里打!
主副炮都开火了
3、从射击速度上分:慢射、快射等。
慢射就是慢慢打,要观测弹着点,修正下一轮射击参数,考虑弹药消耗等。试射、部分齐射、精密射等都属于慢射。
快射相当于陆炮的效力射,在掌握了敌方速度、方向变化率,经试射修正后形成跨射后,以快速火力摧毁敌方。此时战列舰火力全开,成吨的钢铁向敌人砸去。齐射、全齐射、全舷射等都属于快射。
二、射击流程。
1、侦察。
两支舰队要想交战,首先要到达预定作战区域,展开侦查。通过瞭望塔、侦察飞机、侦察舰艇、第三方情报以及后来的远程对海搜索雷达发现目标。
桅杆上的瞭望所
天气晴朗时,高高桅杆上的瞭望兵能看到海天线附近的船只。不过战列舰虽大,从茫茫大海上看过去也不过是个小黑点。遇上恶劣天气或夜间,想发现敌舰非常困难。
2、光学时代的人工测距。
获知目标大体方位后,舰上的火控部门便开始忙碌起来。主火控官用望远镜标定敌舰,瞄准手们用指挥仪、测距仪测量敌舰方位、航速、航向和距离等。
斯科特-维克斯指挥仪
历史上,英国海军的珀西?斯科特上校是著名炮术专家。他不但引入了连续瞄准射击法,还发明了斯科特-维克斯指挥仪(方位盘)。这种指挥仪有两个望远镜,一个管方位一个管俯仰,还有主炮击发扳机。
人工光学测距受天气环境影响很大,又极度依赖高素质人员和训练水平,所以掌握难度大。雷达诞生后,测距的精度、时效大大提高,光学测距仪便被逐渐替代,做为备份使用。
美军舰上的13.5米测距仪
除火控塔外,前后炮塔上的测距仪和后备指挥仪也会同步测量,各数据统一传送到甲板下方的绘图室内,经平均计算后输入计算机。
3、计算射击参数。
绘图室可不是画画的地方,这里有绘图桌、机械式计算机、距离时计等火控设备。它们负责算出主炮的射击方位角、俯仰角、提前量等参数,炮台才能瞄准。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部分设备被整合到一起成为火力控制台。德雷尔上校发明的“德雷尔火控台”就是如此,它在一张大桌子上集合了机械式计算机、射程钟、航迹标绘仪等设备,效率很高。
德雷尔火控台
操作人员将各观测点传来的数据平均计算后输入火控台,机械式计算机根据本舰和敌舰的方位、航向、速度计算出距离变化率、左右偏差修正量等射击参数。
参数传送到炮塔内的机械显示仪上,炮组人员根据参数选择弹种,俯仰瞄准手、方向瞄准手调整火炮保持随动,并等待射击命令。有些绘图室同时将数据回传到指挥仪检查,若有误差则再次修正。
早期的射击指挥仪不能统一开火,而是用电铃通知各炮塔击发。铃声响起后,俯仰瞄准手、方向瞄准手各自踩发射踏板,全踩下时主炮就怒吼了。
各部门分工
后来有了统一射击的指挥仪,射击参数直接传到火炮伺服系统,主炮自动跟着瞄准转动。在指挥仪上扣动扳击,就可以统一开火。
4、校射。
开火后进入校射阶段,包括方位校射、直接校射、夹叉折半、级梯射击、空中校射、雷达校射等各种方法。
首先是方位校射,使炮口对正目标,让弹着水柱落到炮目延长线上。其次是调整距离,直接校射较原始,就是“近了远一些,远了近一些”的距离递加递减。
显示旋回和俯仰的机械显示仪
夹叉折半则依据远、近弹落点距离的一半修正下一轮射击,一步步逼近目标。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级梯射击就是连续发射几群炮弹,覆盖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捕捉目标,就像对目标移动区域“来回扫射”那样。
超出目视距离就需要用飞机做空中校射了。后来有了雷达,人们可以在显示屏上观察弹着点水柱位置,能够全天候校射修正偏差,使火控进入新时代。校射完成后,就进入快射阶段,全力摧毁敌舰了。
综上,战列舰主炮的射击过程需要大量人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真不容易,既要有先进设备,又要有高素质人员,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再多的困难也要克服!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数百年来,战列舰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主力。几万吨的巨舰排成一字单纵队以舰炮对轰,蔚为壮观。
不过想在时刻运动的大海上准确命中数十千米外的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海洋变幻莫测,平日里“无风三尺浪”,遇上恶劣天气更是翻江倒海。
再强大的战列舰也像孤舟一般,在三个轴向上不停运动:舰体左右摇晃(横摇),舰首舰尾上下起伏(纵摇),再加上艏摇,如此晃动下炮口想稳定都难,更别说瞄准了。
更难的是敌舰还在不断机动中,以20节/小时算1分钟移动600多米,约等于3个舰身距离。此外己方战舰也在不断机动中,想想都头疼。
相比之下陆炮的射击条件好很多,至少有坚实的大地可供依靠,前方还有观察员引导。所以20世纪初期时陆炮已能轻松命中上万米外的目标,舰炮对几千米外的命中率还低得不忍直视。
横摇对射击的影响
一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德双方军舰主副炮发射了四、五千发炮弹,命中率才2~3%左右,大量炮弹落在海里白白浪费。为了歼灭目标,战列舰在长期战斗中形成很多射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作战环境。
一、射击方法分类。
1、从射击流程上分:有试射、跨射、校射等等。
试射就是用少量炮弹测试落点、修正弹道,寻找跨射敌舰的机会。
跨射就是炮弹落在敌方军舰前后左右,将目标包夹在中间。此时可视为瞄准成功,射击效率最高,是转入快射(效力射)的最佳时刻。
从试射到跨射
校射就是观察炮弹落点水柱,修正下一轮射击参数。
2、从射击数量上分:有齐射、全齐射、半齐射、分齐射、部分齐射、连续射、全-全舷射等方法。
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炮塔向同一目标同时射击。只是不要求所有火炮都开火,每座炮塔有2门以上火炮开火就行(1门不行)。
全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火炮向同一个目标同时射击。如一艘舰上有3座3联装炮塔,9门炮要同时向一个目标开火才算。
全齐射
半齐射,就是所有同口径炮塔中一半的火炮同时射击,另一半交替循环。一般是左右炮交替,打击速度快,火力弱一些。德军的半齐射比较特殊,它是前后炮塔交替,以减少烟雾对司令塔和指挥仪的视线干扰。
部分齐射,部分同口径炮塔或部分火炮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
连续射击,同一炮塔内各炮独自发射,不用等其它火炮协同。在近距离混战时,这种射击方法可以及时把握战机,快速扩大战果。
全-全舷射,所有同舷侧主炮、副炮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简单来说就是:往死里打!
主副炮都开火了
3、从射击速度上分:慢射、快射等。
慢射就是慢慢打,要观测弹着点,修正下一轮射击参数,考虑弹药消耗等。试射、部分齐射、精密射等都属于慢射。
快射相当于陆炮的效力射,在掌握了敌方速度、方向变化率,经试射修正后形成跨射后,以快速火力摧毁敌方。此时战列舰火力全开,成吨的钢铁向敌人砸去。齐射、全齐射、全舷射等都属于快射。
二、射击流程。
1、侦察。
两支舰队要想交战,首先要到达预定作战区域,展开侦查。通过瞭望塔、侦察飞机、侦察舰艇、第三方情报以及后来的远程对海搜索雷达发现目标。
桅杆上的瞭望所
天气晴朗时,高高桅杆上的瞭望兵能看到海天线附近的船只。不过战列舰虽大,从茫茫大海上看过去也不过是个小黑点。遇上恶劣天气或夜间,想发现敌舰非常困难。
2、光学时代的人工测距。
获知目标大体方位后,舰上的火控部门便开始忙碌起来。主火控官用望远镜标定敌舰,瞄准手们用指挥仪、测距仪测量敌舰方位、航速、航向和距离等。
斯科特-维克斯指挥仪
历史上,英国海军的珀西?斯科特上校是著名炮术专家。他不但引入了连续瞄准射击法,还发明了斯科特-维克斯指挥仪(方位盘)。这种指挥仪有两个望远镜,一个管方位一个管俯仰,还有主炮击发扳机。
人工光学测距受天气环境影响很大,又极度依赖高素质人员和训练水平,所以掌握难度大。雷达诞生后,测距的精度、时效大大提高,光学测距仪便被逐渐替代,做为备份使用。
美军舰上的13.5米测距仪
除火控塔外,前后炮塔上的测距仪和后备指挥仪也会同步测量,各数据统一传送到甲板下方的绘图室内,经平均计算后输入计算机。
3、计算射击参数。
绘图室可不是画画的地方,这里有绘图桌、机械式计算机、距离时计等火控设备。它们负责算出主炮的射击方位角、俯仰角、提前量等参数,炮台才能瞄准。
后来随着技术发展,部分设备被整合到一起成为火力控制台。德雷尔上校发明的“德雷尔火控台”就是如此,它在一张大桌子上集合了机械式计算机、射程钟、航迹标绘仪等设备,效率很高。
德雷尔火控台
操作人员将各观测点传来的数据平均计算后输入火控台,机械式计算机根据本舰和敌舰的方位、航向、速度计算出距离变化率、左右偏差修正量等射击参数。
参数传送到炮塔内的机械显示仪上,炮组人员根据参数选择弹种,俯仰瞄准手、方向瞄准手调整火炮保持随动,并等待射击命令。有些绘图室同时将数据回传到指挥仪检查,若有误差则再次修正。
早期的射击指挥仪不能统一开火,而是用电铃通知各炮塔击发。铃声响起后,俯仰瞄准手、方向瞄准手各自踩发射踏板,全踩下时主炮就怒吼了。
各部门分工
后来有了统一射击的指挥仪,射击参数直接传到火炮伺服系统,主炮自动跟着瞄准转动。在指挥仪上扣动扳击,就可以统一开火。
4、校射。
开火后进入校射阶段,包括方位校射、直接校射、夹叉折半、级梯射击、空中校射、雷达校射等各种方法。
首先是方位校射,使炮口对正目标,让弹着水柱落到炮目延长线上。其次是调整距离,直接校射较原始,就是“近了远一些,远了近一些”的距离递加递减。
显示旋回和俯仰的机械显示仪
夹叉折半则依据远、近弹落点距离的一半修正下一轮射击,一步步逼近目标。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级梯射击就是连续发射几群炮弹,覆盖一个较大范围的区域捕捉目标,就像对目标移动区域“来回扫射”那样。
超出目视距离就需要用飞机做空中校射了。后来有了雷达,人们可以在显示屏上观察弹着点水柱位置,能够全天候校射修正偏差,使火控进入新时代。校射完成后,就进入快射阶段,全力摧毁敌舰了。
综上,战列舰主炮的射击过程需要大量人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真不容易,既要有先进设备,又要有高素质人员,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再多的困难也要克服!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活动中心
锦州港杯HOBIE16帆船国际邀请赛
德国汉斯帆船
海尚帆友俱乐部
航海电影|帆船视频
和风漫谈军事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216
积分
16
帖子
0
精华
发布新话题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