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大航海时代【帆船技术发展史—桅杆的进化三部曲】

来自: 上海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海尚帆友俱乐部 于 2019-11-19 14:01 编辑

       在15世纪之前,大部分横帆船还只有一根桅杆和一面帆,和早期的北欧船并无二致。她们建有船楼,船楼是耸立于船首(艏楼)或船尾(艉楼)的上层建筑,和真正的城楼一样,船楼在海战中能用作攻击或防御的制高点。同时船楼还给船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艉楼处开始发展出军官专用的豪华船尾舱。
c7297a7bd6d31aa57dbdccd02db65c1.png
十四世纪带船尾舵的单桅帆船

      巨大的主帆搭在水平的帆桁上,帆桁可以上下升降,也可以由转帆索控制绕桅杆转动,转帆索以帆桁末端的百折环与帆桁连接。纯方帆的问题在于,尽管她在顺风行驶时能提供很大推进力,但在逆风时却很笨拙而效率低下。

桅杆进化第一曲
后桅的出现
48232a99ab1a63dcf32c7eb1f9388be.png
十五世纪的双桅帆船

       早在14世纪晚期就有在艉楼上竖立一根额外桅杆的做法,但在15世纪以前并不普遍。这第二根桅杆装的是拉丁式三角帆,或称后桅帆,这个词直接借用自“地中海”地区的称呼。
地中海船只的另一项改进是艉柱舵
       北欧船自13世纪初以来即已使用该装置。在此之前,用来操船的是船尾两侧悬挂的舵橹,现在被连接在舵柱上的单片船舵所取代。船舵最初由一根杠杆控制,当船只尺寸加大时,舵手必须呆在甲板下面,靠听上面的大声叫喊指挥操舵。不过,驾驶一艘帆船还是有如演奏一首交响乐般,要靠舵手与操帆船员的通力合奏,这持续到(并且持续下去)最后一艘帆船上。
118cb21e993039425ec25d5cd3c09b7.png
左为十四世纪早期的橹舵,右为十四世纪晚期的船尾舵

       新设的帆装有助于操船,并且使船在逆风中抢风航行时多多少少容易了些。到这时,这些船的外表已与克拉克帆船相差无几了。虽然竖立额外的桅杆在15世纪前并不普遍,但这也为桅杆后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桅杆进化第二曲
索具大发展,新桅杆的出现
       克拉克这种船型是我们考察过去全装帆船的真正起点。这不仅因为她首度开始将船楼的建筑融入船壳的构造之中,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后来帆船帆装和索具的基本形式,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这些基本的帆装和索具结构将逐渐扩展为完备成熟的形制。克拉克船的特征在于其圆弧形的船艉,由船板从船侧向舵柱弯成弧形而成。此外,克拉克船的艏楼还是直接建筑在艏柱之上,艏斜桅则从艏楼顶上伸出——这种装设方式打从船楼第一次出现在风帆战舰上起就没有改变过——但艉楼则变成了船壳整体的一部分。
fe33c35040ca55be7d631f31f67cf22.png
十五世纪晚期的三桅克拉克船。

      另一种在远洋探险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船型是装拉丁式大三角帆的卡拉弗快帆船,又称拉丁卡拉弗船,后来为了更好地利用顺风,许多卡拉弗船改装成了横帆船,称雷东达卡拉弗船。例如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的航行中,他的两艘卡拉弗船最后就全部改装了横帆。卡拉弗船是这种长程航行的理想船只,其优势在于吃水较浅,船体更流线,这些设计使她们优于摇摇晃晃的庞然大物克拉克船。当然,这也意味着她的较小的载货能力要比克拉克船小得多。
7d92fbdf821475758479290a3d370be.png
主桅装大三角帆的拉丁卡拉弗船(左)和主桅装横帆的雷东达卡拉弗船。

       第三根桅杆,即前桅与前桅帆的出现最早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操船,而非仅仅是增加推进力。但后来前桅及前桅帆的大小都逐渐增加,变得和主桅一样拥有全套帆具。斜桅帆也出现了,系在船艏斜桅上的帆桁上。这张帆在日耳曼语言中被称“盲帆”,因为她对船只的前方视线妨碍得厉害。

桅杆进化第三曲 最终的第四根桅杆
       新的第四根桅杆,即波拿文都拿桅竖立在一些大船上,位于后桅之后,上装一面三角帆,称波拿文都拿后桅帆。接着在后桅上又加装了三角上桅帆,甚至顶桅帆,虽然她们的实用性令人质疑,而且应该是极少得到使用的。
1c1c7e661fb14d99b80681fff87fe34.png
十六世纪早期装上桅帆的四桅克拉克帆船。

      另一种加装在地中海船只上的索具是绳梯横索,这些绳索横接在桅杆两边起支撑作用的侧支索上。绳梯横索出现在北欧船只上已超过两个世纪,此时才取代了地中海船只所用的绳梯。

      本次14至15世纪桅杆的演变过程就先介绍到这里,若想连接其它大航海时代期间的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浏览。
后在越来越多的桅杆和帆出现的同时,克拉克帆船的吨位也随之增加。16世纪出现了许多巨型战舰,诸如葡萄牙的“西奈山的圣卡塔琳娜”号,以及1514年建造的以亨利八世(皇家海军的建立者)命名的“主赐福亨利”号和1510年建,1536年改装的玛丽·罗丝号,都是近乎过分地竭尽新技术之能建得尽可能地大。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海尚帆友俱乐部 于 2019-11-19 14:01 编辑

       在15世纪之前,大部分横帆船还只有一根桅杆和一面帆,和早期的北欧船并无二致。她们建有船楼,船楼是耸立于船首(艏楼)或船尾(艉楼)的上层建筑,和真正的城楼一样,船楼在海战中能用作攻击或防御的制高点。同时船楼还给船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艉楼处开始发展出军官专用的豪华船尾舱。
c7297a7bd6d31aa57dbdccd02db65c1.png
十四世纪带船尾舵的单桅帆船

      巨大的主帆搭在水平的帆桁上,帆桁可以上下升降,也可以由转帆索控制绕桅杆转动,转帆索以帆桁末端的百折环与帆桁连接。纯方帆的问题在于,尽管她在顺风行驶时能提供很大推进力,但在逆风时却很笨拙而效率低下。

桅杆进化第一曲
后桅的出现
48232a99ab1a63dcf32c7eb1f9388be.png
十五世纪的双桅帆船

       早在14世纪晚期就有在艉楼上竖立一根额外桅杆的做法,但在15世纪以前并不普遍。这第二根桅杆装的是拉丁式三角帆,或称后桅帆,这个词直接借用自“地中海”地区的称呼。
地中海船只的另一项改进是艉柱舵
       北欧船自13世纪初以来即已使用该装置。在此之前,用来操船的是船尾两侧悬挂的舵橹,现在被连接在舵柱上的单片船舵所取代。船舵最初由一根杠杆控制,当船只尺寸加大时,舵手必须呆在甲板下面,靠听上面的大声叫喊指挥操舵。不过,驾驶一艘帆船还是有如演奏一首交响乐般,要靠舵手与操帆船员的通力合奏,这持续到(并且持续下去)最后一艘帆船上。
118cb21e993039425ec25d5cd3c09b7.png
左为十四世纪早期的橹舵,右为十四世纪晚期的船尾舵

       新设的帆装有助于操船,并且使船在逆风中抢风航行时多多少少容易了些。到这时,这些船的外表已与克拉克帆船相差无几了。虽然竖立额外的桅杆在15世纪前并不普遍,但这也为桅杆后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桅杆进化第二曲
索具大发展,新桅杆的出现
       克拉克这种船型是我们考察过去全装帆船的真正起点。这不仅因为她首度开始将船楼的建筑融入船壳的构造之中,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后来帆船帆装和索具的基本形式,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这些基本的帆装和索具结构将逐渐扩展为完备成熟的形制。克拉克船的特征在于其圆弧形的船艉,由船板从船侧向舵柱弯成弧形而成。此外,克拉克船的艏楼还是直接建筑在艏柱之上,艏斜桅则从艏楼顶上伸出——这种装设方式打从船楼第一次出现在风帆战舰上起就没有改变过——但艉楼则变成了船壳整体的一部分。
fe33c35040ca55be7d631f31f67cf22.png
十五世纪晚期的三桅克拉克船。

      另一种在远洋探险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船型是装拉丁式大三角帆的卡拉弗快帆船,又称拉丁卡拉弗船,后来为了更好地利用顺风,许多卡拉弗船改装成了横帆船,称雷东达卡拉弗船。例如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的航行中,他的两艘卡拉弗船最后就全部改装了横帆。卡拉弗船是这种长程航行的理想船只,其优势在于吃水较浅,船体更流线,这些设计使她们优于摇摇晃晃的庞然大物克拉克船。当然,这也意味着她的较小的载货能力要比克拉克船小得多。
7d92fbdf821475758479290a3d370be.png
主桅装大三角帆的拉丁卡拉弗船(左)和主桅装横帆的雷东达卡拉弗船。

       第三根桅杆,即前桅与前桅帆的出现最早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操船,而非仅仅是增加推进力。但后来前桅及前桅帆的大小都逐渐增加,变得和主桅一样拥有全套帆具。斜桅帆也出现了,系在船艏斜桅上的帆桁上。这张帆在日耳曼语言中被称“盲帆”,因为她对船只的前方视线妨碍得厉害。

桅杆进化第三曲 最终的第四根桅杆
       新的第四根桅杆,即波拿文都拿桅竖立在一些大船上,位于后桅之后,上装一面三角帆,称波拿文都拿后桅帆。接着在后桅上又加装了三角上桅帆,甚至顶桅帆,虽然她们的实用性令人质疑,而且应该是极少得到使用的。
1c1c7e661fb14d99b80681fff87fe34.png
十六世纪早期装上桅帆的四桅克拉克帆船。

      另一种加装在地中海船只上的索具是绳梯横索,这些绳索横接在桅杆两边起支撑作用的侧支索上。绳梯横索出现在北欧船只上已超过两个世纪,此时才取代了地中海船只所用的绳梯。

      本次14至15世纪桅杆的演变过程就先介绍到这里,若想连接其它大航海时代期间的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浏览。
后在越来越多的桅杆和帆出现的同时,克拉克帆船的吨位也随之增加。16世纪出现了许多巨型战舰,诸如葡萄牙的“西奈山的圣卡塔琳娜”号,以及1514年建造的以亨利八世(皇家海军的建立者)命名的“主赐福亨利”号和1510年建,1536年改装的玛丽·罗丝号,都是近乎过分地竭尽新技术之能建得尽可能地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