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初航英伦海峡岛,遍访德国战事碉--《再济沧海》(13)

来自: 法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age.jpg 《再济沧海》(13)初航英伦海峡岛,遍访德国战事碉

住在船上的两个多星期几乎每天出海,我们把舱内所有设备、甲板上所有帆具都试了一下,对船的运行状况非常满意,虽然还在熟悉过程中,但大体上跟“海友”有了默契。船是懂感情的,你爱她,她就爱你,“海友”既是个舒适温馨的家,也是个能干得力的伙伴。下一步我们决定跑一个短航,目的地英属阿尔德尼岛(Alderney),它在瑟堡西面25海里,与法国拉哈格隔海相望,按照“海友”的正常速度,航行四五个小时就到了。

英吉利海峡潮差5到10米,海潮强达5到12节,出海要考虑风向、潮向、潮汐时间、距离、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地理朝向。这段海程航向正西,需要在白天有东风和东向海流。很快满足条件的时间窗出现了,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风向正东,风力10节,海潮从早八点至下午两点方向由东往西,目的地当晚完全避风,真是太理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的时间也是这么算出来的:登陆时应该是满月,这样午夜空投伞兵能见度比较好;登陆时间在早上六点半,应该正好是潮汐的中潮,这样士兵不用淌水太长距离,登陆船不必搁浅太近,1944年6月份只有5日和19日两天符合这两个条件,由于天气原因行动推迟了一天,所以登陆D日是6月6日。)

星期三起了个大早,七点钟闹钟就响了,结结实实地吃了顿早饭,然后把“海友”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原则是抽屉橱柜各个空间尽量占满,不能有物件滚来滚去。我用不同材质的边角下料塞这塞那,保证瓷杯磁盘不会因颠簸受损。解开缆绳已经早上九点了,天空是一如既往的灰色,大海波平如镜,风力只有3节。“海友”升起了主帆,在马达帮助下离开了瑟堡港。出了三层防波堤风力开始加强至10节,“海友”关掉马达,升起大红球帆,借着4节海流船速达到8节。非对称球帆不需要球帆杠,球帆卷在轴盘上可以通过控制缆绳收放,非常方便。代价是顺风角度不能太深,与风夹角在90-140度工作最为理想。“海友”初始航向偏出目的地20度,多了一次过帆操作,一路顺风顺水轻松航行不在话下。下午一点到达目的地,老公掌舵,我一次到位捞起了锚球索,老公又在锚球上加了一根缆绳锁在另一个套索楔上(bridal wire),“海友”妥帖地停稳了。回程又赶了个顺风顺水,但海潮到下午四点以后才转向,“海友”下午五点才出发,直接顺风(Dead Downwind),主帆和艏帆左右蝴蝶对开,平稳的航程回到瑟堡已经晚上九点了,好在欧洲白天很长,直到晚十点能见度都很好,这是后话。

阿尔德尼是英吉利海峡中五个英属岛屿最北边的,岛不大,从南到北只有5.5公里。上岛步行至小镇中心,最初印象是这里好安静啊,镇上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街道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整洁中透着英国人的秩序和自律,与法国乡镇不羁的浪漫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花草繁茂,但隐隐约约有一种压抑感。原来这个田园牧歌般畜牧为主的小岛有着沉重的过去,它离法国太近了,上几个世纪英法争霸时这里是英国的前沿阵地,瑟堡港建造成功后英国感到极大威胁,便把阿尔德尼岛彻底军事化了。岛上建有十三个城堡,各抱地势把守着海岸制高点,它们形状各异,虽然大半已经破败成了废墟,但能想象当年的威武雄壮固若金汤。英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战略要港意义何在?用英首相格拉斯顿(1809-1898)自己的话说:“这些城堡是人类愚蠢的纪念碑,它对我们毫无用处……或许并不是绝对无用,也许在某个时期我们要和可能的敌人打交道,而他们或许从这些废墟的庇护中攫取些好处。”

格拉斯顿做梦也不能想象他的话在身后四十二年应了验,但那个“可能的敌人”不是法国而是德国。1940年阿尔德尼岛沦陷于德国纳粹手中,纳粹把“人类愚蠢”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希特勒大西洋壁垒墙(Atlantic Walls)的一部分,德军在岛上建造大量的碉堡和防空壕,为了防止坦克装甲车沙滩登陆,还建了两道很陡的水泥沙袋墙。有些建筑是在英国城堡基础上扩建的,他们确实从英国城防建筑中攫取了一些好处。英国人在沦陷前已经全部撤离,德国人在这座空岛上大兴土木肆意妄为,并建了一座犹太集中营,让犹太人做建筑苦力。1945年岛民重返家园发现小岛满目苍夷,所有能燃烧的木料都被烧了用来取暖,德国投降前顾不上这座小岛了,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所有人都饥寒交迫,七百人死在这里。

我跟老公用了两天把整个小岛走了一遍,目睹千奇百怪的英国城堡和纳粹战壕,有些可以进去参观。有意思的是岛民将一些城堡和碉堡改建为居民别墅和单元,有些还很有创意呢!最豪华的要数最东头的Fort Quesnard,最初为英国人堡垒,德国人将其扩建,最终主人将其彻底装修成居屋。它三面环海有前后院,住在里面绝对不怕狂风暴雨,且和历史融为一体,代价是三百多万英镑。

沿着海岸线悬崖峭壁有条小径,大海像宝石一样熠熠放光,海流湍急撞到礁石生出朵朵浪花。岛的南端有块大礁石是海鸟的栖居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很远就能听到,鸟的排泄物把整个礁石都染白了。野外还有一些放养家禽家畜的农庄,满地溜达着鸡、鹅、猪、羊,还看到了野鸡,好一幅世外桃源的农家景象!

走进大自然,心情真像鸟儿放飞一样的轻松开朗。五月份正是春花盛放的季节,满岛铺天盖地的野花让人感觉是走在天堂的花园里。很奇怪数量给人感觉上的差异,一两朵花插在瓶中摆在桌上让人观赏,有份精致和矜持;同样品种的花扎成堆连成片漫山遍野让人融入其中,便成了张狂和任性。最常见的野花有五六种:白色的雏菊、黄色的金凤、紫色的兰铃…它们时而集中成簇鲜艳夺目,时而混杂而生织成花毯…大自然是宽容的,也是顽强的,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和滋养, 年复一年地如期绽放。它们开在阴森冷酷的碉堡顶、战壕边、城堡缝隙,完全不在意这些怪物嗜血个性,好像在嘲笑人类的愚蠢,也在无声地彰显它们的权利。我爱这些花儿们!

《行香子--英属阿尔德尼岛》

英法边疆,壁垒西洋,
海峡岛,固若金汤。
修戈敌忾,纳粹英皇。
筑顽石碉,坚石堡,陡石墙。

冷清小镇,遗忘天堂。
闲庭现,豚马鹅羊。
东君珊至,踏野轻装。
爱紫花幽,银花雅,金花狂。






徐鹏 来自: 中国

2015-5-17 21:55
徐鹏 来自: 中国
谢谢分享
2015-5-17 21:55
航海网第一文豪
2015-5-17 23:00
驼鹰 来自: 山东
读林静的游记真是一大享受啊,生活之美从她的心中总是那样当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15-5-18 09:10
驼鹰 来自: 山东
读林静的游记真是一大享受啊,生活之美从她的心中总是那样当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15-5-18 09:10
海东 来自: 浙江
2018-11-22 19:35
fbi333888 来自: 中国
再济沧海》(13)
2020-9-6 23:48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age.jpg 《再济沧海》(13)初航英伦海峡岛,遍访德国战事碉

住在船上的两个多星期几乎每天出海,我们把舱内所有设备、甲板上所有帆具都试了一下,对船的运行状况非常满意,虽然还在熟悉过程中,但大体上跟“海友”有了默契。船是懂感情的,你爱她,她就爱你,“海友”既是个舒适温馨的家,也是个能干得力的伙伴。下一步我们决定跑一个短航,目的地英属阿尔德尼岛(Alderney),它在瑟堡西面25海里,与法国拉哈格隔海相望,按照“海友”的正常速度,航行四五个小时就到了。

英吉利海峡潮差5到10米,海潮强达5到12节,出海要考虑风向、潮向、潮汐时间、距离、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地理朝向。这段海程航向正西,需要在白天有东风和东向海流。很快满足条件的时间窗出现了,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风向正东,风力10节,海潮从早八点至下午两点方向由东往西,目的地当晚完全避风,真是太理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的时间也是这么算出来的:登陆时应该是满月,这样午夜空投伞兵能见度比较好;登陆时间在早上六点半,应该正好是潮汐的中潮,这样士兵不用淌水太长距离,登陆船不必搁浅太近,1944年6月份只有5日和19日两天符合这两个条件,由于天气原因行动推迟了一天,所以登陆D日是6月6日。)

星期三起了个大早,七点钟闹钟就响了,结结实实地吃了顿早饭,然后把“海友”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原则是抽屉橱柜各个空间尽量占满,不能有物件滚来滚去。我用不同材质的边角下料塞这塞那,保证瓷杯磁盘不会因颠簸受损。解开缆绳已经早上九点了,天空是一如既往的灰色,大海波平如镜,风力只有3节。“海友”升起了主帆,在马达帮助下离开了瑟堡港。出了三层防波堤风力开始加强至10节,“海友”关掉马达,升起大红球帆,借着4节海流船速达到8节。非对称球帆不需要球帆杠,球帆卷在轴盘上可以通过控制缆绳收放,非常方便。代价是顺风角度不能太深,与风夹角在90-140度工作最为理想。“海友”初始航向偏出目的地20度,多了一次过帆操作,一路顺风顺水轻松航行不在话下。下午一点到达目的地,老公掌舵,我一次到位捞起了锚球索,老公又在锚球上加了一根缆绳锁在另一个套索楔上(bridal wire),“海友”妥帖地停稳了。回程又赶了个顺风顺水,但海潮到下午四点以后才转向,“海友”下午五点才出发,直接顺风(Dead Downwind),主帆和艏帆左右蝴蝶对开,平稳的航程回到瑟堡已经晚上九点了,好在欧洲白天很长,直到晚十点能见度都很好,这是后话。

阿尔德尼是英吉利海峡中五个英属岛屿最北边的,岛不大,从南到北只有5.5公里。上岛步行至小镇中心,最初印象是这里好安静啊,镇上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街道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整洁中透着英国人的秩序和自律,与法国乡镇不羁的浪漫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花草繁茂,但隐隐约约有一种压抑感。原来这个田园牧歌般畜牧为主的小岛有着沉重的过去,它离法国太近了,上几个世纪英法争霸时这里是英国的前沿阵地,瑟堡港建造成功后英国感到极大威胁,便把阿尔德尼岛彻底军事化了。岛上建有十三个城堡,各抱地势把守着海岸制高点,它们形状各异,虽然大半已经破败成了废墟,但能想象当年的威武雄壮固若金汤。英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战略要港意义何在?用英首相格拉斯顿(1809-1898)自己的话说:“这些城堡是人类愚蠢的纪念碑,它对我们毫无用处……或许并不是绝对无用,也许在某个时期我们要和可能的敌人打交道,而他们或许从这些废墟的庇护中攫取些好处。”

格拉斯顿做梦也不能想象他的话在身后四十二年应了验,但那个“可能的敌人”不是法国而是德国。1940年阿尔德尼岛沦陷于德国纳粹手中,纳粹把“人类愚蠢”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希特勒大西洋壁垒墙(Atlantic Walls)的一部分,德军在岛上建造大量的碉堡和防空壕,为了防止坦克装甲车沙滩登陆,还建了两道很陡的水泥沙袋墙。有些建筑是在英国城堡基础上扩建的,他们确实从英国城防建筑中攫取了一些好处。英国人在沦陷前已经全部撤离,德国人在这座空岛上大兴土木肆意妄为,并建了一座犹太集中营,让犹太人做建筑苦力。1945年岛民重返家园发现小岛满目苍夷,所有能燃烧的木料都被烧了用来取暖,德国投降前顾不上这座小岛了,包括德国人在内的所有人都饥寒交迫,七百人死在这里。

我跟老公用了两天把整个小岛走了一遍,目睹千奇百怪的英国城堡和纳粹战壕,有些可以进去参观。有意思的是岛民将一些城堡和碉堡改建为居民别墅和单元,有些还很有创意呢!最豪华的要数最东头的Fort Quesnard,最初为英国人堡垒,德国人将其扩建,最终主人将其彻底装修成居屋。它三面环海有前后院,住在里面绝对不怕狂风暴雨,且和历史融为一体,代价是三百多万英镑。

沿着海岸线悬崖峭壁有条小径,大海像宝石一样熠熠放光,海流湍急撞到礁石生出朵朵浪花。岛的南端有块大礁石是海鸟的栖居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很远就能听到,鸟的排泄物把整个礁石都染白了。野外还有一些放养家禽家畜的农庄,满地溜达着鸡、鹅、猪、羊,还看到了野鸡,好一幅世外桃源的农家景象!

走进大自然,心情真像鸟儿放飞一样的轻松开朗。五月份正是春花盛放的季节,满岛铺天盖地的野花让人感觉是走在天堂的花园里。很奇怪数量给人感觉上的差异,一两朵花插在瓶中摆在桌上让人观赏,有份精致和矜持;同样品种的花扎成堆连成片漫山遍野让人融入其中,便成了张狂和任性。最常见的野花有五六种:白色的雏菊、黄色的金凤、紫色的兰铃…它们时而集中成簇鲜艳夺目,时而混杂而生织成花毯…大自然是宽容的,也是顽强的,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和滋养, 年复一年地如期绽放。它们开在阴森冷酷的碉堡顶、战壕边、城堡缝隙,完全不在意这些怪物嗜血个性,好像在嘲笑人类的愚蠢,也在无声地彰显它们的权利。我爱这些花儿们!

《行香子--英属阿尔德尼岛》

英法边疆,壁垒西洋,
海峡岛,固若金汤。
修戈敌忾,纳粹英皇。
筑顽石碉,坚石堡,陡石墙。

冷清小镇,遗忘天堂。
闲庭现,豚马鹅羊。
东君珊至,踏野轻装。
爱紫花幽,银花雅,金花狂。







2015-5-17 21:55
谢谢分享
2015-5-17 21:55
航海网第一文豪
2015-5-17 23:00
读林静的游记真是一大享受啊,生活之美从她的心中总是那样当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15-5-18 09:10
读林静的游记真是一大享受啊,生活之美从她的心中总是那样当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15-5-18 09:10
2018-11-22 19:35
再济沧海》(13)
2020-9-6 23: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8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