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航海网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生命安危与船同系 | 从一趟南中国海帆船之旅说航海安全

2015-12-5 19:38| 发布者: 小虫宁宁| 查看: 5147| 评论: 0|来自: 赛领

摘要: 11月23-25日,亚诺环中国海岸帆船赛进入到该赛事最后一段,深圳-三亚段,在此前,沃尔沃东风队的4名队员已经与亚诺Sun Fast 3600飞驰1号、飞驰2号度过两个月时间,这一站,也将是他们的收官之战。

11月23-25日,亚诺环中国海岸帆船赛进入到该赛事最后一段,深圳-三亚段,在此前,沃尔沃东风队的4名队员已经与亚诺Sun Fast 3600飞驰1号、飞驰2号度过两个月时间,这一站,也将是他们的收官之战。

帆船远航 一场经验之旅

9月19日,亚诺环中国海岸帆船赛挂帆起航,随后的2个月,4名从沃尔沃东风队团队中锻炼出来的优秀水手组成两队,使用36尺长的亚诺SunFast作为比赛用船,郑英杰、刘明驾驶飞驰1号,刘学、孔晨诚驾驶飞驰2号,一路过青岛、大连、上海、厦门、深圳5座城市,其间共进行了5次场地赛,4轮远航拉力赛,并按照计划于11月23日再次起航,驶向终点三亚站。


亚诺本着推广帆船运动的理念,为航海爱好者提供了随队远航的机会,许多帆船爱好者闻讯积极应征“临时船员”,想参与到这项赛事的最后一站,最终亚诺从中选出6位,分别安排到两艘船上。


临时船员要求如下

1、至少300海里帆船远航经验

2、可以游泳50米以上

3、个人意外保险

4、海上求生证书(优先)


这其中较难达到的是300海里的帆船远航经验和海上求生证书,此项要求筛选掉很大一批帆船爱好者。最近帆船运动事故频发,亚诺环中国海岸帆船赛最后一站,更是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出发前的两天,其中1天做船只准备、食物储备、船只设备检查,另一天,则是安全培训。


安全 永远说不够

22日上午,船队在深圳七星湾游艇会码头做岸上安全培训,下午则出海熟悉船只并做MOB(Man Over Board人员落水营救)训练。上午的训练中,领队郑英杰给一众10多人做了远航安全讲解。

亚诺远航安全设备

1、救生衣:熟悉救生衣的穿戴准则和使用办法,只要在甲板值班,以下3种情况必须穿救生衣:

1)风力大于15节,不管白天黑夜;

2)夜晚6点-早上6点之间;

3)船长命令:船长根据船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判断该船员需要穿戴救生衣的情况下。

2、安全绳:安全绳必须时刻挂在救生衣上,在前甲板工作时需要把安全绳扣在船上稳定部位

3、AIS设备:配备给船员的定位工具,当人员落水时进行正确操作,该设备会发出船员位置

4、手持火焰信号:当船或船员需要营救时,释放火焰信号会让处于周边的船只或岸上、空中的人能够注意到船只处于危险

5、干粉灭火器:每船配备4个

6、救生筏

船长给船员展示电子海图,根据天气和风力预告设定了接下来两天的行程,用“一路顺风”来形容不足为过↓

理论课上,船长在讲解中船员相应地对救生衣、安全绳、和AIS设备进行调试,还到空旷地进行手持火焰信号和灭火器使用实操

MOB救援 最重要是不要掉水!

理论过后进行出海实操,先熟悉船上个部件的名称和位置,小黑把这叫做“老大难题”,因为这艘船大家第一次上,不知道绳索的位置,在需要干活的时候就找不着北。更重要的是,遇到危险情况时不能按照船长指令正确操作,将会给航行带来风险。熟悉船只并分配岗位后,随后的2小时进行了MOB落水营救训练,船长在内的5个人在每个岗位上做一遍熟悉流程。


在亚诺培训中使用防撞球充当落水人员、徒手捞人,而克利伯培训中则是60公斤橡胶假人充当落水者、并充分利用各种绳索,更接近真实情况。


亚诺MOB救援流程

大呼有人落水MOB定位→落水人员位置指示降前帆开发动机配合舵手操控主帆走8字路线小横风靠近落水人员→一名船员在左舷扣好安全绳身体外倾拉起虚拟落水人员过程中还需要在靠近落水者时大声跟他沟通确认是否意识清醒救出水面。

MOB救援重点

1、一旦发现有船员落水,立即启动MOB定位系统,随后降帆开启发动机配合搜救

2、船长、船员多方面配合,在擅长的岗位上听从安排并留心观察,保持镇静

3、救起船员后的后续治疗,如及时换上干衣服,预防低温症

MOB救援难点

1、风大浪急和夜晚以及能见度低时,落水人员不易被发现

2、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船速太快、距离太远、营救人员所处位置太高够不着水面、或是距离太近有可能会撞到落水者

3、落水者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增加难度

4、一次没有成功,一定要立刻总结原因并迅速再来一遍,保持效率,直到成功完成救人过程


一天的安全培训结束,船员的体会是,在茫茫大海上,最安全的就是呆在船上,除非发生弃船情况,人永远不要和船分离!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用安全绳绑在船上的原因(尽管目前有新的声音认为安全绳也不安全,会产生许多隐患,但至少不是毁灭性的的危险)。

不幸中的万幸 太平洋MOB救援案例

2013/2014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曾出现过船员落水事件,船员Andrew Taylor在北太平洋的恶劣天气中换帆时不幸落水,但极其幸运地被救起。对此,克利伯今年更加强了培训,其中对安全的训练贯穿全程,每一天船长都会强调安全,而每一个细节都和安全相关。不管是进行最短十多天的一段比赛,还是10个多月的全程,赛前都要进行必不可少的4个培训阶段,有人因为操作不合格连续三届没有通过培训。


Andrew Taylor很不幸,因为他在冰冷的太平洋海水里泡了一个半小时,并出现休克状况;同时他又很幸运,身穿干式保温服、救生衣等装备,而且当时是白天能见度较高,训练有素的船员对他的落水反应迅速,救上船以后,船员、随船医生及时对他进行了治疗。


但这样的幸运,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所以不管是比赛还是训练,留在船上,系好安全带,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且并不是说,做过安全培训、穿了救生衣、系了安全绳、携带AIS装备,就一定能保证安全。目前市面上的各种安全设备仍有不足的地方,这也促使每年都有更安全的产品出现。如最近在帆友圈传播的获得2015年红点奖的带气球信号的救生衣(Signal Life Jacket),紧急情况下拉动连接气罐的拉绳可以自动给气球充气并往上空飘20米,自带的闪烁的LED警示灯,更便于落水者被发现。

本图来源于RED-DOT

南海上的60小时永生难忘

经过培训,11月23日,6位船员把性命交给这两艘Sun Fast 3600,交给船长郑英杰、刘明、刘学、孔晨诚,更重要的是,交到他们自己手中,起航出发环中国海帆船赛最后一站,深圳-三亚拉力赛。在随后三天两夜里,300多海里航程中,平均风力20节、最高风力一度达到36节,平均船速10节、最高船速16节,涌浪也达到三四米的情况下,船员把安全谨记于心,尽管中途两艘船的球帆相继被撕裂,60多个小时后,所有人员安全抵达,为旅程划上圆满句号。

图自 谢斌

许多人一听说帆船,立刻想到汪洋上的狂风巨浪而惧怕接触,许多人也把玩帆船的人当做玩命的极限运动者,但真正喜爱帆船运动的人,大多更加珍惜生命,因为危险近在眼前,才更谨慎对待,毕竟,没有任何事比生命更重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回复(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