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卢东艳)昨日,在2016深圳海洋论坛上,前海船交所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国际游艇交易运营总部”和“国际化游艇产业管理总部基地”的框架合作协议。记者从签约现场获悉,今年起,新区将推出“双总部”、引入行业龙头、投资兴建游艇运营基地、公共游艇码头、游艇“自由行”等系列动作,将使“游艇”成为大鹏新区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亮眼名片。 大鹏游艇产业初具规模 深圳是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唯一获批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城市。作为深圳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大鹏新区拥有305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约占全市四分之一)、133平方公里的绵延海岸线以及全市56个沙滩中的54个。 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表示,海洋是大鹏半岛最大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新区不断发展壮大海洋产业,2014年,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3.4%。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国家发改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目前,已有28家海洋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入驻,包括6位中外院士。新区单 位海岸线海洋产业已达到2亿元/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是国内气候条件、海洋资源以及经济实力均最适合发展游艇产业的城市,也是目前国内游艇和帆船市场最活跃的地区。 由于深圳优渥的经济条件和独特的山海优势,国内第一家会员制海上游艇会所就诞生在大鹏半岛。现在,新区游艇产业初具规模,已拥有法诺及大庆两家游艇制造企业,年产量30艘游艇,销售额过亿元;已有3家游艇会所;成功引进并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游艇及设备展览会和多项帆船赛事。 国际龙头企业有望入驻 新区经服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大鹏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发挥前海船交所平台功能和产业集聚效应,大鹏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前海国际船艇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大鹏新区天然海洋资源,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大鹏新区国际化游艇产业总部基地的建设。 据协议,前海国际船艇交易中心将在新区设立“国际游艇交易运营总部”,为粤港澳湾区乃至亚太地区游艇产业提供进出口和消费服务。 同时,前海国际船艇交易中心利用行业优势和国内外网络资源,协助新区开展“国际化游艇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的总体策划。 2015年中,双方已经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委托河海大学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可行性论证,目前报告已通过专家验收。 前海国际船艇交易中心董事长文焕表示,双方此次合作有两大特点,一是按照“飞地”机制打造“双总部”,大鹏新区作为游艇产业的“飞出地”,主要作为订单管 理、消费、结算总部;而生产、加工部分则放在“飞入地”,主要为新区对口扶持的河源市源城区及深汕合作区。“这样符合大鹏新区‘生态岛’的定位,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是对行业龙头精准招商。目前美国最大游艇运营商Mocan和英国最大游艇制造商力古臣以及世界最著名港口管理公司丹麦默尔港均已表示有意落户大鹏新区。“有了龙头企业的加入,自然会形成聚集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带动上百亿元的游艇产业链。” 境外游艇将实现“自由行”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游艇产业的消费中心正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但在中国,游艇仍是小众消费的奢侈品。”文焕说,要实现游艇产业的扩大发展,首先就要让游艇从奢侈品转为普通大众的消费品。 第一步就是降低基础费用,特别是停泊费用。目前,深圳没有公共游艇码头,要购买游艇首先要加入会员制的游艇会所,会籍费用从近10万元起,每年还要缴纳年费数千元起,这还只是停泊在陆地上的“干仓”;如果需要停泊海里的“湿仓”,会籍费用则从30余万起。 “国内游艇的价格也是国外的2到4倍。”文焕告诉记者,购买游艇税费高达42%,再加上运输等成本,一艘在国外价格为100万元的游艇,在中国的价格大约为200到400万元。“我们力争能够有最优惠的配套政策,让大家在大鹏新区买到税费最低的游艇。” 新区经服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已对3个码头项目进行立项,目前正在论证阶段。 另外,境外游艇也有望在新区实现“自由行”,“就像两地牌机动车一样,可以在两地通行。”该负责人表示,实施细节还待与市交委及海关等部门进一步敲定。 |
专业的航海运动服务平台,中国第一帆船游艇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