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赛事报道 美洲杯帆船赛决赛前两日,美国甲骨文队4战4负。他们能否重演历史,实现翻盘?

2017-6-23 07:49 · 美洲杯帆船赛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个周末(6月17、18日),万众期盼的美洲杯帆船决赛按计划顺利进行了挑战者与卫冕者之间的的4轮较量。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精彩对决,反而是新西兰酋长队一骑绝尘,轮轮以绝对领先优势轻松战胜美国甲骨文队。赛后,新西兰队舵手Peter还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四年前(上一届美洲杯)在8-1遥遥领先的情况下被美国队反超成8-9的惊天大逆转依旧历历在目,他表示:“现在赢的都不算什么,最后赢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而美国的舵手Jimmy则回应道:“我相信通过全队的努力和一些器材设置的改变,能够帮我们提升船速来实现逆转。”
289800024205da0f1cb1.jpg
美洲杯下一场比赛将于6月24日重新拉开战幕,在此之前的五天为比赛的机动日。那么,美国甲骨文队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要知道,本届美洲杯实行抢7获胜制,如果按目前的趋势比下去,新西兰队很有可能在下周日(6月25日)就“踩着革命性的脚踏车”把历史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美洲杯奖座重新捧回新西兰的奥克兰皇家游艇会(1995-2003年,新西兰曾连续两届赢得美洲杯从而持有该奖座)。
2892000341089e98a258.jpg
接下去,小编将对美国队在后面几场比赛中可能做出的一些调整谈谈自己的一些畅想与分析。
  • 手把绞盘改腿骑自行车?
    从年初新西兰酋长队被媒体曝光出采用骑行来给液压系统发力时,曾招来一片质疑声。比如能否在来回换舷跑动中,立即踩上踏板?而如今在经过了一系列资格赛、半决赛和决赛之后,他们成功为这一卧薪尝胆的创新模式正了名,骑行带来的是比手臂发力高出近30%的输出效率和耐力持久性。既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那么美国队是否能在5天内把绞盘改成脚踏板呢?小编认为,短时间内器材改变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船员们的腿部力量提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势必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所以,对策1暂时行不通。

  • 飞翼稳向板的圆弧改菱弧?
    新西兰的第二大创新发明就是稳向板,在规则限定的L翼直线长度范围内,酋长队设计出的菱角弧形L翼总长度要比其他队的圆弧形更长一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如遇小风天缺乏动力时,他们比另外5支参赛队增加了更多的托举力来帮助双体船身“飞”起来,进而减小水面阻力。殊不知,制造一套AC50级的稳向板需要耗资300多万美金、且至少耗时3个月。即便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之一:身价超5百亿美元金的甲骨文老板Larry Ellison不缺钱,可时间是买不来的。因此,对策2也不可行。

  • 翼型主帆手控改电控?
    新西兰的船速优势除了上述两条,亦离不开频繁精准的主帆调整。船长Glen Ashby是通过电子遥控器来调节翼型的帆弧与主缭绳的松紧,远比其他队所采用的传统式手拉调控来得效率高。可即便美国甲骨文的科研团队可以在5天内对船只进行改装,船员如何重新分配任务、以及是否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并灵活使用,就需要打个问号了。对策3=未知。

  • 舵手侧站位改正坐位?
    另一项新西兰的创意,其舵手Peter是正面前方坐在船舱里掌舵,无论从稳定性还是视野上来说都比美国舵手Jimmy的侧身站着掌舵要更胜一筹。而且从空气动力学来看,酋长队的弯腰骑行姿势+蹲坐在船舱里的船长兼主帆调整师Glen Ashby+舵手兼战术师Peter Burling,与美国甲骨文队的一群站立着的船员(绞盘手+舵手),哪个阻力更小?想必答案一清二楚。可别小看这些细节,在这些速度能飙飞到40节/小时的美洲杯赛船中,外加船面上的真风摩擦力(风速+船速)甚至会超过50节,任何一点水中和水上的阻力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到速度。不过还是同前面的分析一样,这部分器材短时间内改装或许可行,但船员操作习惯若不能立即适应,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此项改变还需慎重决定,对策4=可以考虑 289500052f70890feb43.jpg

  • 船员重新分工?
    又是一项伟大的Made in New Zealand! 先来说说美国队的传统式船员分配,4个绞盘手,分别是船头第一位负责液压调配,需要把压力输送到某一部位?并且需要分配多少容量的液压来完成船上各种的调整与操作?第二位兼顾前帆调整,每一次转向、绕标、起速降速、迎偏下拉都需要不断通过电子按钮和液压的发力来收松前帆缭绳和帆弧喷口张力。第四位也就是著名的激光奥运冠军Tom Slingsby兼任战术师,观察风摆风区情况、对手位置、战术的实施、跟舵手之间及时的交流与简明的描述;时而还要在船里跑前跑后配合调控船身的前后重心转移。其他两位非摇把手,其一是主帆调节师,其二便是舵手Jimmy Spithill。两人还要不断通过相互配合,也就是一手拿舵、一手抓缭分别跑到另一舷,来完成每一次迎、顺风换舷。

    新西兰的分工则完全是另一种前所未有的套路:舵手Peter即是他自己的战术师,一边专心掌控着方向,一边独自观察、思考和决定所有的技战术策略。所以你几乎听不到他们船上有任何交流,只有Peter独自一人给出指示。也就是所谓的321倒计时转向、改变航线等,来给船上其他成员准备的“信号”。船长Glen Ashby也只专注负责一件事:调整翼型主帆,配合Peter的航向调出最合适的帆弧与帆角。调配师Blaire Tuke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钮来改变飞翼稳向板的前、后、左、右倾角,以及液压的分配等。而这个任务其他船队都是由舵手方向盘上的旋转把手来同时操控的,究竟哪一种方式最佳还不好说。或许新西兰队的明确分工可以让每一个船员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主要任务上,同时也避免了通过交流来做决策的延时问题。另外骑行驱动液压的模式使船员们可以充分利用空闲中的双手。而其他队伍用手把绞盘驱动,忙碌的上肢还要兼顾控制系统的按钮(虽然也有部分脚踩的开关),难免会影响发力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另一种说法则是:如果Peter跟其他舵手一样掌控着稳向板的调节,或许可以避免那次惨痛的前滚翻翻船事件(那天就是因为Peter拉下去太快而Blaire没来得及跟上稳向板的调整而导致风力重心全部聚集到前帆上去,进而船头过重迅速扎到了海水中去)。对策5=得看美国队船长Jimmy的选择了。

  • 完善起航战术?
    在新西兰之前所有输掉过的轮次中,基本都是败在起航之上。曾经打败过新西兰队的英国路虎舵手Ben Ainslie和瑞典阿特米斯舵手Nathan Outtarage都是著名的激进型战术师。他们总是主动寻找机会,即便风险重重也大胆追逐控制另一条船,以此来逼迫对手犯规。相反Peter是比较被动型的打法,避免制造规则纠纷,只求自己顺利起航,再以直线速度优势战胜他人。之前的数据显示,一旦让具有速度优势的新西兰队领先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后续航段被反超过。或许Jimmy需要在起航前采用更高强度的战术措施来迫使Peter犯规,便可以领先其两倍船长起航。但Peter也不是省油的灯,成功与否还要看临场的随机应变能力。看来对策6是当前最可行的一点。

  • 玩心理战术?
    在上一届被号成为体育界里最具戏剧性的比赛中,美国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暂停中断比赛和抗议判罚等,而搅乱了那时新西兰队舵手Dean Barker的阵脚及思路。显然内向绅士的Dean没有经受住Jimmy狡猾的心理施压游戏,一度逼迫到崩溃的边缘。不过这一次的舵手Peter虽然年仅26岁,且缺乏经验(这是他的第一届美洲杯赛事),但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气。不知一直冷面示人的Peter能否顶住巨大的压力,沉着冷静地应对后续比赛。对策7:不是办法的办法,值得一试。
    2a36000064a9d0b30e4d.jpg

    综上分析,目前只能推测出美国甲骨文队的卫冕之路困难重重、挑战巨大。美洲杯帆船赛向来都是一场科技与设计的比拼+技战术的“游戏”,或许除了借鉴新西兰队成功的几点要素之外,甲骨文队庞大的幕后科研团队能创造出属于并适合他们自己的Made in USA式创新改变。为此,这宝贵的5个机动日中的分分秒秒都是美国队此次美洲杯4年备战中最重要、也将是最有决定性的时期。结局,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奥运冠军徐莉佳在线问答帖>>
奥运冠军徐莉佳个人板块>>
《跟奥运冠军学帆船》在线阅读>>
“我要去航海”全民航海公益活动“公益大使”、我要航海网终身“资深顾问”
2012年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冠军、2009年全运会帆船帆板激光雷迪尔级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季军、2006年激光雷迪尔世界锦标赛女子冠军、2005年 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女子雷迪尔亚军、全运会女子欧洲级亚军、2002年釜山亚运会帆船女子OP级冠军、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01年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12年体坛风云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跟奥运冠军学帆船》作者
小鲸 来自: 中国
专业点评 让人大开眼界 徐老师多发些这样的帖子
2017-6-23 07:49
我要航海网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个周末(6月17、18日),万众期盼的美洲杯帆船决赛按计划顺利进行了挑战者与卫冕者之间的的4轮较量。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精彩对决,反而是新西兰酋长队一骑绝尘,轮轮以绝对领先优势轻松战胜美国甲骨文队。赛后,新西兰队舵手Peter还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四年前(上一届美洲杯)在8-1遥遥领先的情况下被美国队反超成8-9的惊天大逆转依旧历历在目,他表示:“现在赢的都不算什么,最后赢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而美国的舵手Jimmy则回应道:“我相信通过全队的努力和一些器材设置的改变,能够帮我们提升船速来实现逆转。”
289800024205da0f1cb1.jpg
美洲杯下一场比赛将于6月24日重新拉开战幕,在此之前的五天为比赛的机动日。那么,美国甲骨文队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要知道,本届美洲杯实行抢7获胜制,如果按目前的趋势比下去,新西兰队很有可能在下周日(6月25日)就“踩着革命性的脚踏车”把历史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美洲杯奖座重新捧回新西兰的奥克兰皇家游艇会(1995-2003年,新西兰曾连续两届赢得美洲杯从而持有该奖座)。
2892000341089e98a258.jpg
接下去,小编将对美国队在后面几场比赛中可能做出的一些调整谈谈自己的一些畅想与分析。
  • 手把绞盘改腿骑自行车?
    从年初新西兰酋长队被媒体曝光出采用骑行来给液压系统发力时,曾招来一片质疑声。比如能否在来回换舷跑动中,立即踩上踏板?而如今在经过了一系列资格赛、半决赛和决赛之后,他们成功为这一卧薪尝胆的创新模式正了名,骑行带来的是比手臂发力高出近30%的输出效率和耐力持久性。既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那么美国队是否能在5天内把绞盘改成脚踏板呢?小编认为,短时间内器材改变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船员们的腿部力量提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势必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所以,对策1暂时行不通。

  • 飞翼稳向板的圆弧改菱弧?
    新西兰的第二大创新发明就是稳向板,在规则限定的L翼直线长度范围内,酋长队设计出的菱角弧形L翼总长度要比其他队的圆弧形更长一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如遇小风天缺乏动力时,他们比另外5支参赛队增加了更多的托举力来帮助双体船身“飞”起来,进而减小水面阻力。殊不知,制造一套AC50级的稳向板需要耗资300多万美金、且至少耗时3个月。即便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之一:身价超5百亿美元金的甲骨文老板Larry Ellison不缺钱,可时间是买不来的。因此,对策2也不可行。

  • 翼型主帆手控改电控?
    新西兰的船速优势除了上述两条,亦离不开频繁精准的主帆调整。船长Glen Ashby是通过电子遥控器来调节翼型的帆弧与主缭绳的松紧,远比其他队所采用的传统式手拉调控来得效率高。可即便美国甲骨文的科研团队可以在5天内对船只进行改装,船员如何重新分配任务、以及是否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并灵活使用,就需要打个问号了。对策3=未知。

  • 舵手侧站位改正坐位?
    另一项新西兰的创意,其舵手Peter是正面前方坐在船舱里掌舵,无论从稳定性还是视野上来说都比美国舵手Jimmy的侧身站着掌舵要更胜一筹。而且从空气动力学来看,酋长队的弯腰骑行姿势+蹲坐在船舱里的船长兼主帆调整师Glen Ashby+舵手兼战术师Peter Burling,与美国甲骨文队的一群站立着的船员(绞盘手+舵手),哪个阻力更小?想必答案一清二楚。可别小看这些细节,在这些速度能飙飞到40节/小时的美洲杯赛船中,外加船面上的真风摩擦力(风速+船速)甚至会超过50节,任何一点水中和水上的阻力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到速度。不过还是同前面的分析一样,这部分器材短时间内改装或许可行,但船员操作习惯若不能立即适应,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此项改变还需慎重决定,对策4=可以考虑 289500052f70890feb43.jpg

  • 船员重新分工?
    又是一项伟大的Made in New Zealand! 先来说说美国队的传统式船员分配,4个绞盘手,分别是船头第一位负责液压调配,需要把压力输送到某一部位?并且需要分配多少容量的液压来完成船上各种的调整与操作?第二位兼顾前帆调整,每一次转向、绕标、起速降速、迎偏下拉都需要不断通过电子按钮和液压的发力来收松前帆缭绳和帆弧喷口张力。第四位也就是著名的激光奥运冠军Tom Slingsby兼任战术师,观察风摆风区情况、对手位置、战术的实施、跟舵手之间及时的交流与简明的描述;时而还要在船里跑前跑后配合调控船身的前后重心转移。其他两位非摇把手,其一是主帆调节师,其二便是舵手Jimmy Spithill。两人还要不断通过相互配合,也就是一手拿舵、一手抓缭分别跑到另一舷,来完成每一次迎、顺风换舷。

    新西兰的分工则完全是另一种前所未有的套路:舵手Peter即是他自己的战术师,一边专心掌控着方向,一边独自观察、思考和决定所有的技战术策略。所以你几乎听不到他们船上有任何交流,只有Peter独自一人给出指示。也就是所谓的321倒计时转向、改变航线等,来给船上其他成员准备的“信号”。船长Glen Ashby也只专注负责一件事:调整翼型主帆,配合Peter的航向调出最合适的帆弧与帆角。调配师Blaire Tuke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钮来改变飞翼稳向板的前、后、左、右倾角,以及液压的分配等。而这个任务其他船队都是由舵手方向盘上的旋转把手来同时操控的,究竟哪一种方式最佳还不好说。或许新西兰队的明确分工可以让每一个船员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主要任务上,同时也避免了通过交流来做决策的延时问题。另外骑行驱动液压的模式使船员们可以充分利用空闲中的双手。而其他队伍用手把绞盘驱动,忙碌的上肢还要兼顾控制系统的按钮(虽然也有部分脚踩的开关),难免会影响发力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另一种说法则是:如果Peter跟其他舵手一样掌控着稳向板的调节,或许可以避免那次惨痛的前滚翻翻船事件(那天就是因为Peter拉下去太快而Blaire没来得及跟上稳向板的调整而导致风力重心全部聚集到前帆上去,进而船头过重迅速扎到了海水中去)。对策5=得看美国队船长Jimmy的选择了。

  • 完善起航战术?
    在新西兰之前所有输掉过的轮次中,基本都是败在起航之上。曾经打败过新西兰队的英国路虎舵手Ben Ainslie和瑞典阿特米斯舵手Nathan Outtarage都是著名的激进型战术师。他们总是主动寻找机会,即便风险重重也大胆追逐控制另一条船,以此来逼迫对手犯规。相反Peter是比较被动型的打法,避免制造规则纠纷,只求自己顺利起航,再以直线速度优势战胜他人。之前的数据显示,一旦让具有速度优势的新西兰队领先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后续航段被反超过。或许Jimmy需要在起航前采用更高强度的战术措施来迫使Peter犯规,便可以领先其两倍船长起航。但Peter也不是省油的灯,成功与否还要看临场的随机应变能力。看来对策6是当前最可行的一点。

  • 玩心理战术?
    在上一届被号成为体育界里最具戏剧性的比赛中,美国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暂停中断比赛和抗议判罚等,而搅乱了那时新西兰队舵手Dean Barker的阵脚及思路。显然内向绅士的Dean没有经受住Jimmy狡猾的心理施压游戏,一度逼迫到崩溃的边缘。不过这一次的舵手Peter虽然年仅26岁,且缺乏经验(这是他的第一届美洲杯赛事),但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稚气。不知一直冷面示人的Peter能否顶住巨大的压力,沉着冷静地应对后续比赛。对策7:不是办法的办法,值得一试。
    2a36000064a9d0b30e4d.jpg

    综上分析,目前只能推测出美国甲骨文队的卫冕之路困难重重、挑战巨大。美洲杯帆船赛向来都是一场科技与设计的比拼+技战术的“游戏”,或许除了借鉴新西兰队成功的几点要素之外,甲骨文队庞大的幕后科研团队能创造出属于并适合他们自己的Made in USA式创新改变。为此,这宝贵的5个机动日中的分分秒秒都是美国队此次美洲杯4年备战中最重要、也将是最有决定性的时期。结局,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奥运冠军徐莉佳在线问答帖>>
奥运冠军徐莉佳个人板块>>
《跟奥运冠军学帆船》在线阅读>>
“我要去航海”全民航海公益活动“公益大使”、我要航海网终身“资深顾问”
2012年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冠军、2009年全运会帆船帆板激光雷迪尔级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季军、2006年激光雷迪尔世界锦标赛女子冠军、2005年 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女子雷迪尔亚军、全运会女子欧洲级亚军、2002年釜山亚运会帆船女子OP级冠军、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01年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12年体坛风云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跟奥运冠军学帆船》作者
专业点评 让人大开眼界 徐老师多发些这样的帖子
2017-6-23 07:49
我要航海网
[url=http://www.51hanghai.com/thread-61399-1-1.html]奥运冠军徐莉佳在线问答帖>>[/url][url=http://www.51hanghai.com/forum-840-1.html]奥运冠军徐莉佳个人板块>>[/url][url=http://www.51hanghai.com/forum-615-1.html]《跟奥运冠军学帆船》在线阅读>>[/url]“我要去航海”全民航海公益活动“公益大使”、我要航海网终身“资深顾问”2012年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冠军、2009年全运会帆船帆板激光雷迪尔级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人艇激光雷迪尔级季军、2006年激光雷迪尔世界锦标赛女子冠军、2005年 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女子雷迪尔亚军、全运会女子欧洲级亚军、2002年釜山亚运会帆船女子OP级冠军、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01年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女子冠军、2012年体坛风云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跟奥运冠军学帆船》作者
7186积分
214帖子
5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1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