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帆译作品 Tara 海洋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2016-6-18 19:25 · 帆译组
来自: 韩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十三年了...Tara科学考察项目致力于保卫海洋和地球已经十三年了。无论是他的形式还是目标,一切都如此地与众不同。一切科学考察都以Tara这艘高达36米的双桅帆船为载体而展开。 IMG_20160615_110106.jpg
2003年,在埃蒂安.博古尔的推动下,和agnesb的支持下,我们发起了Tara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的初衷在于,以Tara为载体,进行人类新探索,从而唤起公众的注意,让人们意识到如今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棒的是,我们将话语权交给了科学,交给那些亲身感受到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其实很有限的人们,进而对我们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并尝试更精准地预测该发展模式中的长远变化。

十三年光阴如流水般在Tara的不断航行中流逝。从格林兰岛到南极洲,艺术家与科学家乘坐Tara多次展开了为期数月的考察行动,尝试完成了三次大型任务:Tara北冰洋科考(2006-2008)、Tara海洋科考(2009-2012)和Tara海洋极地圈科考(2013),主要研究气候和海洋多样性。(2014-目前)正在地中海地区研究塑料污染。

随着这艘双桅帆船的不断航行,Tara团队,更准确地说是“Tara之家”也在不断扩大。在科学家、教育合作伙伴的参与下、在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和大众的专注下,这个大家庭羽翼日渐丰满,不断精益求精。同时,她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憧憬,获得了法国媒体的关注。

热情是我们坚持下来的源动力!对Tara海洋科考的热情,让来自四十多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共同协作,并取得斐然成果。在Tara上永远洋溢着不可动摇的激情,那是重新探索海洋的人文情怀,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观测海洋,进一步了解海洋在地球,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中发挥的真正作用。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热情,让大家明白一切都有待探索。一个期许的未来亟需描绘,让大家了解光阴似箭,时不待我,要立即行动。我们必须适应气候变化,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能源,填补各国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不平衡。

现在Tara正在准备一次全新的重要征程,研究太平洋中珊瑚暗礁的远洋科考。帆船将会在2016年和2017年到达亚洲,特别是抵达中国,中国是我们科考项目当仁不让的合伙人,其重要性由其经济总量可见一斑。欧洲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的合作已经开始了。例如海洋学家让.克洛德.加斯卡尔,Tara北极科考(2006-2008)的负责人,在中国极地考察Chinese项目中与中国国家科考研究所进行了合作。但我们应该起航前往更远的世界了,寻找坚定而长久的合作伙伴,让Tara团队和中国的工业设计师以及科学家们的合作更进一步。总言而之:我们应该共同协作!

与Tara科考船一起出行,主动积极探索,直面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Tara这艘船,事实上属于全人类,全世界......海洋,必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罗曼.特鲁布莱,Tara科学考察基金会秘书长

TARA大事记
  • 2016年-1018年
Tara太平洋地区考察
  • 2014年-2016年
在地中海地区研究塑料污染
  • 2013年5月-12月
Tara海洋极地圈科考行动
Tara环绕北冰洋,进行科学教育考察
  • 2009年9月-2012年3月
Tara海洋科考行动
为期两年半的环球科学考察,目的在于研究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IMG_20160615_110125.jpg
  • 2006年9月-2008年2月
Tara北冰洋科考行动
国际极地年期间,欧洲研究项目Damocles,在北冰洋漂移507天,航程2600千米
  • 2004年-2006年
Tara在格林兰岛、南极洲、巴塔哥尼亚和南乔治亚岛执行六次科学考察
  • 2005年1月
艺术家塞巴斯蒂安.萨勒加多和皮埃尔.于热先后乘船前往南极洲前者为巴西艺术家,进行其名为“诞生”的摄像项目。后者为法国艺术家,前往拍摄电影《那不是一场旅行》
IMG_20160615_104539.jpg

IMG_20160615_104657.jpg
  • 2004年11月
与“寂静之山”团队一起,考察南乔治亚岛
这是一个追随欧内斯特.亨利.沙克尔顿足迹的失聪人士团体
IMG_20160615_104739.jpg
  • 2004年6月-9月
北极生态研究小组的自然科学家和研究者乘坐Tara,于格林兰岛东北岸,绘制了该地区生态状况
  • 2003年10月13日
“海神号”由埃蒂安.博古尔和阿涅斯.特鲁布莱更名为Tara
  • 2001年12月
彼特.布莱克爵士乘坐“海神号”执行科学考察中,在巴西不幸被杀害
  • 1999年
帆船竞赛传奇人物彼特.布莱克爵士将“南极号”更名为“海神号”。他执行过一系列探险活动
  • 1990年-1996年
让.路易斯.艾蒂安乘坐“南极号”在南极洲、巴塔哥尼亚和斯皮次卑尔根岛进行科学考察
  • 1989年
依据吕克.布韦和奥立维埃的设计图,在SFCN车间,为探险家让.路易斯.艾蒂安制造这艘船,并为之取名"南极号“

截止2015年Tara探索之旅的各种数据
10年来走过150000公里的路程
来自40个国家的330个人登上Tara,参与了各种探险
1800个日夜的旅程
在38个国家留下足迹
涉及20个科学研究领域:海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类学,海洋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地球化学,基因组学,影像学,生态学,模型制作,微生物学(细菌学和病菌学),气象学,放射学,雪学,冰川学,动物学,鸟类学,考古学,以及地质学
70家科学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参与
34家科学刊物上刊登其研究成果
50000份照片和视频发布于网络
长期呆在船上的人员:埃尔韦.布尔姆,洛伊尔.瓦雷特,赛缪尔.奥德汉,弗朗西瓦.奥拉,莎拉.茜尔松
遇到的最恶劣的风暴天气:2010年12月,麦哲伦海峡入口处,多达82个风眼
最北抵达:2007年5月N88°28° 4-E129°
最南抵达:2005年2月S65°52°-W64°18
IMG_20160615_104613.jpg
船体的各项数据
长度:36米
宽度:10米
吃水深度:1.5米-3.5米
重量:120吨
水印容量:300升/小时
油箱容积:40000升
水箱容积:4000升
废水箱容量:7000升
舱位:14人

IMG_20160615_110006.jpg
我们都热爱海洋,不是么!?

帆译组:Allen选自TARA十年风雨征程
更多资讯www.taraexpeditions.org 塔拉科学考察组织




参与人数 1贝壳 +5 收起 理由
洪运来 + 5 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贝壳 +5

自由向往
wingstc 来自: 中国
这个有意思
2016-6-15 22:11
xmreddragon 来自: 福建厦门
这个要赞一下!
2016-6-16 10:07
洪运来 来自: 北京
感谢帆译组Wing提供的照片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2016-6-18 19:25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十三年了...Tara科学考察项目致力于保卫海洋和地球已经十三年了。无论是他的形式还是目标,一切都如此地与众不同。一切科学考察都以Tara这艘高达36米的双桅帆船为载体而展开。 IMG_20160615_110106.jpg
2003年,在埃蒂安.博古尔的推动下,和agnesb的支持下,我们发起了Tara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的初衷在于,以Tara为载体,进行人类新探索,从而唤起公众的注意,让人们意识到如今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棒的是,我们将话语权交给了科学,交给那些亲身感受到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其实很有限的人们,进而对我们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并尝试更精准地预测该发展模式中的长远变化。

十三年光阴如流水般在Tara的不断航行中流逝。从格林兰岛到南极洲,艺术家与科学家乘坐Tara多次展开了为期数月的考察行动,尝试完成了三次大型任务:Tara北冰洋科考(2006-2008)、Tara海洋科考(2009-2012)和Tara海洋极地圈科考(2013),主要研究气候和海洋多样性。(2014-目前)正在地中海地区研究塑料污染。

随着这艘双桅帆船的不断航行,Tara团队,更准确地说是“Tara之家”也在不断扩大。在科学家、教育合作伙伴的参与下、在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和大众的专注下,这个大家庭羽翼日渐丰满,不断精益求精。同时,她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憧憬,获得了法国媒体的关注。

热情是我们坚持下来的源动力!对Tara海洋科考的热情,让来自四十多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共同协作,并取得斐然成果。在Tara上永远洋溢着不可动摇的激情,那是重新探索海洋的人文情怀,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观测海洋,进一步了解海洋在地球,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中发挥的真正作用。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热情,让大家明白一切都有待探索。一个期许的未来亟需描绘,让大家了解光阴似箭,时不待我,要立即行动。我们必须适应气候变化,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能源,填补各国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不平衡。

现在Tara正在准备一次全新的重要征程,研究太平洋中珊瑚暗礁的远洋科考。帆船将会在2016年和2017年到达亚洲,特别是抵达中国,中国是我们科考项目当仁不让的合伙人,其重要性由其经济总量可见一斑。欧洲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的合作已经开始了。例如海洋学家让.克洛德.加斯卡尔,Tara北极科考(2006-2008)的负责人,在中国极地考察Chinese项目中与中国国家科考研究所进行了合作。但我们应该起航前往更远的世界了,寻找坚定而长久的合作伙伴,让Tara团队和中国的工业设计师以及科学家们的合作更进一步。总言而之:我们应该共同协作!

与Tara科考船一起出行,主动积极探索,直面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Tara这艘船,事实上属于全人类,全世界......海洋,必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罗曼.特鲁布莱,Tara科学考察基金会秘书长

TARA大事记
  • 2016年-1018年
Tara太平洋地区考察
  • 2014年-2016年
在地中海地区研究塑料污染
  • 2013年5月-12月
Tara海洋极地圈科考行动
Tara环绕北冰洋,进行科学教育考察
  • 2009年9月-2012年3月
Tara海洋科考行动
为期两年半的环球科学考察,目的在于研究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IMG_20160615_110125.jpg
  • 2006年9月-2008年2月
Tara北冰洋科考行动
国际极地年期间,欧洲研究项目Damocles,在北冰洋漂移507天,航程2600千米
  • 2004年-2006年
Tara在格林兰岛、南极洲、巴塔哥尼亚和南乔治亚岛执行六次科学考察
  • 2005年1月
艺术家塞巴斯蒂安.萨勒加多和皮埃尔.于热先后乘船前往南极洲前者为巴西艺术家,进行其名为“诞生”的摄像项目。后者为法国艺术家,前往拍摄电影《那不是一场旅行》
IMG_20160615_104539.jpg

IMG_20160615_104657.jpg
  • 2004年11月
与“寂静之山”团队一起,考察南乔治亚岛
这是一个追随欧内斯特.亨利.沙克尔顿足迹的失聪人士团体
IMG_20160615_104739.jpg
  • 2004年6月-9月
北极生态研究小组的自然科学家和研究者乘坐Tara,于格林兰岛东北岸,绘制了该地区生态状况
  • 2003年10月13日
“海神号”由埃蒂安.博古尔和阿涅斯.特鲁布莱更名为Tara
  • 2001年12月
彼特.布莱克爵士乘坐“海神号”执行科学考察中,在巴西不幸被杀害
  • 1999年
帆船竞赛传奇人物彼特.布莱克爵士将“南极号”更名为“海神号”。他执行过一系列探险活动
  • 1990年-1996年
让.路易斯.艾蒂安乘坐“南极号”在南极洲、巴塔哥尼亚和斯皮次卑尔根岛进行科学考察
  • 1989年
依据吕克.布韦和奥立维埃的设计图,在SFCN车间,为探险家让.路易斯.艾蒂安制造这艘船,并为之取名"南极号“

截止2015年Tara探索之旅的各种数据
10年来走过150000公里的路程
来自40个国家的330个人登上Tara,参与了各种探险
1800个日夜的旅程
在38个国家留下足迹
涉及20个科学研究领域:海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类学,海洋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地球化学,基因组学,影像学,生态学,模型制作,微生物学(细菌学和病菌学),气象学,放射学,雪学,冰川学,动物学,鸟类学,考古学,以及地质学
70家科学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参与
34家科学刊物上刊登其研究成果
50000份照片和视频发布于网络
长期呆在船上的人员:埃尔韦.布尔姆,洛伊尔.瓦雷特,赛缪尔.奥德汉,弗朗西瓦.奥拉,莎拉.茜尔松
遇到的最恶劣的风暴天气:2010年12月,麦哲伦海峡入口处,多达82个风眼
最北抵达:2007年5月N88°28° 4-E129°
最南抵达:2005年2月S65°52°-W64°18
IMG_20160615_104613.jpg
船体的各项数据
长度:36米
宽度:10米
吃水深度:1.5米-3.5米
重量:120吨
水印容量:300升/小时
油箱容积:40000升
水箱容积:4000升
废水箱容量:7000升
舱位:14人

IMG_20160615_110006.jpg
我们都热爱海洋,不是么!?

帆译组:Allen选自TARA十年风雨征程
更多资讯www.taraexpeditions.org 塔拉科学考察组织




参与人数 1贝壳 +5 收起 理由
洪运来 + 5 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贝壳 +5

自由向往
这个有意思
2016-6-15 22:11
这个要赞一下!
2016-6-16 10:07
感谢帆译组Wing提供的照片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2016-6-18 19:25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3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