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深究人性写戏剧,洞察社会提问题--《再济沧海》(27)

来自: 瑞典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olor=rgba(0, 0, 0, 0.701961)]《再济沧海》(27)深究人性写戏剧,洞察社会提问题[color=rgba(0, 0, 0, 0.701961)] image.jpg image.jpg
[color=rgba(0, 0, 0, 0.701961)]第一次听说易卜生是中学时代读鲁迅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断言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了就是回来了。十几岁的少女不可能完全读懂鲁迅,当时只记住了结论:女人独立的前提是经济上独立,不能养活自己其余一切都是奢谈。易卜生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挪威,但时至今日对现代生活仍有意义。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的戏剧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地活跃在舞台上,悉尼话剧团2002年上演话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 ),米兰达 奥托(Miranda Otto)饰演娜拉,表演非常震撼。2004年上演《海达 高布乐》( Hedda Gabler) ,由澳洲明星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unchette)主演 。两部作品都以女人为主角,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大不相同。娜拉被丈夫称为“美丽的百灵鸟”,她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她的离家出走符合她的性格特征。海达却复杂得多,她工于心计心理复杂,她不爱丈夫却为了他的利益去操控前男友,她费尽心机去操控别人的结果是自己最后被操控,这是一个阴险黑暗却又可悲可怜的人物。易卜生说:“想要理解我的戏剧必须先了解挪威”,带着这样的目的,“海友”按图索骥,到访了两个易卜生博物馆。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1828-1906)生活的年代挪威在瑞典的统治之下,是个贫穷落后的北方小国,经济停滞和宗教冲突导致大量的挪威人移民美国。易卜生父母双方在当地颇为显赫,家中不乏成功人士,复杂的家庭是他最早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也为他的戏剧提供了创作原形。易卜生孩童时期家族生意破败生活拮据,十六岁时去药店做了学徒工。“海友”到访药店所在的格里姆斯塔港,可惜博物馆正在装修,我只能隔着塑料膜窥望了一下木板屋。

[color=rgba(0, 0, 0, 0.701961)]青年时代的易卜生编写剧本、创作诗歌、刊发杂志,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是作曲家及小提琴家奥雷布尔的提携,布尔委任易卜生为卑尔根话剧团的总监兼编剧,使易卜生深刻了解了戏剧的方方面面,并有机会去丹麦和德国观摩学习。易卜生侨居意大利和德国二十七年,几乎所有名作都是在国外创作的,易卜生说:“北部壮丽而严酷的自然环境迫使(挪威)人变得保守,他们内向而严肃,他们怀疑而多虑,他们经常失去信心。漫长的冬夜里浓雾吞噬着房舍,唉!他们渴望阳光!”。易卜生在温暖的意大利揣摩探究挪威社会的种种阴冷和狭隘,也许意大利灼人的骄阳激活了他的写作能量。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很少请外人进入他生活圈子,是个很私密的人,他不善交际,在公众场合少言寡语,显得很不自在,但那双鹰一样的眼睛把一切都看到了,再通过传神的笔化作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易卜生的婚姻生活既简单又复杂,与四十九年的发妻婚姻美满,儿子曾出任瑞典统治下的挪威总督。易卜生还有另外一个儿子,是他十六岁在药店学徒时跟大他十岁的女仆所生。易卜生出名后有不少扑风捉影的绯闻,传说绯闻中的女人都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一点是很定的,易卜生了解女人,关心女人的命运,否则就不会有《玩偶之家》、《海达 高布乐》这样的作品了,他能把娜拉和海达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那么细致入微,他一定是懂女人的。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玩偶之家》被看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但易卜生却不愿跟女权运动有任何瓜葛,用他的话说:我不过是写了一首诗。易卜生的戏剧经常是深挖人性,揭露时弊,他提出问题却不设答案。就像《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大门猛地摔上,落幕剧终。娜拉走后怎样?留给鲁迅及观众自己去思考了。我看过《玩偶之家》后对娜拉为何出走,与“争取独立、愤然出走”之说稍有不同,除了那句著名的“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娜拉还说她“不是个胜任的妻子,不是个胜任的母亲”,她离家出走除了不满足于玩偶角色,还有更深层的歉疚和不安。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的最后十一年在奥斯陆皇宫对面的一间公寓里度过,公寓在二楼,保留了他居住时的样子,现为博物馆。公寓布置得非常舒适,宽大的书房靠窗摆着一张书桌和椅子,在这里易卜生写下了他最后两部作品。故居隔壁公寓和整层一楼也被扩展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一共有四五个房间。除了展出少量道具,房间的四壁提满了戏剧中的警句,有耳机屏幕观看视频,内容是世界各地用不同语言演出的易卜生戏剧片段,其中有一段是中文的。墙上的一张海报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1998年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玩偶之家》的海报,饰演娜拉的是个挪威女演员艾妮,其余阵容全部是中国人,不知道艾妮是说中文还是外语。演出只演十场,地点是地安门外大街帽儿胡同甲45号。98年我在北京啊,那时候要是知道这个信息应该弄张票往地安门帽儿胡同跑一趟。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2015年8月14日于瑞典Tanum


溫泇寳. 来自: 山东潍坊
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研究的是观念形体事态的不同演变
2015-8-17 13:31
fbi333888 来自: 中国
看第三次了真是太好看了。
2020-9-9 02:12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olor=rgba(0, 0, 0, 0.701961)]《再济沧海》(27)深究人性写戏剧,洞察社会提问题[color=rgba(0, 0, 0, 0.701961)] image.jpg image.jpg
[color=rgba(0, 0, 0, 0.701961)]第一次听说易卜生是中学时代读鲁迅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断言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了就是回来了。十几岁的少女不可能完全读懂鲁迅,当时只记住了结论:女人独立的前提是经济上独立,不能养活自己其余一切都是奢谈。易卜生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挪威,但时至今日对现代生活仍有意义。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的戏剧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地活跃在舞台上,悉尼话剧团2002年上演话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 ),米兰达 奥托(Miranda Otto)饰演娜拉,表演非常震撼。2004年上演《海达 高布乐》( Hedda Gabler) ,由澳洲明星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unchette)主演 。两部作品都以女人为主角,但她们的性格和命运大不相同。娜拉被丈夫称为“美丽的百灵鸟”,她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她的离家出走符合她的性格特征。海达却复杂得多,她工于心计心理复杂,她不爱丈夫却为了他的利益去操控前男友,她费尽心机去操控别人的结果是自己最后被操控,这是一个阴险黑暗却又可悲可怜的人物。易卜生说:“想要理解我的戏剧必须先了解挪威”,带着这样的目的,“海友”按图索骥,到访了两个易卜生博物馆。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1828-1906)生活的年代挪威在瑞典的统治之下,是个贫穷落后的北方小国,经济停滞和宗教冲突导致大量的挪威人移民美国。易卜生父母双方在当地颇为显赫,家中不乏成功人士,复杂的家庭是他最早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也为他的戏剧提供了创作原形。易卜生孩童时期家族生意破败生活拮据,十六岁时去药店做了学徒工。“海友”到访药店所在的格里姆斯塔港,可惜博物馆正在装修,我只能隔着塑料膜窥望了一下木板屋。

[color=rgba(0, 0, 0, 0.701961)]青年时代的易卜生编写剧本、创作诗歌、刊发杂志,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是作曲家及小提琴家奥雷布尔的提携,布尔委任易卜生为卑尔根话剧团的总监兼编剧,使易卜生深刻了解了戏剧的方方面面,并有机会去丹麦和德国观摩学习。易卜生侨居意大利和德国二十七年,几乎所有名作都是在国外创作的,易卜生说:“北部壮丽而严酷的自然环境迫使(挪威)人变得保守,他们内向而严肃,他们怀疑而多虑,他们经常失去信心。漫长的冬夜里浓雾吞噬着房舍,唉!他们渴望阳光!”。易卜生在温暖的意大利揣摩探究挪威社会的种种阴冷和狭隘,也许意大利灼人的骄阳激活了他的写作能量。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很少请外人进入他生活圈子,是个很私密的人,他不善交际,在公众场合少言寡语,显得很不自在,但那双鹰一样的眼睛把一切都看到了,再通过传神的笔化作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易卜生的婚姻生活既简单又复杂,与四十九年的发妻婚姻美满,儿子曾出任瑞典统治下的挪威总督。易卜生还有另外一个儿子,是他十六岁在药店学徒时跟大他十岁的女仆所生。易卜生出名后有不少扑风捉影的绯闻,传说绯闻中的女人都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一点是很定的,易卜生了解女人,关心女人的命运,否则就不会有《玩偶之家》、《海达 高布乐》这样的作品了,他能把娜拉和海达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那么细致入微,他一定是懂女人的。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玩偶之家》被看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号角,但易卜生却不愿跟女权运动有任何瓜葛,用他的话说:我不过是写了一首诗。易卜生的戏剧经常是深挖人性,揭露时弊,他提出问题却不设答案。就像《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大门猛地摔上,落幕剧终。娜拉走后怎样?留给鲁迅及观众自己去思考了。我看过《玩偶之家》后对娜拉为何出走,与“争取独立、愤然出走”之说稍有不同,除了那句著名的“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娜拉还说她“不是个胜任的妻子,不是个胜任的母亲”,她离家出走除了不满足于玩偶角色,还有更深层的歉疚和不安。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易卜生的最后十一年在奥斯陆皇宫对面的一间公寓里度过,公寓在二楼,保留了他居住时的样子,现为博物馆。公寓布置得非常舒适,宽大的书房靠窗摆着一张书桌和椅子,在这里易卜生写下了他最后两部作品。故居隔壁公寓和整层一楼也被扩展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一共有四五个房间。除了展出少量道具,房间的四壁提满了戏剧中的警句,有耳机屏幕观看视频,内容是世界各地用不同语言演出的易卜生戏剧片段,其中有一段是中文的。墙上的一张海报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1998年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玩偶之家》的海报,饰演娜拉的是个挪威女演员艾妮,其余阵容全部是中国人,不知道艾妮是说中文还是外语。演出只演十场,地点是地安门外大街帽儿胡同甲45号。98年我在北京啊,那时候要是知道这个信息应该弄张票往地安门帽儿胡同跑一趟。
[color=rgba(0, 0, 0, 0.701961)]

[color=rgba(0, 0, 0, 0.701961)]2015年8月14日于瑞典Tanum


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研究的是观念形体事态的不同演变
2015-8-17 13:31
看第三次了真是太好看了。
2020-9-9 02:12
四海为家,一生追梦。得到太多,回报尚少。虽为螺丝钉,愿做明白人。
57663积分
453帖子
9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