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连载】黄河陌日漂流--闪米特水眼看世界

海豚 来自: 广东珠海
今天又有更新了{:soso_e179:}
2015-5-8 17:00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4
寻找黄河源头,憋死或被咬死的抉择
【喜欢晒太阳的车】
玛多县也有一个号称黄河源头的地方,叫做“牛头碑”。如果不是高反,本来也想去看看,考虑到耽误了两日行程,决定还是按原计划,去麻多乡的黄河源头。
地图显示只有200公里行程,心里也没当回事。早上车打不着火,这两日发现只要气温变低,车就很难启动。折腾到中午,让车晒够了太阳才启动成功。
车.jpg
【凶猛藏獒】
最开始的一段还是泊油路,偶尔有2G信号。虽然已经是春天,牧场依然是秋天的金黄颜色,比起绿色反而更胜一筹。决定停下来休息拍照顺便吃点东西,一小会儿后,发现车又无法启动了。瞭望四周,有零散牧民,听见藏獒凶猛的叫声,把向牧民求助的一点念想都叫没了。
羚羊说趁着一点微弱信号,问问朋友圈,还没等我们看回复,一条藏獒远远地气势凶猛地奔跑过来。我们赶紧上车,只听车后面彭地一声,我脚一抖,车居然启动了,我俩都没回头看。
牧民家.jpg
【北京胡大】
快到泊油路的尽头,一辆对头车向我们挥手,停下来一看,他的车一直冒黑烟。原来是一北京的哥们,说是和朋友一起去约古宗列曲的,两台车半路都爆胎了,要返回玛多县补胎。前面那台皮卡不知怎么没顾上他,一溜烟走了。这位叫胡大的兄弟换了备胎气不够,向我们借气泵打起。
打气.jpg
羚羊:你后续还会去黄河源头吗?
胡大:去呀,为什么不去,补好胎就去。不过可惜今天这好天气,明天开始就变天了。
羚羊:你觉得黄河源头怎么样?
胡大:源头啊,挺荒凉的呗。这附近牧场的栅栏对藏羚羊,藏野驴伤害挺大的,有些卷在里面出不来,我们去年还在这附近救过藏羚羊,藏野驴呢。
偶遇胡大.jpg
【排骨路】
告别胡大不久,我们就进入了俗称为“排骨路“的石子路。有了前面两台爆胎车的教训,我们不敢开快,保持时速在20公里左右。尽管如此,行驶在这种宛如搓衣板的道路上,还是颠簸得人肺都快抖出来了。我们的行李没封装好,一罐岩谷气被颠到羚羊头上,把她砸得哇哇大叫。
虽然有极致美景,但羚羊开始被藏獒吓着了,不敢下车拍照,我们打开车窗,将沿途景致纳入镜头。
在牧场上悠闲踱步的马匹
马.jpg
成群的牦牛,有些很厚脸皮,挡在路上按喇叭都不让我们车过。
牦牛.jpg
在扎陵湖边觅食的鸟群。
鸟.jpg
【冰封黄河水道】
沿路观察河道,鄂陵湖依然冰封,扎陵湖融冰了,看来即使到了源头,从哪里可以下水也是个问题。CCTV5的谢导因为2013年曾拍过爵士冰一行的黄漂,特意留言让我们找他们当日的向导日尕,可以带我们去到黄河源头。
羚羊打电话去问了一下,日尕说2天要3800元向导费,我们盘算了一下,终究是没舍得给。十个月的黄河漂流,虽然我们砸进去所有积蓄,也得精打细算才有可能完成。
鄂陵湖地标.jpg
【不安的美景】
因为路况太差,我们一路都没有停留下来好好吃点东西。到下午5点左右,羚羊饿的受不了,拿出昨晚吃剩的一点粥准备当晚餐。但她不让我和她一起吃,说是要轮流放哨,担心有藏獒和狼。
外面又冷又晒,真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也许这里的确太荒凉了,没有电话和数据信号,无法和外界取得任何联络的孤独感,让羚羊产生了不安,她后来在微信里写到:人在有安全感的时候,看着高山、草原、冰河,会觉得震撼和惊艳;没有安全感时,无论看蓝天白云还是辽阔草原,都觉得它隐隐透出一股不安。你知道天空顷刻会下冰雹,草原上有藏獒和狼群。
羚羊一边放哨一边取笑我,说我像个乞丐。
闪闪吃粥.jpg
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的羚羊,总担心我不尽忠职守为她放哨。
羚羊吃粥.jpg
【冰封的鄂陵湖】
这里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也许文成公主当时和羚羊一样吧,即使面对极致美景,但远离家乡带来的不安,也会让她心生恐惧吧。
鄂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称鄂灵海,古称柏海藏语称错鄂朗。意为蓝色长湖,湖面海拔4272米。它在扎陵湖的东边,中间隔了20里的小土丘。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
湖心的小岛候鸟群集,形成青藏高原上的另一鸟岛。湖四周是亚高山草甸,是青海的重要牧场
冰封鄂陵湖.jpg
【融冰的扎陵湖】
汉语意思:灰色的湖
黄河从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流到这里,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朵则山所阻,形成了黄河源头第一个巨大的湖泊-扎陵湖。“扎陵”是蒙古语,意为“灰白色的长湖”,古称“柏海”。
因地处藏民游牧区,人口稀少,而藏民以往视鱼为神,素有不吃鱼的习惯,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渔业可言。
融冰的扎陵湖.jpg
鄂陵湖与扎陵湖是黄河漂流的必经之地,没想到5月份还冰封得这么厉害,只能期盼天气尽快转暖,让我不至于要冰上行舟。
【劣煤】
如此荒芜人烟之所在,居然看到一处劣煤的挖掘工地。这是柴静在《雾霾调查》里重点提到过内容,也是我们此行调研的课题之一。会在后面的行程中,专门腾出时间来,进行详细的考察。
360桌面截图20150508144430.jpg
【日本人镜头下的星宿海】
下午六点左右到达了星宿海,羚羊说这个名字很浪漫,特别是看了日本拍的《寻找星宿海》后,我俩都很渴望一睹它的真容。
黄河之水流到此处,因地势变得平缓宽阔,河水流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由此而来。
日本摄影团队当时应该是晚上爬到山顶拍的星宿海,他们拍出的效果,不用解说,就能让人明白这里为什么叫“星宿海“。
日本人镜头里的星宿海
星宿海2.jpg
可惜我们的装备和实力都不能和他们比,无法用我们的镜头诠释出星宿海的美。本来想在此露营,一是想看看夜色下的星宿海,是否和日本纪录片拍的一样美;二来以我们的速度,估计今天很难到达麻多乡。
下车寻找合适的露营点,这里昼夜温差大,凛冽的寒风吹得我们站立不稳,一下将我们看夜景的雅兴吹没了。羚羊即担心我们的三季帐抵御不了这样的寒冷,也放不下一直让她不安的,幻想中的狼。
我们决定离开星宿海,继续前往麻多乡,这里8点半才天黑,我们还有时间。
星宿海_1.jpg
【接近源头】
路越来越难走,一路都坑坑洼洼,我不敢开快,也不敢再停留,怕一降温,车又打不着。外面雨雪交加,晚上十点,看到一个黄河源头的路牌,显示离源头还有80公里。这个路牌,我曾经在记录片里看到过。
偶有牧民的藏獒跟着车狂吠,我就奇怪这里的狗怎么这么大胆,连大块头的车都想攻击。
源头指示牌.jpg

羚羊说她的肚子都被颠疼了,我一再减速,有的路段时速不到十公里,终于在午夜11:30到达麻多乡。车还没入乡道,几条各种颜色的藏獒,就奔到车前,围观我们两个落魄的午夜来客。如此偏僻的黄河源头小乡,其实没抱希望能有住的地方,不过也没敢提前和羚羊说,想着就在车上坐半宿。
开夜车.jpg
【屁股会被冻住】
看见了路边一个闪闪发光的简易霓虹招牌写着招待所,不过谁又有空在午夜风雪中出来搭理我们呢。突然间,车窗外出现了一个年轻的藏民,装束比较汉化。

“你们要住宿吗?“低沉的声音,满脸笑容。可能是担心我们听不懂,故意把语速降得很慢,还外加手势。
客栈老板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房子里,横竖着5张床,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其余什么都没有。房价每人40块。虽然比不上玛多的客栈,但这种偏僻之所,除了这条乡外,就是方圆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我很知足了。
羚羊:老板,有厕所吗?
老板:有的有的,我带你去。
羚羊:还要走多远?怎么这么多藏獒在游荡。
老板:很快到了,我在,狗不怕。
羚羊:你不在怎么办?
老板:随便也可以的。
……
后半夜,羚羊翻来覆去。
闪米特:想上厕所就去啊。
羚羊:厕所没门,蹲厕漏空寒风呼啸,屁股会被冻住的。
闪米特:速战速决不就行了。
羚羊:在憋死和被藏獒咬死之间选择的话,我选前者。
闪米特:下次我们带点尿不湿吧。
……
招待所_1.jpg

这里离黄河源头只有50多公里了。
老板说,你们车胎漏气了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2 17:0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5】
日本人为什么在黄河源头立碑
【黄河源头之争】
“河”字在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唐以来,人们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黃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
下面这张地图是日本在拍黄河纪录片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到的一张明朝后期的地图,用来研究黄河历史。
古代地图.jpg
美国图书馆.jpg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没想到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们,曾经也如此热衷于黄河的考察活动。可惜他们现在想再来,已并非易事。而我想找到他们曾经的资料,同样并非易事,或者说不可能。
【到底我们该去哪个源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
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
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
这么多个源头,这么多个石碑,我们到底要去哪个?最终决定,题字的领导谁官大,我们就选那儿。
江泽民题字碑.jpg
【桑丁副校长】
早上车又高反了,油路无法送油。打火冒黑烟数次后决定放弃,在麻多乡租了一辆残旧的猎豹和一位不会讲汉语的司机。偶遇一位黄河源第一小学”麻多乡寄宿学校“的副校长桑丁塔叶,答应免费带我们去源头。
桑丁:你们做的这个事情很好啊,要帮我们正源,我们这里才是真正的黄河源头。
羚羊:你们可以利用源头来发展旅游业啊,现在中国人富有了,关注文化层面的人越来越多。
桑丁:可惜领导不重视啊,你看其他不是真正源头的地方,反而大力宣传,用来发展旅游业。
羚羊:不过真要发展,到源头的路得修一修,这路颠得人都快散架了。
桑丁:你看前面那些堆积的材料,是准备修直升机场的。
羚羊:能用直升机场的人太少了,真正要发展还得修路。
桑丁:那就要靠你们了,你们这事要是做成了,这里受重视了,就什么都有了。
360桌面截图20150511110919.jpg
【到达黄河源头】
在车里坐着,如果不拉把手根本坐不稳。被颠得七荤八素后,到达冰天雪地的黄河源头。那一刻,别怪我矫情,内心还真挺激动的。之前,总有一种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虚无感。现在才觉得,黄河漂流考察活动,拉开了帷幕。
桑丁副校长给我和羚羊围上了洁白的哈达,代表祝福和吉祥之意。挺感激他无私的帮助的。
源头献哈达.jpg
从美国作家比尔▪波特1992年写的《黄河之旅》看,当时这里只有一个胡耀邦主席在1986年立黄河源碑。但现在密密麻麻的有8-9个碑,包括了1999年江泽民主席立的比胡耀邦主席更大的碑。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还有1987年首次黄漂队伍用铁板立的碑。有点奇怪的是,为什么《黄河之旅》作者比尔波特1992年到达这里的时候,没有看见1987年首次黄漂队伍立的碑呢。
站在铁板碑前,遥想当年的黄漂勇士,他们在出发前或者过程中,有没有想过,黄河有可能会吞噬他们的生命呢?我想过吗?
首漂纪念碑.jpg
在一个被栅栏圈起来的雪地里,一个小石碑前有一汪黄水,从被埋在水底的“国家地理标志”的牌牌看,这里就是官方认定的黄河源头之水。
国家地理标志.jpg
我们灌了一瓶,带回去做纪念。
黄河源头水.jpg
羚羊:我们能不能拿这瓶源头的水去卖钱啊?
闪米特:等到我也能在黄河源头立个碑的时候,也许可以吧。
羚羊:那意味着你要么到达了万人之上的位置,要么去下面报道了。无论是哪个实现了,都可能导致,你再娶,我改嫁。还是算了,我们就凑合着过吧。
闪米特:也好。
【与政界精英的对话】
是夜,和几位麻多乡的政界精英聊天,他们在麻多乡这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地方身居要职。汉语都讲得非常棒,而且去过南方城市旅游和学习,见识广博。为避免毕姥爷饭局之嫌,此处隐去真人姓名和相片。
羚羊:里面这里生活也很好啊,很悠闲,闲时和兄弟一起喝喝小酒品品茶。
S先生:不能这样说,这偶尔的小聚不能代表我们这整个地区的生活水平。这里气候恶劣,对人的心肺伤害很大,我的心肺都已经很伤了,但只要身体还能撑,我就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所以说,在这里工作,没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不行。
L先生:我们这里人很淳朴的,不像你们广州那边那么勾心斗角。
羚羊:那是因为你们资源少,可争夺的利益少,把你们放广州呆两年,保管一样。有利益才会有纷争,不能单纯以地域来划分人性。
S先生:羚羊说得也对,不过在我们这里生活实在不容易。这里平均寿命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多吧?
D先生:有70吧,我老爸都86了。
S先生:没有吧,60岁吧?
Z先生:之前不是有位老人120岁嘛。
S先生:那是个别案例,这里人均寿命哪有有那么长。
羚羊:你们见识广,基本都去过广州深圳香港,既然都有发展这里的意愿,为什么不好好规划一下。比如说做个好点的招待所什么的,我们住的那间招待所只有床,每天都把我冻得半死。厕所要走那么远,也没个门。
L先生:很快就有了,我们这里会做个很好的宾馆,里面什么都有。
羚羊:基础建设做好一点,对黄河源头的发展有好处。我看你们这里都很有钱啦,基本家家门口都停了车,很多人都有智能电话,好多Iphone,虽然信号很差。
S先生:没有钱没有钱,这里人很苦的。这里能不能有好宾馆,有没有厕所,就靠你们了,你们这事要能搞成,我们这里多好的宾馆都能建。
羚羊:来这里找源头的人多吗?
L先生:多,天气热的时候多一些。13年日本来了八辆车拍摄星宿海,北京旅游局下的函,当时是我带的路。源头那里还有日本人立的碑,你们应该没去到。
羚羊:为什么日本人会在黄河源头立碑?
L先生:他们对黄河感兴趣,他们认为自己立碑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黄河源头。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胡耀邦题字碑.jpg
2015-5-12 17:08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6】
藏族风的起漂仪式,起舞吧!
【起漂仪式】
5月1日上午,在桑丁副校长和达赖扎西边巴校长的协助下,我们在黄河源头麻多乡小学里,举行了黄河漂流起航仪式。说好的政界精英们都没有来。
图:校方领导为闪米特献上祝福的哈达。
献哈达.jpg
DSC05286_1.jpg
孩子们欢呼雀跃,不知是因为节日氛围,还是因为来了我这么个奇葩,亦或是因为,他们难得地穿上了节日盛装。
小孩合影_1.jpg
以乡为基准来说,孩子们的文艺汇演水平非常之高。无论是传统的藏族舞蹈,外族的新疆舞蹈,还是现代的小苹果,都被他们演绎得活灵活现。在空旷的操场上,背景是白色的巴颜喀拉山,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是非常投入的表情。那一刻,我希望所有这些孩子都是为自己而跳的,希望他们未来的人生,能和他们的舞蹈一样奔放畅快。
DSC05308_1.jpg
【寻找冰融河道】
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有好几处。“第一桥”们都很相安无事,只要在石碑上雕刻这么几个字,它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离麻多乡15公里的约古宗列曲上,有一座很小的石桥,矗立着一个颇为豪气的第一桥石碑。这里是原计划的第一下水点,河面被冰封的严严实实。
DSC05215_1.jpg
继续前行,到达2013年爵士冰一行的黄河的下水点,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交汇处,河道依然冰封。不远处有一所庙宇,无数条经幡在风中咧咧飘舞,传出一种萧索的嗡嗡声。
谷歌地图显示,右边山坡上是格萨尔王起兵点。据说格萨尔王在这里,用80根箭,召集部落里的勇士们起兵就义。这个起兵点在黄河三曲并流的交汇处,也就是黄河源头三条主要支流:北边的扎曲、中间的约古宗列曲和南边的卡日曲的交汇处。不知道格萨尔王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起兵,到底是巧合还是出于某种目的?
格萨尔王起兵点1_1.jpg
带着疑问继续前行寻找下水点,到达了星宿海(玛曲)。5月初的星宿海看不到水,放眼望去,只见高山平原上的点点冰洼,仿若是哪位仙女随手散落下的大块冰晶。
星宿海_1.jpg
【下水试漂】

往前到达扎曲,融冰的小溪缓缓流淌,貌似能划艇。给橡皮艇充气,和往常一样,最后的加气都得用嘴吹。在高原上用嘴补气,真不是件容易事,补完气站起身时,只觉自己眼冒金星。
河道试漂_1.jpg
小溪2-3米宽,水很浅,最初想着我的橡皮艇反正也只吃水约20厘米深,浅水不怕。没想到这条小溪的水深有时候只有5厘米左右,艇搁浅在溪底。用桨撑溪底泥巴前行,艰苦撑行1公里后放弃上岸。
放弃上岸_1.jpg
【你是风儿我是沙】
收拾装备,开车到扎曲流入扎陵湖的西岸岸边,已近傍晚,决定就地露营,第二日从此处下水。不远处有一家牧民过来看热闹,牧民大哥看起来很友善,似乎看出我的不安,连比带划地告诉我们,他家的狗是拴着的。
图:扎陵湖西岸
扎凌湖.jpg
想起4月27日从玛多县去麻多乡的路上,当时车速20公里,突然一条大黑藏獒从离路半里远的牧民帐营向我们的车飞奔过来。最后撞到了车后轮胎的沙板上,发出了沉闷的声音。到达麻多乡下车检查后才发现,后轮的沙板被撞凹了一块。

我们的帐篷扎的离车很近,提心吊胆地呆在帐篷里,又冷又累又饿,吃了点干粮,草草睡觉了,祝我们自己好运吧。
帐篷_1.jpg
羚羊:你说87年首漂的时候,他们的衣服装备都比我们差,那时的5月更冷,他们怎么漂的呀?
闪米特:精神力量吧。
羚羊:那你吹首曲子,给咱们也来点精神力量吧。
闪米特:还吹,我会缺氧晕过去的。
羚羊:晕了就不会觉得又冷又饿了,来吧,吹首你是风儿我是沙。
……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4 16:1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7】
土拨鼠,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羔羊?
DSCN0168_1.jpg
我知道每前进一点,海拔便会低一些,氧气便会多一点。
我知道每划完一段,我的高原耐力便会强悍一些。
我知道每漂完一程,便能多收获一个故事。
我知道每一个终点,你都在等我。
DSC05575_1.jpg
从扎陵湖西岸扎曲入口附近出发,从早上开始,天就阴冷阴冷的。虽然气温并没有比昨天低,但相同气温下,天晴与天阴的冷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后悔没穿连体干式防水服,只穿了一件单层抓绒服打底,外面套了一件冲锋衣。
QQ图片20150512010305.jpg
下水不久,就有一段10米左右的冰封河道,不想再折腾重新寻找下水点,尝试冲上冰面划过去。冰太薄,一冲上去就碎了。只好将橡皮艇当破冰船使,用桨把艇撑到冰上,利用艇身的重量将冰压碎。如此挣扎了十来分钟,终于冲破这段冰道,算是扎陵湖正式允许我畅游在它的水面了。
QQ图片20150505112639.jpg
风大,虽然顺风可以减少这段湖面静水行舟的强度,但感觉好冷。冲锋衣跟干式防水服最大的区别是不密封,偶尔漂起的小雨夹着雪,借着风势,从脖子、手腕和腰里往身体里钻,感觉自己像一根漂浮在扎陵湖上的冰棍。
3.jpg
昨天露营没法给摄像器材充电,加上低温导致电池的耐用度大大降低,都没电拍视频了。也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不然在这么冰天雪地的水上,要不断停下来拍照,拍视频,也会要了我老命。无心欣赏风景,只想憋着一口气,快点划到终点,让我脱离这冰凉冰凉的水面。盯着远处的雪山,自己给自己加油。
360桌面截图20150513141833.jpg
原定在扎陵湖进入鄂陵湖的水道口扎帐露营,但越来越大的风雪让我不得不进入河道继续向前划。奋力继续向前划了大概5公里,借北边的4330米高的错尔岽山峰挡住凌厉的西北风,才停下来上岸。
经过了一天雨雪洗礼后,双手红彤彤的有点发胀,已经失去了感觉。紧握着船桨,居然松不开手把桨放下来。哆哆嗦嗦地上岸,下起了小冰雹,赶紧先躲在船下避一避。
DSC05398_1.jpg

第一次感觉到搭个帐篷是如此艰难。发抖的双手,拿着铝合金杆,插了半天也没能插入到底帐的固定孔上,反而插到了自己的脚趾上,真是威风扫地。
QQ图片20150512012751.jpg
还好大雪没持续太久,积雪不太厚,不然我的三季帐会吃不消。错尔岽山的后面是茶木错,据说风景不错,但我疲惫地躺在700克灰鸭绒睡袋里,实在提不起兴趣翻山去看茶木错湖了。海拔接近4300米的高原上。帐篷旁边是一个白深深的牦牛头骨骷髅,更添几分凄凉。
第一天的黄河漂流航程,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QQ图片20150512012919.jpg
在高海拔地区,煮东西要依靠高压锅。因为在这个气压下,水的沸点只有大概75度(理论上零海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下降,平均海拔每上升1000米,水的沸点下降6度)。当时我好幻想自己有个神壶啊,一个在任何海拔,都能把谁烧到100度的壶。
图片1.jpg
我带了腊肠,但不敢煮来吃,因为腊肠肉里的蛋白质要85度才能熟透凝固。我带的户外套锅,在这样的海拔下不可能把腊肠煮熟。米饭当然也是奢侈品,只能煮挂面试试了。
黄河有水,但被水鸟弄得很脏,相对而言,刚刚落在帐篷上的雪,品质更高。在帐篷里面,使劲的煮挂面,希望煮的时间长一点,让面在75度水温下能煮软一些。我的橡皮艇貌似也饿扁了。
360桌面截图20150513142300.jpg
刚才搭扎帐篷的时候,已经下着很大的雪,现在内帐里的雪开始融了,整个帐篷像个冰窟窿。不停地烧水,想蒸汽使帐篷内暖和一些,也好把帐篷里的雪水,通过热力蒸发掉一部分,要不然,羽绒睡袋被雪水泡湿就麻烦了。
煮了20分钟的挂面,居然也没能完全把面煮软,帐篷倒是被烤得暖乎乎的。身体暖和过来,吃着没放油的(因为水温只有75度,怕油煮不熟吃了会拉肚子)半生熟、硬绷绷的挂面,居然觉得好幸福。
DSC05404_1.jpg
吃完挂面,没什么娱乐,掀开帐篷一角瞅瞅外面,草地上有密密麻麻的土拨鼠洞。可能土拨鼠长期生长在这里,已适应了寒冷气候,并不怕冷。不断有土拨鼠从洞里出来溜达,好像也不太怕人。
这里的土拨鼠大小和外形跟广东的老鼠差不多,只是毛发比较长,可能因为这里是高寒地带的缘故吧。毛发长加上没老鼠那么黑,土拔鼠让人感觉不到老鼠的恶心,反而显得挺可爱的。
图:土拔鼠动作太快,抓拍不到,附上网络图片一张。
QQ图片20150512230741.jpg
突然想起麻多乡里桑丁副校长说,黄河源头这里的草地沙化,主要是因为这些土拨鼠挖洞造成的。突然间,就对这些在我帐篷边穿来穿去的小家伙,失去了好感。
翌日早上,草地上的雪已经融化,湿淋淋的。欢乐的土拨鼠在洞与洞之间玩定洞穿越游戏。
感觉有什么不对,桑丁副校长说这土拨鼠是草地沙化的主因,但这边草地里的土拨鼠洞的密度,显然比麻多那边的草场多的多。而这里的草地却很浓密,一点都没有沙化的迹象。
土拔鼠洞_1.jpg
是人们冤枉了土拔鼠吗?
土拔鼠只是替罪羊吗?
草地沙化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0010060053.jpg
QQ图片20150512011009.jpg
2015-5-15 16:0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8】
帮逝者进入天堂的鱼
DSC05443_1.jpg
经过昨天傍晚的大雪后,天依然灰蒙蒙的。没有太阳的黄河源头,像一位阴森森的君王。虽然我把露营点称为茶木错,其实要翻过一座几十米高的山头后面,才能看到真正的茶木错湖。扎帐篷的地方是被几座矮山包围的谷底,南边是黄河,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图:与茶木错湖相隔一个山头的下水点。
12茶木错_1.jpg
它的臣民倒是早就想好了应对措施,这里康巴藏民的衣袖,做得特别长,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很暖和,他们把连体外衣的上身部分拉到腰上,用长长的衣袖把它绑到腰上。等到下午接近黄昏,气温下降的时候,就把上衣拉起来穿上。脱穿自如,一件衣服便能应付昼夜温差。
图:把藏服上半身扎到腰上的母亲
12半穿藏服_1.jpg
图:风雪中拉起藏衣上半身保暖的妇女。
12全穿藏服_1.jpg
我没有康巴人的变形防寒上衣,还是赶紧下水,趁天变得更冷前到达檫泽村(玛多县黄河源头牛头碑所在地)。河道很浅,据说有些时候会断流。鱼很多,因地处藏民游牧区,没有人捕捞鱼来吃,所以鱼儿们生活得安然无忧。
图:启程出发
12下水点_1.jpg
划着艇,骨唇黄河鱼就在艇边游来游去,一群一群的。从水面看去,形状和大小都很像草鱼。可惜天灰蒙蒙的,相机从水面上无法清晰的拍摄到鱼群的姿态。
图:水下是一群群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
12渔_1.jpg
藏区的鱼,总让人有很多神秘的联想。之前看百度百科资料,说是这里流行一种葬礼,叫“水葬”。多指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他们的尸体被丢进河里喂鱼,称之为“水葬”。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电台节目,是一个音乐人讲解关于水葬的故事。此音乐人曾为一张1993年发行的藏文化CD填过词,当时那张CD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很喜欢这张CD,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每个月只有250块钱的生活费,其中有180元是餐费。节衣缩食了很长时间,才买到了这张CD,当时的价格是200元。
DSCN0214_meitu_1.jpg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音乐人在电台节目中说,藏区流行一种叫“水葬“的葬礼。主要是夭折的小孩(藏区卫生、医疗条件不好,小孩夭折很普遍)及一些因不吉利疾病死去的人,往往用水葬。水葬里的鱼,天葬里的鹰,地藏里的狼,都是把人送往天堂的使者。
DSC05428_1.jpg
水葬通常是寻找河流里卵石比较多的地方。先把尸体开腔将内脏挖空,然后在里面填上石子,脑袋也撬开挖空填上砂石,脑体和内脏先撒到河里喂鱼。趁河道水位低的时候,把尸体放到河滩石子上,等待水涨把尸体淹没。由于尸体肚子和脑袋里填满了石子,故尸体不会被水浮起来,最后在水中被鱼吃光。而人的灵魂,则在鱼的帮助下,进入天堂。
DSC05425.jpg
听说青海省为了发展经济,在60年代也曾在扎陵湖建过季节性渔场,捕鱼2000多吨。后因渔货销售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保鲜不易,成本又高而时断时续。不知道当时有关部门把这些鱼运到哪里去卖了?也不知道那些鱼味道如何?
我想去找水葬台看看,羚羊不让。她说这些事有缘看到便罢,无需抱着猎奇心态去研究。听说旧时代死者遗物归司水葬者,财产半数交地方政府,半数归寺院。现在应该不会了吧。
DSC05384_1.jpg
在缓缓的水流中划行了11公里,过了一条桥后(不知道桥的名字,看地图,离得最近的山名叫泊利岽里),河道变窄,水流速度明显加快。非常省力地继续前行了约10公里,从河道进入鄂陵湖。
12桥_1.jpg
做攻略的时候了解到,鄂陵湖西岸附近的浅水区,长满了一种叫“荇菜”的植物,样子很像荷花。据一本藏医书《范汪方》记载,说这种黄色花的植物,可以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
本来还想采摘一点,不知是不是季节的原因,并没有看到荇菜踪影。
图片2.jpg
在这冰冷的一日里虽然胡思乱想了许多,却也不敢停下手中的桨,鄂陵湖的静水段大概划行了10公里左右,在傍晚前,到达檫泽村上水点。
DSCN0215_1.jpg
12划艇_1.jpg
今天的31公里若放在晴天,算是非常悠闲的一日。只是在这样的高原酷寒水面划行,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特别是刮着4-5级的风,哆嗦着划了近8小时,身还没发热。可能是肌肉还没有适应,感觉有点缺氧,全身酸痛,见了羚羊也没好起来。
DSC05449_1.jpg
羚羊:鼻子怎么塞了。
闪米特:这两天水上太冷,鼻炎犯了。
羚羊:要人工呼吸吗?
闪米特:我俩加起来几天没刷牙没洗澡了?
羚羊:今晚你睡车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12河道景色_1.jpg
2015-5-15 17:3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9】
还是不结婚的好
被冻得鼻炎发作,在檫泽村逗留一日。靠近鄂陵湖西岸的檫泽村虽然只是一条村,但规模远远比麻多乡大。还专门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虽然一直大门紧闭。
DSC05473.JPG
鄂陵湖是淡水湖,但它的水却带咸味。村民并不直接从湖里取水引用,而是在离湖边几十米远的地方开挖水井。不知是否因为经过地下的过滤,能去掉湖水的咸味?
水井做得很有特色,大大的水泥平台上,用铁辘轳搅绳取水。为了防止泥沙污染井水,用集装箱卡板盖住井口。可能这里经常刮大风之故,卡板被两个废弃轮胎压得很紧。
                                   
水井1.jpg
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废弃轮胎。因为用锋利黑青石铺的排骨路太费轮胎了,我们的车也深受其害。
DSC05390_1.jpg
在水井不远处,有了现代科技建成的电力抽水系统。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成熟,原来这些偏僻,没有配套供电系统的地方,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了小型电力系统。使得这些偏僻乡村不仅用上了电,而且是廉价、洁净的电力能源。
图:通过光伏供电,原来的人手绞绳水井,变成了电力抽水水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DSC05378_1.jpg
在多卡寺旁边找到了一家黄河宾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叫“尕金”的阿卡。
    3.jpg
羚羊:你是喇嘛吗?
尕金:不是,我是阿卡。
羚羊:阿卡、喇嘛能结婚吗?
尕金:能,不过不结的好。
羚羊:那你结婚了吗?
尕金:没有。
羚羊:这里阿卡多吗?
尕金:这里不多,四川多,那里有个佛学院,有很多女的阿卡,我在那里呆了十几年。
羚羊:你是那里的老师吗?
尕金:不,我念经。
羚羊:这里外国人来的多吗?
尕金:以前多,现在没了,都是中国人。
羚羊:为什么?
尕金:国家不让呗。

4.jpg
又见格萨尔王起兵点,又见80根箭。他老人家当年拔箭的时候,估计没想到会引起后人如此追捧吧,不然他肯定在有生之年就建一个起兵地标,也不至于让后人争来争去。
5月1日寻找冰融河道下水时,看到一个起兵点,插着格萨尔王当年的80根箭。牛头碑这里也宣称是起兵点,还设了一个插着80根箭的祭坛。在麻多乡的时候,听本地人说,其实格萨尔王真正的起兵点在麻多,所以他们也计划建设格萨尔王起兵纪念公园。
5.jpg
本来想进多卡寺内观摩一下,可能是因为寺庙正在扩建,并没有对外开放。来之前,曾查过多卡寺的历史。据说在1956年夏,麻尼喇嘛去拉萨朝拜,途经此地。将募化的帐房等物交给当地著名的本教徒桑洪保管。
同年冬天,麻尼喇嘛于玉树杂多县的木格地方去世,桑洪运回其尸骨,在此建“多卡”安放。1958年多卡被毁,尸骨由群众秘藏。1984 年该地被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点。该寺僧侣有的信奉格鲁派,有的信宁玛派,但以宁玛派为主。
360桌面截图20150515111044.jpg
桑洪于1986年去世,他曾是州政协委员,能在生前看到多卡寺的复苏,应该是无比欣慰吧。多卡寺内现供奉有镶珊瑚铜塔两座,内里分别放着麻尼喇嘛和桑洪遗骨。
信仰此寺者多为扎陵湖地方原霍科部落的群众,还有玉树曲麻莱的部分群众。虽然寺庙关闭,还是有信众在外面朝拜。
朝拜者_1.jpg
羚羊: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
闪米特:结婚会错失一些东西,不结婚会错失另外一些东西。
羚羊:拜伦说,所有的悲剧以死亡结束,所有的喜剧以结婚告终。
闪米特:世俗的婚姻也许在未婚的尕金阿卡看来,都是悲剧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8 14:3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10】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黄河源头是扎陵湖乡?
                              
4.jpg
很多人问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划行在水面时,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如果以这几日的黄河漂流体验来回答,那就是:我的脑浆已经被风雪冻凝固住而无法思考,只有眼睛告诉我,路就在前方。
在牛头碑休整的一日,鼻炎并没有好转,我不想再耽搁,决定冒冷前行,尽快到达玛多县修车,不然羚羊在岸上开车也很危险。
图片1.jpg
鄂陵湖的水很清澈,我没敢在湖里取水。因为黄河源头的寄生虫传染病很厉害,候鸟和牲畜(主要是牦牛和犬类)的粪便污染,导致湖水带了大量的寄生虫。源头每年因为寄生虫传染病死亡的人,比例不在少数。
我会在下一航段,重点调研黄河源头的传染病状况。
图片2.jpg
这一段羚羊担心我的鼻炎,决定在路上跟车。不过并非所有的公路都靠湖边,我嘱咐她时速不要超过20公里,不然很容易爆胎。也不要轻易下车,这种荒无人烟之所,一个女人还是很危险。
划行了10余公里,遭遇冰封湖面,远远看见聪明的羚羊正在岸边等我。收艇上岸,因为我的”破冰船”破不了这么厚这么大面积的冰。
图片3.jpg
等到重新下水时,离目的地扎陵湖乡只有几公里远。
黄河第一水电站建在鄂陵湖口,水坝的水位落差目测只有几米。水坝顶到下游河道的高度差也不到10米。
2.jpg
今天跳过了26公里的冰封河道,挣扎着划行了24公里。在黄河第一水电站上岸时,觉得脑浆还没解冻,依然处于麻木状态,但是肉体特别是鼻子的痛感却丝毫没有减轻。
水坝上岸.jpg
换上厚羽绒缓过一口气后,观察了一下水电站。现在5月初,上游的几大黄河水曲还没融冰,水位不高。发电站的出水渠也不过是10米宽的一条小渠,发电量不是很大的一个电站。
黄河第一水电站.jpg
作为今天上岸点的扎陵湖乡,让人很好奇它的称谓。不知道为什么叫扎陵湖乡而不叫鄂陵湖乡?其实这里跟扎陵湖没什么关系,是黄河水从鄂陵湖流出到黄河的真正开端。
10扎陵湖乡.jpg
1992年写了《黄河之旅》一书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在考察过黄河源头后,认为黄河水是从鄂陵湖流出,也就是从“黄河第一水电站”的水坝出水渠开始,才真正算是黄河。而鄂陵湖,扎陵湖以及上游的小曲小溪,水时有时无,一年当中超过9个月处于冰封状态,算不上河。比尔▪波特由此认为,黄河源头应该是扎陵湖乡-黄河第一水电站。
自己这次亲自从源头寻水而下后,觉得比尔▪波特讲的不无道理。不过有时候“源头“这一称谓附带种种利益在内,很难单纯地界定。
比尔波特.jpg
记得2014年珠江5000里漂流时,目之所及的珠江源不过是一个溶洞,偶尔有水流出,也不过是汇入到珠江源的一个水潭,。了马雄山后,变成了各种水渠。经过马雄山与花山水库之间的农田,最后水才汇集到花山水库。从花山水库大坝排洪渠开始,才有一条明显的几米宽的河道。当时就觉得,真正的珠江源,应该从花山水库的排洪渠开始。
图:2014年珠江5000里漂流的珠江源
珠江源.jpg
有时候羚羊不喜欢我怀疑这怀疑那,其实我只是好奇。总觉得万事万物都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也或许,我只是觉得,这样一种思考模式,显得自己比较有智慧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360桌面截图20150518102236.jpg
2015-5-19 10:1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11】
走运地碰上不砸我们车的好人
交通事故后双方的讨价还价,有点像恋爱。从不讲道理开始,也从不讲道理结束。
从扎陵湖乡上岸后,跟羚羊回玛多县城休息一天。真的好后悔,白白把风和日丽的一天给休了。5月7日再回到黄河第一水电站时,天空飘着雪花,刺骨的5级北风,瞬间把人的热量都带走了。
11下水.jpg
在海拔4400米高的地方,零下几度的气温伴随着刺骨寒风,虽比不上爬雪山致命。但也足以让身体任何一寸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因为沾上冰冷的水而迅速僵硬。
5.jpg
奋力挥桨,加大力量的输出,企图抵御强风和雨雪中的身体失温效应。但这么做,同时加剧了肌肉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因缺氧产生的疼痛与麻痹感。
心脏为了增加氧气供给,迅速提高血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我的额头与眼睛伴随着心跳的节奏,每半秒就能感觉一次压力肿胀感。就像有人在用高压气筒,在给我的额头和眼睛反复充气。
为了方便开关摄像机脱下手套的手,冻得都没知觉了。
11水中3.jpg
划行了约10公里后,由于受到了前方桑波多松山及查查宁却山的阻挡,河道由南转向东流淌。并且在东边的尕玛勒滩的影响下,河道迅速在辽阔的滩谷中,分开成多条河道并行前进。
11水中6.jpg
这一分流,使得五月才开始融冰的黄河源头河道,每条被分割出去的水流都变得窄而浅。橡皮艇多次被搁浅,好在河底的碎石并不像道路上的那般尖锐,只有鹌鹑蛋大小的碎石并不会将艇割破。
图:羚羊在中途拍摄抓拍我,她说一直都不敢离车太远。
11抓拍.jpg
用桨撑在河底的石子上,借力让橡皮艇继续前行。虽然艇身跟石子间发出嘎子嘎子的摩擦声,但也只是在艇底留下一下划痕,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经过大半小时的奋战后,黄河绕过了查查宁却山,重新转向南。,河道也从多股支流,重新合并为一条黄河。河水的深度,终于超过我的皮艇水线。
6.jpg
丝毫没有减弱的冷冽北风,虽然让我的手变僵硬,但也有效加速了漂流速度。
玛多县的房屋和电线杆已经模糊可见。
11水中4.jpg
比原计划快了两小时到达玛多县黄河大桥,与在这里等候的羚羊会和,上岸结束了这50公里航程。
11上岸.jpg
看到羚羊掏出榨菜的那一刻,觉得好幸福啊!这一天冻得也值了。
榨菜.jpg
回玛多县的路上,为了掉头加油,羚羊一时大意,没看到车辆稀少的车道上后面有台长城皮卡,倒车的时候蹭了一下。我们下车向对方道歉,并让司机确认损坏情况。
本地青年摸了一下前面的塑料保险杠,然后用手将中间排气塑料格子折断了一个。说,保险杠撞坏了。
我想和他理论,羚羊不让。
11撞车.jpg
本地青年:保险扛撞坏了。
羚羊:我们可以报保险,或者去玛多县帮你修好。
本地青年:玛多肯定修不了,要去西宁修。
羚羊:去西宁有500多公里啊,你能等吗?
本地青年:必须今天修好,这是公司车,我还有事呢。
羚羊:塑料保险杠碰裂了一点,都不怎么看得出来,如果你一定要我们今天处理完,能否开个价。
本地青年:给个1500吧,我是很讲道理的人,也不想讹你。
闪米特:我们报保险吧,我们买了保险的。
本地青年:你报吧,总之今天之内必须得修好。
闪米特:保险处理是需要时间的,现在都快六点了,今天不可能修好。
本地青年:总之修不好,我会叫人来,你们就知道厉害了,这里的交警警察都是维护藏民利益的。你们是走运碰上我了,要是别的藏民,早把你们车砸了。
羚羊:大哥,我们不是不愿意负责任,但是也得有个合理的方法吧。
本地青年:别叫我大哥,赶紧给我把车给修好,必须得今天内。
本地青年作势打电话要找人来修理我们,后来我们告诉他,我们的朋友认识玛多县县长,而且这种程度的塑料裂痕,他们公司根本看不出来,赔钱也是他自己赚了。一番讨价还价后,给了本地青年700块钱,他诅咒了我们几句,又赞美了自己讲道理是好人后,气呼呼地走了。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2015-5-20 17:19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闪米特探险组-华 楼主 来自: 广东珠海
【黄河漂流连载-12【余震系列-1】
共产党好

【余震】系列,调查的是玉树大地震后,政府的种种救济措施,对当地人生活及精神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涉及诸多敏感话题,在黄河漂流完成之前,只会刊出一部分内容。
老人_1.jpg
【玉树大地震背景】
百度百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青海省省长、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骆惠宁在会议上提出,要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从2010年7月到2013年10月,10万援建大军在此进行了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使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9%,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44.36亿元。
2013年10月3日,在结古镇的西头,玉树各族群众庆祝灾后重建竣工大会在此举行。玉树州各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用最奔放的舞蹈和最豪迈的歌喉欢庆故土涅槃重生。
(玉树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图)
地震波及图.jpg
余震系列一:【共产党好】
【没有墟日的麻多乡】
本以为黄河源头的小乡-麻多乡,会和其他偏僻地带的村落一样,只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才会有商业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墟日”。那时,散居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的游牧村落民众,会集合到这里进行物品交易,俗称“着虚”。
白天上街一看,没想到常驻人口不过200的麻多乡,唯一的一条主街道商铺林立。乡外围是一圈璀璨路灯,那怕是午夜,也灯火通明。夜晚十公里开外都看得见,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个热闹的城市。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墟日,可以说日日都是墟日,因为可以在店铺进行商品交易。
麻多乡商铺.jpg
【整齐划一的房屋】
麻多乡隶属于曲麻莱县,虽然距县府驻地只有220公里,但其间的简易公路状况很差,没有固定的班车。算上游牧人口百度百科说有4千,本地人说6千,但乡上的常驻人口只有两百来号人。以藏族为主,辖扎日加、巴彦、郭洋3个牧委会。

从北面进入麻多乡,一排排新房子整齐地建立在两边。房子的样式、大小、颜色、甚至间隔,都高度统一,看得出来是统一建设的。只有200左右人口的麻多乡,只有这一条主街道。
房子_1.jpg

整排房子后面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顶写着救灾的帐篷。
救灾帐篷_1.jpg
【藏服与太阳能】
翌日,招待所老板邀请我们去喝茶聊天。
闪米特:你的汉语很棒呀!
(此处我小小拍了一下马屁,老板的部分汉语有时候也要连猜带蒙,或者反复向他确认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老板:做生意要用汉语嘛,其实我们这里会汉语的不多。
闪米特:你的服装也很时髦,看不出是藏族。
老板:我们做事的,不能穿藏服。袖子那么长,衣角也是长长的,穿着干不了活。

老板一边说,一边做一个搬运东西,然后衣袖被卡住摔倒的动作。想想也是,隔壁那家补胎电焊的一家子,也是穿的现代服装。但马路上游荡的年轻人,却穿藏袍。

闪米特:我看马路上游荡的都穿藏袍呢?
老板:他们不用做事,穿藏袍也不碍事。
麻多乡穿藏服的人(视频截图).jpg
闪米特:你们这里的供电是哪里来的?没看见有电塔从外面输电到这里呀?
老板:我们乡里的电是太阳能供电,自给自足。你没看见后面还有太阳能板吗?内过(那个)太阳能发电,供过(供应)我们所有人用电。
太阳能板_1.jpg

闪米特:这么大规模的太阳能板,是乡里自己建的吗?
老板:这过不是乡里建的,是共产党建的。
闪米特:有向你们要钱吗?
老板:共产党建的,当然不要钱。
闪米特:共产党还挺好的。
老板:共产党当然好,呵呵。

闪米特:什么时候建的?
老板:大概4-5年前建的吧,以前我们这里木有电,点酥油灯。
“你看这个也是共产党给的。“老板指着一个太阳能电源系统说。
太阳能蓄电.jpg

【免费的房子】
闪米特:你们乡的房子好整齐,样式间隔都一样。
老板:是的,房子也是共产党建的。
闪米特:难道共产党建房子免费送给你们住?
老板:是,每家一栋,有些人家里人多,就想要两栋,就多给一栋。

闪米特:你们真幸福,有免费的房子住
老板:不幸福呐,共产党不建房子,我们没有房子住。
闪米特: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
老板:房子是5年前建的。
麻多乡房子.jpg

招待所老板家有三栋房子,其中主马路两边对望的两栋房子都用来开商店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马路两边,开两家卖雷同商品的商店。马路南边的房子还兼营一家土作坊的加油站。
整个麻多乡有不少这样的加油站,-20的柴油卖6元500毫升。
麻多乡加油站.jpg
路南边房子后面还有竖着建的排房,也是招待所老板家的。90度直角建的两排房子,围着一个很大的院子,能停放好几辆车。
招待所老板一家住了一间大的,另外三间小的是客房。我们就住在其中一间,车也停在客房前面的院子里。院子的角落还放了十几个蓝色和橙色大胶罐,每个一米多高。这些胶罐就是招待所老板的加油站油库,目测一个大概能装半吨汽油。
麻多乡汽油桶.jpg
【狗温顺=狗自由】
招待所老板之所以坚持让我们把车停到他院子里,而不是路边,估计是因为他看见我们车里有很多装备。而他的院子里,有两个凶猛的警卫:一黑一黄两条藏獒。
黑色的这条太凶,见人就狂吠,被锁了起来。黄色的那条很温顺,见谁都懒得搭理,因此获得了自由行走的权利。
招待所的藏獒.jpg
【房子太多住不完】
闪米特:老板,你们家怎么能分到那么多房子?
老板:没有很多。
闪米特:你看,我们现在喝茶聊天的这一间就很大,还有马路对面你经营加油站的那间,还有后面你们自己住和作招待所的那间,还有你储存货物的那个仓库也很大,一共4大套房子呢。
老板:呵呵,不是的,我们现在喝茶这间,本来就是我们的房子。
闪米特:那你不是说是共产党建的吗?
老板:共产党只是帮我们把房子从土房改建成砖房,房子原本就是我们的。对面加油站那家才是共产党分给我们的。
闪米特:那作为招待所和你们一家住的那间也很大呀?
老板:那间是别人卖给我的。他们家的土房子也被共产党改造了,那房子和旁边的仓库都是党分给他们的。房子太多,住不完。就转卖给我了。
招待所老板.jpg
【小孩】
羚羊:你家小孩很可爱,你们这里有计划生育吗?一家可以生几个小孩?
老板:可以生三个,但也有的生四个、五个,我有五个小孩。
羚羊:五个呀,那读书不是很贵?这里是不是读书不要钱,就是小学和中学不用交学费?
老板:说是今年开始不要钱。
羚羊:你希望你的小孩长大了干什么呀?
老板:这个不知道呀。
羚羊:这个乡其他年轻人都做什么呀?
老板:不用做什么呀,就骑摩托车呀。
羚羊:不干活有饭吃吗?
老板:那是有的。
这里的家庭关系很亲密,父母与年幼的子女间,经常亲嘴。
招待所老板父子.jpg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21 11:43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今天又有更新了{:soso_e179:}
2015-5-8 17:00
黄河漂流连载-4
寻找黄河源头,憋死或被咬死的抉择
【喜欢晒太阳的车】
玛多县也有一个号称黄河源头的地方,叫做“牛头碑”。如果不是高反,本来也想去看看,考虑到耽误了两日行程,决定还是按原计划,去麻多乡的黄河源头。
地图显示只有200公里行程,心里也没当回事。早上车打不着火,这两日发现只要气温变低,车就很难启动。折腾到中午,让车晒够了太阳才启动成功。
车.jpg
【凶猛藏獒】
最开始的一段还是泊油路,偶尔有2G信号。虽然已经是春天,牧场依然是秋天的金黄颜色,比起绿色反而更胜一筹。决定停下来休息拍照顺便吃点东西,一小会儿后,发现车又无法启动了。瞭望四周,有零散牧民,听见藏獒凶猛的叫声,把向牧民求助的一点念想都叫没了。
羚羊说趁着一点微弱信号,问问朋友圈,还没等我们看回复,一条藏獒远远地气势凶猛地奔跑过来。我们赶紧上车,只听车后面彭地一声,我脚一抖,车居然启动了,我俩都没回头看。
牧民家.jpg
【北京胡大】
快到泊油路的尽头,一辆对头车向我们挥手,停下来一看,他的车一直冒黑烟。原来是一北京的哥们,说是和朋友一起去约古宗列曲的,两台车半路都爆胎了,要返回玛多县补胎。前面那台皮卡不知怎么没顾上他,一溜烟走了。这位叫胡大的兄弟换了备胎气不够,向我们借气泵打起。
打气.jpg
羚羊:你后续还会去黄河源头吗?
胡大:去呀,为什么不去,补好胎就去。不过可惜今天这好天气,明天开始就变天了。
羚羊:你觉得黄河源头怎么样?
胡大:源头啊,挺荒凉的呗。这附近牧场的栅栏对藏羚羊,藏野驴伤害挺大的,有些卷在里面出不来,我们去年还在这附近救过藏羚羊,藏野驴呢。
偶遇胡大.jpg
【排骨路】
告别胡大不久,我们就进入了俗称为“排骨路“的石子路。有了前面两台爆胎车的教训,我们不敢开快,保持时速在20公里左右。尽管如此,行驶在这种宛如搓衣板的道路上,还是颠簸得人肺都快抖出来了。我们的行李没封装好,一罐岩谷气被颠到羚羊头上,把她砸得哇哇大叫。
虽然有极致美景,但羚羊开始被藏獒吓着了,不敢下车拍照,我们打开车窗,将沿途景致纳入镜头。
在牧场上悠闲踱步的马匹
马.jpg
成群的牦牛,有些很厚脸皮,挡在路上按喇叭都不让我们车过。
牦牛.jpg
在扎陵湖边觅食的鸟群。
鸟.jpg
【冰封黄河水道】
沿路观察河道,鄂陵湖依然冰封,扎陵湖融冰了,看来即使到了源头,从哪里可以下水也是个问题。CCTV5的谢导因为2013年曾拍过爵士冰一行的黄漂,特意留言让我们找他们当日的向导日尕,可以带我们去到黄河源头。
羚羊打电话去问了一下,日尕说2天要3800元向导费,我们盘算了一下,终究是没舍得给。十个月的黄河漂流,虽然我们砸进去所有积蓄,也得精打细算才有可能完成。
鄂陵湖地标.jpg
【不安的美景】
因为路况太差,我们一路都没有停留下来好好吃点东西。到下午5点左右,羚羊饿的受不了,拿出昨晚吃剩的一点粥准备当晚餐。但她不让我和她一起吃,说是要轮流放哨,担心有藏獒和狼。
外面又冷又晒,真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也许这里的确太荒凉了,没有电话和数据信号,无法和外界取得任何联络的孤独感,让羚羊产生了不安,她后来在微信里写到:人在有安全感的时候,看着高山、草原、冰河,会觉得震撼和惊艳;没有安全感时,无论看蓝天白云还是辽阔草原,都觉得它隐隐透出一股不安。你知道天空顷刻会下冰雹,草原上有藏獒和狼群。
羚羊一边放哨一边取笑我,说我像个乞丐。
闪闪吃粥.jpg
一边吃一边左顾右盼的羚羊,总担心我不尽忠职守为她放哨。
羚羊吃粥.jpg
【冰封的鄂陵湖】
这里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也许文成公主当时和羚羊一样吧,即使面对极致美景,但远离家乡带来的不安,也会让她心生恐惧吧。
鄂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称鄂灵海,古称柏海藏语称错鄂朗。意为蓝色长湖,湖面海拔4272米。它在扎陵湖的东边,中间隔了20里的小土丘。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
湖心的小岛候鸟群集,形成青藏高原上的另一鸟岛。湖四周是亚高山草甸,是青海的重要牧场
冰封鄂陵湖.jpg
【融冰的扎陵湖】
汉语意思:灰色的湖
黄河从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流到这里,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朵则山所阻,形成了黄河源头第一个巨大的湖泊-扎陵湖。“扎陵”是蒙古语,意为“灰白色的长湖”,古称“柏海”。
因地处藏民游牧区,人口稀少,而藏民以往视鱼为神,素有不吃鱼的习惯,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渔业可言。
融冰的扎陵湖.jpg
鄂陵湖与扎陵湖是黄河漂流的必经之地,没想到5月份还冰封得这么厉害,只能期盼天气尽快转暖,让我不至于要冰上行舟。
【劣煤】
如此荒芜人烟之所在,居然看到一处劣煤的挖掘工地。这是柴静在《雾霾调查》里重点提到过内容,也是我们此行调研的课题之一。会在后面的行程中,专门腾出时间来,进行详细的考察。
360桌面截图20150508144430.jpg
【日本人镜头下的星宿海】
下午六点左右到达了星宿海,羚羊说这个名字很浪漫,特别是看了日本拍的《寻找星宿海》后,我俩都很渴望一睹它的真容。
黄河之水流到此处,因地势变得平缓宽阔,河水流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由此而来。
日本摄影团队当时应该是晚上爬到山顶拍的星宿海,他们拍出的效果,不用解说,就能让人明白这里为什么叫“星宿海“。
日本人镜头里的星宿海
星宿海2.jpg
可惜我们的装备和实力都不能和他们比,无法用我们的镜头诠释出星宿海的美。本来想在此露营,一是想看看夜色下的星宿海,是否和日本纪录片拍的一样美;二来以我们的速度,估计今天很难到达麻多乡。
下车寻找合适的露营点,这里昼夜温差大,凛冽的寒风吹得我们站立不稳,一下将我们看夜景的雅兴吹没了。羚羊即担心我们的三季帐抵御不了这样的寒冷,也放不下一直让她不安的,幻想中的狼。
我们决定离开星宿海,继续前往麻多乡,这里8点半才天黑,我们还有时间。
星宿海_1.jpg
【接近源头】
路越来越难走,一路都坑坑洼洼,我不敢开快,也不敢再停留,怕一降温,车又打不着。外面雨雪交加,晚上十点,看到一个黄河源头的路牌,显示离源头还有80公里。这个路牌,我曾经在记录片里看到过。
偶有牧民的藏獒跟着车狂吠,我就奇怪这里的狗怎么这么大胆,连大块头的车都想攻击。
源头指示牌.jpg

羚羊说她的肚子都被颠疼了,我一再减速,有的路段时速不到十公里,终于在午夜11:30到达麻多乡。车还没入乡道,几条各种颜色的藏獒,就奔到车前,围观我们两个落魄的午夜来客。如此偏僻的黄河源头小乡,其实没抱希望能有住的地方,不过也没敢提前和羚羊说,想着就在车上坐半宿。
开夜车.jpg
【屁股会被冻住】
看见了路边一个闪闪发光的简易霓虹招牌写着招待所,不过谁又有空在午夜风雪中出来搭理我们呢。突然间,车窗外出现了一个年轻的藏民,装束比较汉化。

“你们要住宿吗?“低沉的声音,满脸笑容。可能是担心我们听不懂,故意把语速降得很慢,还外加手势。
客栈老板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房子里,横竖着5张床,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其余什么都没有。房价每人40块。虽然比不上玛多的客栈,但这种偏僻之所,除了这条乡外,就是方圆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我很知足了。
羚羊:老板,有厕所吗?
老板:有的有的,我带你去。
羚羊:还要走多远?怎么这么多藏獒在游荡。
老板:很快到了,我在,狗不怕。
羚羊:你不在怎么办?
老板:随便也可以的。
……
后半夜,羚羊翻来覆去。
闪米特:想上厕所就去啊。
羚羊:厕所没门,蹲厕漏空寒风呼啸,屁股会被冻住的。
闪米特:速战速决不就行了。
羚羊:在憋死和被藏獒咬死之间选择的话,我选前者。
闪米特:下次我们带点尿不湿吧。
……
招待所_1.jpg

这里离黄河源头只有50多公里了。
老板说,你们车胎漏气了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2 17:0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5】
日本人为什么在黄河源头立碑
【黄河源头之争】
“河”字在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唐以来,人们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黃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
下面这张地图是日本在拍黄河纪录片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到的一张明朝后期的地图,用来研究黄河历史。
古代地图.jpg
美国图书馆.jpg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没想到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们,曾经也如此热衷于黄河的考察活动。可惜他们现在想再来,已并非易事。而我想找到他们曾经的资料,同样并非易事,或者说不可能。
【到底我们该去哪个源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
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
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
这么多个源头,这么多个石碑,我们到底要去哪个?最终决定,题字的领导谁官大,我们就选那儿。
江泽民题字碑.jpg
【桑丁副校长】
早上车又高反了,油路无法送油。打火冒黑烟数次后决定放弃,在麻多乡租了一辆残旧的猎豹和一位不会讲汉语的司机。偶遇一位黄河源第一小学”麻多乡寄宿学校“的副校长桑丁塔叶,答应免费带我们去源头。
桑丁:你们做的这个事情很好啊,要帮我们正源,我们这里才是真正的黄河源头。
羚羊:你们可以利用源头来发展旅游业啊,现在中国人富有了,关注文化层面的人越来越多。
桑丁:可惜领导不重视啊,你看其他不是真正源头的地方,反而大力宣传,用来发展旅游业。
羚羊:不过真要发展,到源头的路得修一修,这路颠得人都快散架了。
桑丁:你看前面那些堆积的材料,是准备修直升机场的。
羚羊:能用直升机场的人太少了,真正要发展还得修路。
桑丁:那就要靠你们了,你们这事要是做成了,这里受重视了,就什么都有了。
360桌面截图20150511110919.jpg
【到达黄河源头】
在车里坐着,如果不拉把手根本坐不稳。被颠得七荤八素后,到达冰天雪地的黄河源头。那一刻,别怪我矫情,内心还真挺激动的。之前,总有一种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虚无感。现在才觉得,黄河漂流考察活动,拉开了帷幕。
桑丁副校长给我和羚羊围上了洁白的哈达,代表祝福和吉祥之意。挺感激他无私的帮助的。
源头献哈达.jpg
从美国作家比尔▪波特1992年写的《黄河之旅》看,当时这里只有一个胡耀邦主席在1986年立黄河源碑。但现在密密麻麻的有8-9个碑,包括了1999年江泽民主席立的比胡耀邦主席更大的碑。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还有1987年首次黄漂队伍用铁板立的碑。有点奇怪的是,为什么《黄河之旅》作者比尔波特1992年到达这里的时候,没有看见1987年首次黄漂队伍立的碑呢。
站在铁板碑前,遥想当年的黄漂勇士,他们在出发前或者过程中,有没有想过,黄河有可能会吞噬他们的生命呢?我想过吗?
首漂纪念碑.jpg
在一个被栅栏圈起来的雪地里,一个小石碑前有一汪黄水,从被埋在水底的“国家地理标志”的牌牌看,这里就是官方认定的黄河源头之水。
国家地理标志.jpg
我们灌了一瓶,带回去做纪念。
黄河源头水.jpg
羚羊:我们能不能拿这瓶源头的水去卖钱啊?
闪米特:等到我也能在黄河源头立个碑的时候,也许可以吧。
羚羊:那意味着你要么到达了万人之上的位置,要么去下面报道了。无论是哪个实现了,都可能导致,你再娶,我改嫁。还是算了,我们就凑合着过吧。
闪米特:也好。
【与政界精英的对话】
是夜,和几位麻多乡的政界精英聊天,他们在麻多乡这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地方身居要职。汉语都讲得非常棒,而且去过南方城市旅游和学习,见识广博。为避免毕姥爷饭局之嫌,此处隐去真人姓名和相片。
羚羊:里面这里生活也很好啊,很悠闲,闲时和兄弟一起喝喝小酒品品茶。
S先生:不能这样说,这偶尔的小聚不能代表我们这整个地区的生活水平。这里气候恶劣,对人的心肺伤害很大,我的心肺都已经很伤了,但只要身体还能撑,我就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所以说,在这里工作,没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不行。
L先生:我们这里人很淳朴的,不像你们广州那边那么勾心斗角。
羚羊:那是因为你们资源少,可争夺的利益少,把你们放广州呆两年,保管一样。有利益才会有纷争,不能单纯以地域来划分人性。
S先生:羚羊说得也对,不过在我们这里生活实在不容易。这里平均寿命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多吧?
D先生:有70吧,我老爸都86了。
S先生:没有吧,60岁吧?
Z先生:之前不是有位老人120岁嘛。
S先生:那是个别案例,这里人均寿命哪有有那么长。
羚羊:你们见识广,基本都去过广州深圳香港,既然都有发展这里的意愿,为什么不好好规划一下。比如说做个好点的招待所什么的,我们住的那间招待所只有床,每天都把我冻得半死。厕所要走那么远,也没个门。
L先生:很快就有了,我们这里会做个很好的宾馆,里面什么都有。
羚羊:基础建设做好一点,对黄河源头的发展有好处。我看你们这里都很有钱啦,基本家家门口都停了车,很多人都有智能电话,好多Iphone,虽然信号很差。
S先生:没有钱没有钱,这里人很苦的。这里能不能有好宾馆,有没有厕所,就靠你们了,你们这事要能搞成,我们这里多好的宾馆都能建。
羚羊:来这里找源头的人多吗?
L先生:多,天气热的时候多一些。13年日本来了八辆车拍摄星宿海,北京旅游局下的函,当时是我带的路。源头那里还有日本人立的碑,你们应该没去到。
羚羊:为什么日本人会在黄河源头立碑?
L先生:他们对黄河感兴趣,他们认为自己立碑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黄河源头。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胡耀邦题字碑.jpg
2015-5-12 17:08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6】
藏族风的起漂仪式,起舞吧!
【起漂仪式】
5月1日上午,在桑丁副校长和达赖扎西边巴校长的协助下,我们在黄河源头麻多乡小学里,举行了黄河漂流起航仪式。说好的政界精英们都没有来。
图:校方领导为闪米特献上祝福的哈达。
献哈达.jpg
DSC05286_1.jpg
孩子们欢呼雀跃,不知是因为节日氛围,还是因为来了我这么个奇葩,亦或是因为,他们难得地穿上了节日盛装。
小孩合影_1.jpg
以乡为基准来说,孩子们的文艺汇演水平非常之高。无论是传统的藏族舞蹈,外族的新疆舞蹈,还是现代的小苹果,都被他们演绎得活灵活现。在空旷的操场上,背景是白色的巴颜喀拉山,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是非常投入的表情。那一刻,我希望所有这些孩子都是为自己而跳的,希望他们未来的人生,能和他们的舞蹈一样奔放畅快。
DSC05308_1.jpg
【寻找冰融河道】
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有好几处。“第一桥”们都很相安无事,只要在石碑上雕刻这么几个字,它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离麻多乡15公里的约古宗列曲上,有一座很小的石桥,矗立着一个颇为豪气的第一桥石碑。这里是原计划的第一下水点,河面被冰封的严严实实。
DSC05215_1.jpg
继续前行,到达2013年爵士冰一行的黄河的下水点,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交汇处,河道依然冰封。不远处有一所庙宇,无数条经幡在风中咧咧飘舞,传出一种萧索的嗡嗡声。
谷歌地图显示,右边山坡上是格萨尔王起兵点。据说格萨尔王在这里,用80根箭,召集部落里的勇士们起兵就义。这个起兵点在黄河三曲并流的交汇处,也就是黄河源头三条主要支流:北边的扎曲、中间的约古宗列曲和南边的卡日曲的交汇处。不知道格萨尔王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起兵,到底是巧合还是出于某种目的?
格萨尔王起兵点1_1.jpg
带着疑问继续前行寻找下水点,到达了星宿海(玛曲)。5月初的星宿海看不到水,放眼望去,只见高山平原上的点点冰洼,仿若是哪位仙女随手散落下的大块冰晶。
星宿海_1.jpg
【下水试漂】

往前到达扎曲,融冰的小溪缓缓流淌,貌似能划艇。给橡皮艇充气,和往常一样,最后的加气都得用嘴吹。在高原上用嘴补气,真不是件容易事,补完气站起身时,只觉自己眼冒金星。
河道试漂_1.jpg
小溪2-3米宽,水很浅,最初想着我的橡皮艇反正也只吃水约20厘米深,浅水不怕。没想到这条小溪的水深有时候只有5厘米左右,艇搁浅在溪底。用桨撑溪底泥巴前行,艰苦撑行1公里后放弃上岸。
放弃上岸_1.jpg
【你是风儿我是沙】
收拾装备,开车到扎曲流入扎陵湖的西岸岸边,已近傍晚,决定就地露营,第二日从此处下水。不远处有一家牧民过来看热闹,牧民大哥看起来很友善,似乎看出我的不安,连比带划地告诉我们,他家的狗是拴着的。
图:扎陵湖西岸
扎凌湖.jpg
想起4月27日从玛多县去麻多乡的路上,当时车速20公里,突然一条大黑藏獒从离路半里远的牧民帐营向我们的车飞奔过来。最后撞到了车后轮胎的沙板上,发出了沉闷的声音。到达麻多乡下车检查后才发现,后轮的沙板被撞凹了一块。

我们的帐篷扎的离车很近,提心吊胆地呆在帐篷里,又冷又累又饿,吃了点干粮,草草睡觉了,祝我们自己好运吧。
帐篷_1.jpg
羚羊:你说87年首漂的时候,他们的衣服装备都比我们差,那时的5月更冷,他们怎么漂的呀?
闪米特:精神力量吧。
羚羊:那你吹首曲子,给咱们也来点精神力量吧。
闪米特:还吹,我会缺氧晕过去的。
羚羊:晕了就不会觉得又冷又饿了,来吧,吹首你是风儿我是沙。
……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4 16:1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7】
土拨鼠,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羔羊?
DSCN0168_1.jpg
我知道每前进一点,海拔便会低一些,氧气便会多一点。
我知道每划完一段,我的高原耐力便会强悍一些。
我知道每漂完一程,便能多收获一个故事。
我知道每一个终点,你都在等我。
DSC05575_1.jpg
从扎陵湖西岸扎曲入口附近出发,从早上开始,天就阴冷阴冷的。虽然气温并没有比昨天低,但相同气温下,天晴与天阴的冷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后悔没穿连体干式防水服,只穿了一件单层抓绒服打底,外面套了一件冲锋衣。
QQ图片20150512010305.jpg
下水不久,就有一段10米左右的冰封河道,不想再折腾重新寻找下水点,尝试冲上冰面划过去。冰太薄,一冲上去就碎了。只好将橡皮艇当破冰船使,用桨把艇撑到冰上,利用艇身的重量将冰压碎。如此挣扎了十来分钟,终于冲破这段冰道,算是扎陵湖正式允许我畅游在它的水面了。
QQ图片20150505112639.jpg
风大,虽然顺风可以减少这段湖面静水行舟的强度,但感觉好冷。冲锋衣跟干式防水服最大的区别是不密封,偶尔漂起的小雨夹着雪,借着风势,从脖子、手腕和腰里往身体里钻,感觉自己像一根漂浮在扎陵湖上的冰棍。
3.jpg
昨天露营没法给摄像器材充电,加上低温导致电池的耐用度大大降低,都没电拍视频了。也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不然在这么冰天雪地的水上,要不断停下来拍照,拍视频,也会要了我老命。无心欣赏风景,只想憋着一口气,快点划到终点,让我脱离这冰凉冰凉的水面。盯着远处的雪山,自己给自己加油。
360桌面截图20150513141833.jpg
原定在扎陵湖进入鄂陵湖的水道口扎帐露营,但越来越大的风雪让我不得不进入河道继续向前划。奋力继续向前划了大概5公里,借北边的4330米高的错尔岽山峰挡住凌厉的西北风,才停下来上岸。
经过了一天雨雪洗礼后,双手红彤彤的有点发胀,已经失去了感觉。紧握着船桨,居然松不开手把桨放下来。哆哆嗦嗦地上岸,下起了小冰雹,赶紧先躲在船下避一避。
DSC05398_1.jpg

第一次感觉到搭个帐篷是如此艰难。发抖的双手,拿着铝合金杆,插了半天也没能插入到底帐的固定孔上,反而插到了自己的脚趾上,真是威风扫地。
QQ图片20150512012751.jpg
还好大雪没持续太久,积雪不太厚,不然我的三季帐会吃不消。错尔岽山的后面是茶木错,据说风景不错,但我疲惫地躺在700克灰鸭绒睡袋里,实在提不起兴趣翻山去看茶木错湖了。海拔接近4300米的高原上。帐篷旁边是一个白深深的牦牛头骨骷髅,更添几分凄凉。
第一天的黄河漂流航程,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QQ图片20150512012919.jpg
在高海拔地区,煮东西要依靠高压锅。因为在这个气压下,水的沸点只有大概75度(理论上零海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下降,平均海拔每上升1000米,水的沸点下降6度)。当时我好幻想自己有个神壶啊,一个在任何海拔,都能把谁烧到100度的壶。
图片1.jpg
我带了腊肠,但不敢煮来吃,因为腊肠肉里的蛋白质要85度才能熟透凝固。我带的户外套锅,在这样的海拔下不可能把腊肠煮熟。米饭当然也是奢侈品,只能煮挂面试试了。
黄河有水,但被水鸟弄得很脏,相对而言,刚刚落在帐篷上的雪,品质更高。在帐篷里面,使劲的煮挂面,希望煮的时间长一点,让面在75度水温下能煮软一些。我的橡皮艇貌似也饿扁了。
360桌面截图20150513142300.jpg
刚才搭扎帐篷的时候,已经下着很大的雪,现在内帐里的雪开始融了,整个帐篷像个冰窟窿。不停地烧水,想蒸汽使帐篷内暖和一些,也好把帐篷里的雪水,通过热力蒸发掉一部分,要不然,羽绒睡袋被雪水泡湿就麻烦了。
煮了20分钟的挂面,居然也没能完全把面煮软,帐篷倒是被烤得暖乎乎的。身体暖和过来,吃着没放油的(因为水温只有75度,怕油煮不熟吃了会拉肚子)半生熟、硬绷绷的挂面,居然觉得好幸福。
DSC05404_1.jpg
吃完挂面,没什么娱乐,掀开帐篷一角瞅瞅外面,草地上有密密麻麻的土拨鼠洞。可能土拨鼠长期生长在这里,已适应了寒冷气候,并不怕冷。不断有土拨鼠从洞里出来溜达,好像也不太怕人。
这里的土拨鼠大小和外形跟广东的老鼠差不多,只是毛发比较长,可能因为这里是高寒地带的缘故吧。毛发长加上没老鼠那么黑,土拔鼠让人感觉不到老鼠的恶心,反而显得挺可爱的。
图:土拔鼠动作太快,抓拍不到,附上网络图片一张。
QQ图片20150512230741.jpg
突然想起麻多乡里桑丁副校长说,黄河源头这里的草地沙化,主要是因为这些土拨鼠挖洞造成的。突然间,就对这些在我帐篷边穿来穿去的小家伙,失去了好感。
翌日早上,草地上的雪已经融化,湿淋淋的。欢乐的土拨鼠在洞与洞之间玩定洞穿越游戏。
感觉有什么不对,桑丁副校长说这土拨鼠是草地沙化的主因,但这边草地里的土拨鼠洞的密度,显然比麻多那边的草场多的多。而这里的草地却很浓密,一点都没有沙化的迹象。
土拔鼠洞_1.jpg
是人们冤枉了土拔鼠吗?
土拔鼠只是替罪羊吗?
草地沙化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0010060053.jpg
QQ图片20150512011009.jpg
2015-5-15 16:0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8】
帮逝者进入天堂的鱼
DSC05443_1.jpg
经过昨天傍晚的大雪后,天依然灰蒙蒙的。没有太阳的黄河源头,像一位阴森森的君王。虽然我把露营点称为茶木错,其实要翻过一座几十米高的山头后面,才能看到真正的茶木错湖。扎帐篷的地方是被几座矮山包围的谷底,南边是黄河,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图:与茶木错湖相隔一个山头的下水点。
12茶木错_1.jpg
它的臣民倒是早就想好了应对措施,这里康巴藏民的衣袖,做得特别长,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很暖和,他们把连体外衣的上身部分拉到腰上,用长长的衣袖把它绑到腰上。等到下午接近黄昏,气温下降的时候,就把上衣拉起来穿上。脱穿自如,一件衣服便能应付昼夜温差。
图:把藏服上半身扎到腰上的母亲
12半穿藏服_1.jpg
图:风雪中拉起藏衣上半身保暖的妇女。
12全穿藏服_1.jpg
我没有康巴人的变形防寒上衣,还是赶紧下水,趁天变得更冷前到达檫泽村(玛多县黄河源头牛头碑所在地)。河道很浅,据说有些时候会断流。鱼很多,因地处藏民游牧区,没有人捕捞鱼来吃,所以鱼儿们生活得安然无忧。
图:启程出发
12下水点_1.jpg
划着艇,骨唇黄河鱼就在艇边游来游去,一群一群的。从水面看去,形状和大小都很像草鱼。可惜天灰蒙蒙的,相机从水面上无法清晰的拍摄到鱼群的姿态。
图:水下是一群群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
12渔_1.jpg
藏区的鱼,总让人有很多神秘的联想。之前看百度百科资料,说是这里流行一种葬礼,叫“水葬”。多指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他们的尸体被丢进河里喂鱼,称之为“水葬”。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电台节目,是一个音乐人讲解关于水葬的故事。此音乐人曾为一张1993年发行的藏文化CD填过词,当时那张CD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很喜欢这张CD,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每个月只有250块钱的生活费,其中有180元是餐费。节衣缩食了很长时间,才买到了这张CD,当时的价格是200元。
DSCN0214_meitu_1.jpg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音乐人在电台节目中说,藏区流行一种叫“水葬“的葬礼。主要是夭折的小孩(藏区卫生、医疗条件不好,小孩夭折很普遍)及一些因不吉利疾病死去的人,往往用水葬。水葬里的鱼,天葬里的鹰,地藏里的狼,都是把人送往天堂的使者。
DSC05428_1.jpg
水葬通常是寻找河流里卵石比较多的地方。先把尸体开腔将内脏挖空,然后在里面填上石子,脑袋也撬开挖空填上砂石,脑体和内脏先撒到河里喂鱼。趁河道水位低的时候,把尸体放到河滩石子上,等待水涨把尸体淹没。由于尸体肚子和脑袋里填满了石子,故尸体不会被水浮起来,最后在水中被鱼吃光。而人的灵魂,则在鱼的帮助下,进入天堂。
DSC05425.jpg
听说青海省为了发展经济,在60年代也曾在扎陵湖建过季节性渔场,捕鱼2000多吨。后因渔货销售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保鲜不易,成本又高而时断时续。不知道当时有关部门把这些鱼运到哪里去卖了?也不知道那些鱼味道如何?
我想去找水葬台看看,羚羊不让。她说这些事有缘看到便罢,无需抱着猎奇心态去研究。听说旧时代死者遗物归司水葬者,财产半数交地方政府,半数归寺院。现在应该不会了吧。
DSC05384_1.jpg
在缓缓的水流中划行了11公里,过了一条桥后(不知道桥的名字,看地图,离得最近的山名叫泊利岽里),河道变窄,水流速度明显加快。非常省力地继续前行了约10公里,从河道进入鄂陵湖。
12桥_1.jpg
做攻略的时候了解到,鄂陵湖西岸附近的浅水区,长满了一种叫“荇菜”的植物,样子很像荷花。据一本藏医书《范汪方》记载,说这种黄色花的植物,可以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
本来还想采摘一点,不知是不是季节的原因,并没有看到荇菜踪影。
图片2.jpg
在这冰冷的一日里虽然胡思乱想了许多,却也不敢停下手中的桨,鄂陵湖的静水段大概划行了10公里左右,在傍晚前,到达檫泽村上水点。
DSCN0215_1.jpg
12划艇_1.jpg
今天的31公里若放在晴天,算是非常悠闲的一日。只是在这样的高原酷寒水面划行,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特别是刮着4-5级的风,哆嗦着划了近8小时,身还没发热。可能是肌肉还没有适应,感觉有点缺氧,全身酸痛,见了羚羊也没好起来。
DSC05449_1.jpg
羚羊:鼻子怎么塞了。
闪米特:这两天水上太冷,鼻炎犯了。
羚羊:要人工呼吸吗?
闪米特:我俩加起来几天没刷牙没洗澡了?
羚羊:今晚你睡车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12河道景色_1.jpg
2015-5-15 17:30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9】
还是不结婚的好
被冻得鼻炎发作,在檫泽村逗留一日。靠近鄂陵湖西岸的檫泽村虽然只是一条村,但规模远远比麻多乡大。还专门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虽然一直大门紧闭。
DSC05473.JPG
鄂陵湖是淡水湖,但它的水却带咸味。村民并不直接从湖里取水引用,而是在离湖边几十米远的地方开挖水井。不知是否因为经过地下的过滤,能去掉湖水的咸味?
水井做得很有特色,大大的水泥平台上,用铁辘轳搅绳取水。为了防止泥沙污染井水,用集装箱卡板盖住井口。可能这里经常刮大风之故,卡板被两个废弃轮胎压得很紧。
                                   
水井1.jpg
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废弃轮胎。因为用锋利黑青石铺的排骨路太费轮胎了,我们的车也深受其害。
DSC05390_1.jpg
在水井不远处,有了现代科技建成的电力抽水系统。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成熟,原来这些偏僻,没有配套供电系统的地方,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了小型电力系统。使得这些偏僻乡村不仅用上了电,而且是廉价、洁净的电力能源。
图:通过光伏供电,原来的人手绞绳水井,变成了电力抽水水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DSC05378_1.jpg
在多卡寺旁边找到了一家黄河宾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叫“尕金”的阿卡。
    3.jpg
羚羊:你是喇嘛吗?
尕金:不是,我是阿卡。
羚羊:阿卡、喇嘛能结婚吗?
尕金:能,不过不结的好。
羚羊:那你结婚了吗?
尕金:没有。
羚羊:这里阿卡多吗?
尕金:这里不多,四川多,那里有个佛学院,有很多女的阿卡,我在那里呆了十几年。
羚羊:你是那里的老师吗?
尕金:不,我念经。
羚羊:这里外国人来的多吗?
尕金:以前多,现在没了,都是中国人。
羚羊:为什么?
尕金:国家不让呗。

4.jpg
又见格萨尔王起兵点,又见80根箭。他老人家当年拔箭的时候,估计没想到会引起后人如此追捧吧,不然他肯定在有生之年就建一个起兵地标,也不至于让后人争来争去。
5月1日寻找冰融河道下水时,看到一个起兵点,插着格萨尔王当年的80根箭。牛头碑这里也宣称是起兵点,还设了一个插着80根箭的祭坛。在麻多乡的时候,听本地人说,其实格萨尔王真正的起兵点在麻多,所以他们也计划建设格萨尔王起兵纪念公园。
5.jpg
本来想进多卡寺内观摩一下,可能是因为寺庙正在扩建,并没有对外开放。来之前,曾查过多卡寺的历史。据说在1956年夏,麻尼喇嘛去拉萨朝拜,途经此地。将募化的帐房等物交给当地著名的本教徒桑洪保管。
同年冬天,麻尼喇嘛于玉树杂多县的木格地方去世,桑洪运回其尸骨,在此建“多卡”安放。1958年多卡被毁,尸骨由群众秘藏。1984 年该地被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点。该寺僧侣有的信奉格鲁派,有的信宁玛派,但以宁玛派为主。
360桌面截图20150515111044.jpg
桑洪于1986年去世,他曾是州政协委员,能在生前看到多卡寺的复苏,应该是无比欣慰吧。多卡寺内现供奉有镶珊瑚铜塔两座,内里分别放着麻尼喇嘛和桑洪遗骨。
信仰此寺者多为扎陵湖地方原霍科部落的群众,还有玉树曲麻莱的部分群众。虽然寺庙关闭,还是有信众在外面朝拜。
朝拜者_1.jpg
羚羊: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
闪米特:结婚会错失一些东西,不结婚会错失另外一些东西。
羚羊:拜伦说,所有的悲剧以死亡结束,所有的喜剧以结婚告终。
闪米特:世俗的婚姻也许在未婚的尕金阿卡看来,都是悲剧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18 14:3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10】
为什么美国人认为黄河源头是扎陵湖乡?
                              
4.jpg
很多人问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划行在水面时,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如果以这几日的黄河漂流体验来回答,那就是:我的脑浆已经被风雪冻凝固住而无法思考,只有眼睛告诉我,路就在前方。
在牛头碑休整的一日,鼻炎并没有好转,我不想再耽搁,决定冒冷前行,尽快到达玛多县修车,不然羚羊在岸上开车也很危险。
图片1.jpg
鄂陵湖的水很清澈,我没敢在湖里取水。因为黄河源头的寄生虫传染病很厉害,候鸟和牲畜(主要是牦牛和犬类)的粪便污染,导致湖水带了大量的寄生虫。源头每年因为寄生虫传染病死亡的人,比例不在少数。
我会在下一航段,重点调研黄河源头的传染病状况。
图片2.jpg
这一段羚羊担心我的鼻炎,决定在路上跟车。不过并非所有的公路都靠湖边,我嘱咐她时速不要超过20公里,不然很容易爆胎。也不要轻易下车,这种荒无人烟之所,一个女人还是很危险。
划行了10余公里,遭遇冰封湖面,远远看见聪明的羚羊正在岸边等我。收艇上岸,因为我的”破冰船”破不了这么厚这么大面积的冰。
图片3.jpg
等到重新下水时,离目的地扎陵湖乡只有几公里远。
黄河第一水电站建在鄂陵湖口,水坝的水位落差目测只有几米。水坝顶到下游河道的高度差也不到10米。
2.jpg
今天跳过了26公里的冰封河道,挣扎着划行了24公里。在黄河第一水电站上岸时,觉得脑浆还没解冻,依然处于麻木状态,但是肉体特别是鼻子的痛感却丝毫没有减轻。
水坝上岸.jpg
换上厚羽绒缓过一口气后,观察了一下水电站。现在5月初,上游的几大黄河水曲还没融冰,水位不高。发电站的出水渠也不过是10米宽的一条小渠,发电量不是很大的一个电站。
黄河第一水电站.jpg
作为今天上岸点的扎陵湖乡,让人很好奇它的称谓。不知道为什么叫扎陵湖乡而不叫鄂陵湖乡?其实这里跟扎陵湖没什么关系,是黄河水从鄂陵湖流出到黄河的真正开端。
10扎陵湖乡.jpg
1992年写了《黄河之旅》一书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在考察过黄河源头后,认为黄河水是从鄂陵湖流出,也就是从“黄河第一水电站”的水坝出水渠开始,才真正算是黄河。而鄂陵湖,扎陵湖以及上游的小曲小溪,水时有时无,一年当中超过9个月处于冰封状态,算不上河。比尔▪波特由此认为,黄河源头应该是扎陵湖乡-黄河第一水电站。
自己这次亲自从源头寻水而下后,觉得比尔▪波特讲的不无道理。不过有时候“源头“这一称谓附带种种利益在内,很难单纯地界定。
比尔波特.jpg
记得2014年珠江5000里漂流时,目之所及的珠江源不过是一个溶洞,偶尔有水流出,也不过是汇入到珠江源的一个水潭,。了马雄山后,变成了各种水渠。经过马雄山与花山水库之间的农田,最后水才汇集到花山水库。从花山水库大坝排洪渠开始,才有一条明显的几米宽的河道。当时就觉得,真正的珠江源,应该从花山水库的排洪渠开始。
图:2014年珠江5000里漂流的珠江源
珠江源.jpg
有时候羚羊不喜欢我怀疑这怀疑那,其实我只是好奇。总觉得万事万物都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也或许,我只是觉得,这样一种思考模式,显得自己比较有智慧吧。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360桌面截图20150518102236.jpg
2015-5-19 10:15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11】
走运地碰上不砸我们车的好人
交通事故后双方的讨价还价,有点像恋爱。从不讲道理开始,也从不讲道理结束。
从扎陵湖乡上岸后,跟羚羊回玛多县城休息一天。真的好后悔,白白把风和日丽的一天给休了。5月7日再回到黄河第一水电站时,天空飘着雪花,刺骨的5级北风,瞬间把人的热量都带走了。
11下水.jpg
在海拔4400米高的地方,零下几度的气温伴随着刺骨寒风,虽比不上爬雪山致命。但也足以让身体任何一寸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因为沾上冰冷的水而迅速僵硬。
5.jpg
奋力挥桨,加大力量的输出,企图抵御强风和雨雪中的身体失温效应。但这么做,同时加剧了肌肉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因缺氧产生的疼痛与麻痹感。
心脏为了增加氧气供给,迅速提高血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我的额头与眼睛伴随着心跳的节奏,每半秒就能感觉一次压力肿胀感。就像有人在用高压气筒,在给我的额头和眼睛反复充气。
为了方便开关摄像机脱下手套的手,冻得都没知觉了。
11水中3.jpg
划行了约10公里后,由于受到了前方桑波多松山及查查宁却山的阻挡,河道由南转向东流淌。并且在东边的尕玛勒滩的影响下,河道迅速在辽阔的滩谷中,分开成多条河道并行前进。
11水中6.jpg
这一分流,使得五月才开始融冰的黄河源头河道,每条被分割出去的水流都变得窄而浅。橡皮艇多次被搁浅,好在河底的碎石并不像道路上的那般尖锐,只有鹌鹑蛋大小的碎石并不会将艇割破。
图:羚羊在中途拍摄抓拍我,她说一直都不敢离车太远。
11抓拍.jpg
用桨撑在河底的石子上,借力让橡皮艇继续前行。虽然艇身跟石子间发出嘎子嘎子的摩擦声,但也只是在艇底留下一下划痕,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经过大半小时的奋战后,黄河绕过了查查宁却山,重新转向南。,河道也从多股支流,重新合并为一条黄河。河水的深度,终于超过我的皮艇水线。
6.jpg
丝毫没有减弱的冷冽北风,虽然让我的手变僵硬,但也有效加速了漂流速度。
玛多县的房屋和电线杆已经模糊可见。
11水中4.jpg
比原计划快了两小时到达玛多县黄河大桥,与在这里等候的羚羊会和,上岸结束了这50公里航程。
11上岸.jpg
看到羚羊掏出榨菜的那一刻,觉得好幸福啊!这一天冻得也值了。
榨菜.jpg
回玛多县的路上,为了掉头加油,羚羊一时大意,没看到车辆稀少的车道上后面有台长城皮卡,倒车的时候蹭了一下。我们下车向对方道歉,并让司机确认损坏情况。
本地青年摸了一下前面的塑料保险杠,然后用手将中间排气塑料格子折断了一个。说,保险杠撞坏了。
我想和他理论,羚羊不让。
11撞车.jpg
本地青年:保险扛撞坏了。
羚羊:我们可以报保险,或者去玛多县帮你修好。
本地青年:玛多肯定修不了,要去西宁修。
羚羊:去西宁有500多公里啊,你能等吗?
本地青年:必须今天修好,这是公司车,我还有事呢。
羚羊:塑料保险杠碰裂了一点,都不怎么看得出来,如果你一定要我们今天处理完,能否开个价。
本地青年:给个1500吧,我是很讲道理的人,也不想讹你。
闪米特:我们报保险吧,我们买了保险的。
本地青年:你报吧,总之今天之内必须得修好。
闪米特:保险处理是需要时间的,现在都快六点了,今天不可能修好。
本地青年:总之修不好,我会叫人来,你们就知道厉害了,这里的交警警察都是维护藏民利益的。你们是走运碰上我了,要是别的藏民,早把你们车砸了。
羚羊:大哥,我们不是不愿意负责任,但是也得有个合理的方法吧。
本地青年:别叫我大哥,赶紧给我把车给修好,必须得今天内。
本地青年作势打电话要找人来修理我们,后来我们告诉他,我们的朋友认识玛多县县长,而且这种程度的塑料裂痕,他们公司根本看不出来,赔钱也是他自己赚了。一番讨价还价后,给了本地青年700块钱,他诅咒了我们几句,又赞美了自己讲道理是好人后,气呼呼地走了。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2015-5-20 17:19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黄河漂流连载-12【余震系列-1】
共产党好

【余震】系列,调查的是玉树大地震后,政府的种种救济措施,对当地人生活及精神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涉及诸多敏感话题,在黄河漂流完成之前,只会刊出一部分内容。
老人_1.jpg
【玉树大地震背景】
百度百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青海省省长、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骆惠宁在会议上提出,要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从2010年7月到2013年10月,10万援建大军在此进行了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鏖战,使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个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99%,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44.36亿元。
2013年10月3日,在结古镇的西头,玉树各族群众庆祝灾后重建竣工大会在此举行。玉树州各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用最奔放的舞蹈和最豪迈的歌喉欢庆故土涅槃重生。
(玉树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图)
地震波及图.jpg
余震系列一:【共产党好】
【没有墟日的麻多乡】
本以为黄河源头的小乡-麻多乡,会和其他偏僻地带的村落一样,只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才会有商业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墟日”。那时,散居在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的游牧村落民众,会集合到这里进行物品交易,俗称“着虚”。
白天上街一看,没想到常驻人口不过200的麻多乡,唯一的一条主街道商铺林立。乡外围是一圈璀璨路灯,那怕是午夜,也灯火通明。夜晚十公里开外都看得见,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个热闹的城市。
这里没有想象中的墟日,可以说日日都是墟日,因为可以在店铺进行商品交易。
麻多乡商铺.jpg
【整齐划一的房屋】
麻多乡隶属于曲麻莱县,虽然距县府驻地只有220公里,但其间的简易公路状况很差,没有固定的班车。算上游牧人口百度百科说有4千,本地人说6千,但乡上的常驻人口只有两百来号人。以藏族为主,辖扎日加、巴彦、郭洋3个牧委会。

从北面进入麻多乡,一排排新房子整齐地建立在两边。房子的样式、大小、颜色、甚至间隔,都高度统一,看得出来是统一建设的。只有200左右人口的麻多乡,只有这一条主街道。
房子_1.jpg

整排房子后面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顶写着救灾的帐篷。
救灾帐篷_1.jpg
【藏服与太阳能】
翌日,招待所老板邀请我们去喝茶聊天。
闪米特:你的汉语很棒呀!
(此处我小小拍了一下马屁,老板的部分汉语有时候也要连猜带蒙,或者反复向他确认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老板:做生意要用汉语嘛,其实我们这里会汉语的不多。
闪米特:你的服装也很时髦,看不出是藏族。
老板:我们做事的,不能穿藏服。袖子那么长,衣角也是长长的,穿着干不了活。

老板一边说,一边做一个搬运东西,然后衣袖被卡住摔倒的动作。想想也是,隔壁那家补胎电焊的一家子,也是穿的现代服装。但马路上游荡的年轻人,却穿藏袍。

闪米特:我看马路上游荡的都穿藏袍呢?
老板:他们不用做事,穿藏袍也不碍事。
麻多乡穿藏服的人(视频截图).jpg
闪米特:你们这里的供电是哪里来的?没看见有电塔从外面输电到这里呀?
老板:我们乡里的电是太阳能供电,自给自足。你没看见后面还有太阳能板吗?内过(那个)太阳能发电,供过(供应)我们所有人用电。
太阳能板_1.jpg

闪米特:这么大规模的太阳能板,是乡里自己建的吗?
老板:这过不是乡里建的,是共产党建的。
闪米特:有向你们要钱吗?
老板:共产党建的,当然不要钱。
闪米特:共产党还挺好的。
老板:共产党当然好,呵呵。

闪米特:什么时候建的?
老板:大概4-5年前建的吧,以前我们这里木有电,点酥油灯。
“你看这个也是共产党给的。“老板指着一个太阳能电源系统说。
太阳能蓄电.jpg

【免费的房子】
闪米特:你们乡的房子好整齐,样式间隔都一样。
老板:是的,房子也是共产党建的。
闪米特:难道共产党建房子免费送给你们住?
老板:是,每家一栋,有些人家里人多,就想要两栋,就多给一栋。

闪米特:你们真幸福,有免费的房子住
老板:不幸福呐,共产党不建房子,我们没有房子住。
闪米特: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
老板:房子是5年前建的。
麻多乡房子.jpg

招待所老板家有三栋房子,其中主马路两边对望的两栋房子都用来开商店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马路两边,开两家卖雷同商品的商店。马路南边的房子还兼营一家土作坊的加油站。
整个麻多乡有不少这样的加油站,-20的柴油卖6元500毫升。
麻多乡加油站.jpg
路南边房子后面还有竖着建的排房,也是招待所老板家的。90度直角建的两排房子,围着一个很大的院子,能停放好几辆车。
招待所老板一家住了一间大的,另外三间小的是客房。我们就住在其中一间,车也停在客房前面的院子里。院子的角落还放了十几个蓝色和橙色大胶罐,每个一米多高。这些胶罐就是招待所老板的加油站油库,目测一个大概能装半吨汽油。
麻多乡汽油桶.jpg
【狗温顺=狗自由】
招待所老板之所以坚持让我们把车停到他院子里,而不是路边,估计是因为他看见我们车里有很多装备。而他的院子里,有两个凶猛的警卫:一黑一黄两条藏獒。
黑色的这条太凶,见人就狂吠,被锁了起来。黄色的那条很温顺,见谁都懒得搭理,因此获得了自由行走的权利。
招待所的藏獒.jpg
【房子太多住不完】
闪米特:老板,你们家怎么能分到那么多房子?
老板:没有很多。
闪米特:你看,我们现在喝茶聊天的这一间就很大,还有马路对面你经营加油站的那间,还有后面你们自己住和作招待所的那间,还有你储存货物的那个仓库也很大,一共4大套房子呢。
老板:呵呵,不是的,我们现在喝茶这间,本来就是我们的房子。
闪米特:那你不是说是共产党建的吗?
老板:共产党只是帮我们把房子从土房改建成砖房,房子原本就是我们的。对面加油站那家才是共产党分给我们的。
闪米特:那作为招待所和你们一家住的那间也很大呀?
老板:那间是别人卖给我的。他们家的土房子也被共产党改造了,那房子和旁边的仓库都是党分给他们的。房子太多,住不完。就转卖给我了。
招待所老板.jpg
【小孩】
羚羊:你家小孩很可爱,你们这里有计划生育吗?一家可以生几个小孩?
老板:可以生三个,但也有的生四个、五个,我有五个小孩。
羚羊:五个呀,那读书不是很贵?这里是不是读书不要钱,就是小学和中学不用交学费?
老板:说是今年开始不要钱。
羚羊:你希望你的小孩长大了干什么呀?
老板:这个不知道呀。
羚羊:这个乡其他年轻人都做什么呀?
老板:不用做什么呀,就骑摩托车呀。
羚羊:不干活有饭吃吗?
老板:那是有的。
这里的家庭关系很亲密,父母与年幼的子女间,经常亲嘴。
招待所老板父子.jpg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2015-5-21 11:43
转载时,请务必在所刊发文章,正文部分的开头或结尾醒目处,注明“原文作者:闪米特”以及“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探险家闪米特”。谢谢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74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