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行业资讯 【航海】“南海Ⅰ号”仿古船开启海上丝路探秘之旅

2014-12-15 22:14 · 行业新闻
来自: 北京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4-11-30 阳江日报

0.jpg

  840多年前,满载货物的远洋贸易商船从南海往西行驶,还未到达目的地,便沉没在南海阳江附近海域;840年后,循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旧迹,记者踏上“南海Ⅰ号”仿古船,在古船的沉没地重新出发,开启一场海上丝绸之路探秘之旅。
  800多年前的古船什么模样,如何行驶?船员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吃穿?太多太多的疑问在心中等待解答。
  昨日上午9时许,海面风平浪静,仿若“天公作美”,专为这场远行的顺利启程而保驾护航。驻足于闸坡港码头远眺,这艘全实木打造的仿古帆船,船身颜色红黑相间,护栏绿漆雕花,显得古色古香。它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船头和船尾分别用龙凤装饰,龙头旁边还有铜钱、鱼眼造型,十分精致美观。“仿古船整体造型以及所设计的各类装饰,均属于福船特色。”仿古船总工程师林里安说。
  搭乘小艇登上仿古船,船上的货舱、生活舱都已经进行了复原。沿着木梯走进货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竹篓,竹篓外层的稻草下,一叠叠碗碟隐约可见。“根据‘南海Ⅰ号’考古发现,古沉船装载了6-8万件文物,瓷器数量最多,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还原这一场景。货舱内碗碟层层叠叠,罐瓶以大套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郭亨文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来到瓷器旁边的货柜,这里摆放了茶叶、丝绸等。而打开一块木板,货舱底下都是沙子和石头,“为了增加船的重量,古人都要在船底放上压舱石。数量庞大的瓷器,重量也不轻,作为压舱货物,增加船的稳定性。”来到生活区,船员生活舱里约摸3米宽的床板上铺上了竹席,摆放了竹枕、竹斗笠,床下还放着文房四宝,“根据资料记载,古人在船上也有记录航海见闻、途中趣事等习惯,所以笔墨纸砚应必不可少。”郭亨文推断道。
  起帆了!四五个船工来到船尾,转动起帆木绞机,让风帆升起。接着,运用起帆机,四五个船工拉紧绳索,升起中帆和头帆。再扬起宋旗,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10时10分,汽笛一声长鸣,鞭炮声响,船长便挂好档位,启动油门,开船了!相较于原船用风帆作为动力,仿古船技术更为先进,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液压舵带动。
  仿古船以平均6.5海里的时速缓缓西行,一路上航行顺利,并未遭遇大风大浪。下午5时许,仿古船按照原计划驶至茂名放鸡岛对开海域,“下锭!”船长一声令下,四名船工抬起铁锚抛下深海,仿古船在海面停靠休息。船停定后,船工按照各自分工对船上的设备进行检查;仿古船没有靠岸,在海面停定,晚饭是在船上吃的,船工拿出事先备好的腊肉、腊肠等干货,拨开用于防止食物浸水变质的密封油纸袋,用煤气炉生火,为大家准备晚餐。
  记者留意到,在仿古船上有木炭、土灶等,“若是在宋代,船员都是拿木炭作燃料,用火盆或土灶生火做饭、取暖。”船长林进华说,古代行船依靠风力鼓动,海上天气变化多端,行船速度慢,每一次出海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因为怕时间长变质,船上不敢备上新鲜食材,只能用坛罐装些酒、酸菜或腌制品等。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感受,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穿越”到南宋看一看“南海Ⅰ号”,那些留存在800多年前,南宋古人乘坐商船经商贸易的情景却仿佛已映在了心中。
  此番首航风轻浪微,船身在海面摆幅不大。仿古船将于今日午后抵达目的地——湛江港,参加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赶赴一场海洋文化的盛宴。



烟斗 来自: 北京
南海Ⅰ号”仿古船驶赴海博会 按1:1比例建造



 【摘要】 昨日(30日),“南海Ⅰ号”仿古船在离开阳江闸坡渔港码头后,历经20余小时、航行90海里,载着大量的瓷器等货物到达湛江,即将亮相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为尽量复古,专家在仿古船船身的纹饰选择上都进行了论证研究,仿古船外观的漆画采用了“船头龙、船身凤凰、船尾鹰”等艺术表现形式。

  原标题:“南海Ⅰ号”仿古船驶赴海博会 按1:1比例建造

  昨日(30日),“南海Ⅰ号”仿古船在离开阳江闸坡渔港码头后,历经20余小时、航行90海里,载着大量的瓷器等货物到达湛江,即将亮相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这也是“南海Ⅰ号”仿古船建成后正式扬帆出海的航。

  按1∶1比例仿古沉船建造 载有4000多件瓷器

  “南海Ⅰ号”仿古船自2012年12月13日动工开建,今年6月14日竣工试水,11月10日试航从东平渔港驶回闸坡渔港。

  据了解,仿古船将于3日参加在湛江举办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展览持续约半个月。广东海上丝绸之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根据现有的考古研究,仿古船的船舱也进行了复原,货舱内放着4000多件定制的瓷器。仿古船上还有精心仿造的土灶、笔墨纸砚等,生动展现海上丝绸之上船员的生活、工作情境,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船内外的魅力和风貌。

  “南海Ⅰ号”仿古船未使用一颗铁钉

  “仿古宋船造型属于福船,按照‘南海Ⅰ号’1:1的比例建造。”负责建造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艘按照古代福建船造型和造船工艺建造的仿古船,船长3仿古8米(船长38米,本人核对添加)、宽9.85米、高3.83米,为木质单甲板、单底、单舵,采用二层组合横骨架结构。

  仿古船的建造工艺也是尽量参考当时的造船工艺,完全依古法纯人工建造,所有材料之间的相互结合都是通过楔子和胶水(过去有的用鱼胶原料)黏合而成,整条大船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而高达20多米的主帆杆也完全没有拼接建造。据介绍,仿古船的原料选择十分讲究,船身上部选用来自马来西亚的梢木,底板和外壳板所用红铁木均从非洲进口。而在建造这艘古船的过程中,光木料就耗用超过400吨,这样的精致用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为尽量复古,专家在仿古船船身的纹饰选择上都进行了论证研究,仿古船外观的漆画采用了“船头龙、船身凤凰、船尾鹰”等艺术表现形式。(记者陶旺波通讯员陈瑞峰)


来源:http://www.meilele.net.cn/jialei/fanggujiaju/2014/12134966.html


2014-12-15 22:03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烟斗 来自: 北京
南海Ⅰ号仿古船12月首航湛江
12月3—7日参展海博会,按古沉船1:1比例设计建造,船体不用一颗铁钉
2014年10月31日 15:4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林艳芳 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


0019b91cb67e15bd82c501.jpg
南海Ⅰ号仿古船下水。《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摄



    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再添新看点,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南海Ⅰ号仿古船将于12月3—7日莅临湛江,这也将成为该船的“处女航”。记者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该仿古船按古沉船1:1的比例设计建造,船体虎头、龙身、凤尾不用一颗铁钉,已通过出海航行的船检标准。届时,打扮成古代人的船员将现场演示驾船出海的情景,让市民来一场穿越时光之旅。

    标准——按1:1比例设计建造

    沉睡海底800年的南海Ⅰ号,被成功打捞出海后一直备受关注,但为保护好它,人们暂不能见到其真容。“南海Ⅰ号仿古宋船按古沉船1:1的比例设计建造,其设计完全参照真实航行的标准建造,并已通过船检,可以扬帆出海。”记者采访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为读者揭开南海Ⅰ号的神秘面纱。

    据黄铁坚介绍,南海Ⅰ号仿古船长38米、宽9.85米、高3.83米,按古代福船造型和造船工艺要求建造,为木质单甲板、单底、单舵,采用二层组合横骨架结构,采用古典造船技艺手工打造,充分还原中国古代船只外观、内部结构以及船员的工作、生活情境,直观地反映出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2010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经阳江市批准立项建造南海Ⅰ号仿古船。仿古船自2012年12月13日动工至今,历时四载,并于今年6月14日竣工下水试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其精心打造成为一艘文化表演船、文化展示船,并创造条件重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仿古船

南海一号仿古船


南海Ⅰ号仿古船


    原型——仿古船源自宋代福船

    南海Ⅰ号是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南宋初期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南海Ⅰ号于1987年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2007年12月22日,南海Ⅰ号整体出水。2011年4月底,完成第二次试发掘,为其整体发掘奠定基础。2013年11月28日,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记者从南海Ⅰ号仿古船的图纸和照片上看到,虎头、龙身、凤尾,首尖尾宽,两头上翘,红绸加身,彩旗飘扬……其气派的外观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南海Ⅰ号当年的辉煌。

    负责建造仿古船的工作人员刘晴告诉记者,仿古宋船造型属于福船,按照南海Ⅰ号1:1的比例建造。为建造这艘仿古船,建造方查阅了大量南海Ⅰ号的资料,并听取了国内众多古船研究专家的意见,确定南海Ⅰ号为福船的概率达到80%,制造年限应该在南宋左右,因此仿古船严格按照南宋年代的福船模型建造。

    看点——12月首航从阳江来湛

    “由人掌舵扬帆,这艘仿古船就可以出海驶向浩瀚碧波。”黄铁坚称,仿古船已通过船检,能抵御10级台风,完全符合出海航行的条件。

    据介绍,仿古船在原料选择上也十分讲究,其原材料都来自马来西亚的一种叫做梢木的植物。该木料具备抗白蚁、抗腐蚀、坚硬、厚重等特点,并具备适合远洋航行条件的种种优点,是古代远洋船舶制造材料的上品之选。建造仿古船花费的木料超过400个立方(相当于400吨),这样的精致用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接上级指示,12月南海Ⅰ号将从阳江出发航行至湛江,参与海博会展出,这也将是南海Ⅰ号仿古船的首航之旅。”黄铁坚表示,届时,打扮成古代人的船员现场演示驾船出海的情景,市民将可现场体验沉睡海底800年南海Ⅰ号当年的风采,来一场穿越时光之旅。

    黄铁坚说,将以南海Ⅰ号仿古船为媒,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升南海Ⅰ号和广东海洋文化的影响力。 (下转04版)

    特色——仿古船不用一颗铁钉

    据该仿古船总工程师林里安介绍,该仿古船首席设计师为中国造船协会理事、著名船舶历史研究和设计专家、武汉理工大学顿贺教授。

    “庞大的船体没有借助铁钉、钢板等现代造船手段和原料,即使你找遍仿古船上下都不会发现一颗铁钉的存在。”林里安透露,仿古船的建造工艺也是尽量参考当时的造船工艺,所有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结合都是通过楔子和胶水(过去有的用鱼胶原料)粘合而成,整条大船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而高达20多米的主帆杆,也完全没有拼接建造。

    林里安说,在建造工艺上,为尽量复古,船身的纹饰选择上,包括船身浮雕、绘画装饰、内部舱位设计、内部装饰等都进行了论证研究,确保每一处的装点都符合历史、还原历史。南宋时期古船的图形主要是虎头、龙身、凤尾,但从南海Ⅰ号现有的资料分析,考虑到其是一艘远洋商贸船,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因此在船尾部分绘制了一只展翅高翔的飞鹰。


来源: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4-10/31/content_1942035.htm



2014-12-15 22:14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4-11-30 阳江日报

0.jpg

  840多年前,满载货物的远洋贸易商船从南海往西行驶,还未到达目的地,便沉没在南海阳江附近海域;840年后,循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旧迹,记者踏上“南海Ⅰ号”仿古船,在古船的沉没地重新出发,开启一场海上丝绸之路探秘之旅。
  800多年前的古船什么模样,如何行驶?船员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吃穿?太多太多的疑问在心中等待解答。
  昨日上午9时许,海面风平浪静,仿若“天公作美”,专为这场远行的顺利启程而保驾护航。驻足于闸坡港码头远眺,这艘全实木打造的仿古帆船,船身颜色红黑相间,护栏绿漆雕花,显得古色古香。它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船头和船尾分别用龙凤装饰,龙头旁边还有铜钱、鱼眼造型,十分精致美观。“仿古船整体造型以及所设计的各类装饰,均属于福船特色。”仿古船总工程师林里安说。
  搭乘小艇登上仿古船,船上的货舱、生活舱都已经进行了复原。沿着木梯走进货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竹篓,竹篓外层的稻草下,一叠叠碗碟隐约可见。“根据‘南海Ⅰ号’考古发现,古沉船装载了6-8万件文物,瓷器数量最多,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还原这一场景。货舱内碗碟层层叠叠,罐瓶以大套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郭亨文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来到瓷器旁边的货柜,这里摆放了茶叶、丝绸等。而打开一块木板,货舱底下都是沙子和石头,“为了增加船的重量,古人都要在船底放上压舱石。数量庞大的瓷器,重量也不轻,作为压舱货物,增加船的稳定性。”来到生活区,船员生活舱里约摸3米宽的床板上铺上了竹席,摆放了竹枕、竹斗笠,床下还放着文房四宝,“根据资料记载,古人在船上也有记录航海见闻、途中趣事等习惯,所以笔墨纸砚应必不可少。”郭亨文推断道。
  起帆了!四五个船工来到船尾,转动起帆木绞机,让风帆升起。接着,运用起帆机,四五个船工拉紧绳索,升起中帆和头帆。再扬起宋旗,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10时10分,汽笛一声长鸣,鞭炮声响,船长便挂好档位,启动油门,开船了!相较于原船用风帆作为动力,仿古船技术更为先进,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液压舵带动。
  仿古船以平均6.5海里的时速缓缓西行,一路上航行顺利,并未遭遇大风大浪。下午5时许,仿古船按照原计划驶至茂名放鸡岛对开海域,“下锭!”船长一声令下,四名船工抬起铁锚抛下深海,仿古船在海面停靠休息。船停定后,船工按照各自分工对船上的设备进行检查;仿古船没有靠岸,在海面停定,晚饭是在船上吃的,船工拿出事先备好的腊肉、腊肠等干货,拨开用于防止食物浸水变质的密封油纸袋,用煤气炉生火,为大家准备晚餐。
  记者留意到,在仿古船上有木炭、土灶等,“若是在宋代,船员都是拿木炭作燃料,用火盆或土灶生火做饭、取暖。”船长林进华说,古代行船依靠风力鼓动,海上天气变化多端,行船速度慢,每一次出海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因为怕时间长变质,船上不敢备上新鲜食材,只能用坛罐装些酒、酸菜或腌制品等。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感受,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穿越”到南宋看一看“南海Ⅰ号”,那些留存在800多年前,南宋古人乘坐商船经商贸易的情景却仿佛已映在了心中。
  此番首航风轻浪微,船身在海面摆幅不大。仿古船将于今日午后抵达目的地——湛江港,参加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赶赴一场海洋文化的盛宴。



南海Ⅰ号”仿古船驶赴海博会 按1:1比例建造



 【摘要】 昨日(30日),“南海Ⅰ号”仿古船在离开阳江闸坡渔港码头后,历经20余小时、航行90海里,载着大量的瓷器等货物到达湛江,即将亮相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为尽量复古,专家在仿古船船身的纹饰选择上都进行了论证研究,仿古船外观的漆画采用了“船头龙、船身凤凰、船尾鹰”等艺术表现形式。

  原标题:“南海Ⅰ号”仿古船驶赴海博会 按1:1比例建造

  昨日(30日),“南海Ⅰ号”仿古船在离开阳江闸坡渔港码头后,历经20余小时、航行90海里,载着大量的瓷器等货物到达湛江,即将亮相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这也是“南海Ⅰ号”仿古船建成后正式扬帆出海的航。

  按1∶1比例仿古沉船建造 载有4000多件瓷器

  “南海Ⅰ号”仿古船自2012年12月13日动工开建,今年6月14日竣工试水,11月10日试航从东平渔港驶回闸坡渔港。

  据了解,仿古船将于3日参加在湛江举办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展览持续约半个月。广东海上丝绸之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根据现有的考古研究,仿古船的船舱也进行了复原,货舱内放着4000多件定制的瓷器。仿古船上还有精心仿造的土灶、笔墨纸砚等,生动展现海上丝绸之上船员的生活、工作情境,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船内外的魅力和风貌。

  “南海Ⅰ号”仿古船未使用一颗铁钉

  “仿古宋船造型属于福船,按照‘南海Ⅰ号’1:1的比例建造。”负责建造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艘按照古代福建船造型和造船工艺建造的仿古船,船长3仿古8米(船长38米,本人核对添加)、宽9.85米、高3.83米,为木质单甲板、单底、单舵,采用二层组合横骨架结构。

  仿古船的建造工艺也是尽量参考当时的造船工艺,完全依古法纯人工建造,所有材料之间的相互结合都是通过楔子和胶水(过去有的用鱼胶原料)黏合而成,整条大船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而高达20多米的主帆杆也完全没有拼接建造。据介绍,仿古船的原料选择十分讲究,船身上部选用来自马来西亚的梢木,底板和外壳板所用红铁木均从非洲进口。而在建造这艘古船的过程中,光木料就耗用超过400吨,这样的精致用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为尽量复古,专家在仿古船船身的纹饰选择上都进行了论证研究,仿古船外观的漆画采用了“船头龙、船身凤凰、船尾鹰”等艺术表现形式。(记者陶旺波通讯员陈瑞峰)


来源:http://www.meilele.net.cn/jialei/fanggujiaju/2014/12134966.html


2014-12-15 22:03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南海Ⅰ号仿古船12月首航湛江
12月3—7日参展海博会,按古沉船1:1比例设计建造,船体不用一颗铁钉
2014年10月31日 15:4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林艳芳 图/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


0019b91cb67e15bd82c501.jpg
南海Ⅰ号仿古船下水。《阳江日报》记者 梁文栋 摄



    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再添新看点,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南海Ⅰ号仿古船将于12月3—7日莅临湛江,这也将成为该船的“处女航”。记者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获悉,该仿古船按古沉船1:1的比例设计建造,船体虎头、龙身、凤尾不用一颗铁钉,已通过出海航行的船检标准。届时,打扮成古代人的船员将现场演示驾船出海的情景,让市民来一场穿越时光之旅。

    标准——按1:1比例设计建造

    沉睡海底800年的南海Ⅰ号,被成功打捞出海后一直备受关注,但为保护好它,人们暂不能见到其真容。“南海Ⅰ号仿古宋船按古沉船1:1的比例设计建造,其设计完全参照真实航行的标准建造,并已通过船检,可以扬帆出海。”记者采访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为读者揭开南海Ⅰ号的神秘面纱。

    据黄铁坚介绍,南海Ⅰ号仿古船长38米、宽9.85米、高3.83米,按古代福船造型和造船工艺要求建造,为木质单甲板、单底、单舵,采用二层组合横骨架结构,采用古典造船技艺手工打造,充分还原中国古代船只外观、内部结构以及船员的工作、生活情境,直观地反映出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2010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经阳江市批准立项建造南海Ⅰ号仿古船。仿古船自2012年12月13日动工至今,历时四载,并于今年6月14日竣工下水试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其精心打造成为一艘文化表演船、文化展示船,并创造条件重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仿古船

南海一号仿古船


南海Ⅰ号仿古船


    原型——仿古船源自宋代福船

    南海Ⅰ号是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南宋初期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南海Ⅰ号于1987年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2007年12月22日,南海Ⅰ号整体出水。2011年4月底,完成第二次试发掘,为其整体发掘奠定基础。2013年11月28日,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记者从南海Ⅰ号仿古船的图纸和照片上看到,虎头、龙身、凤尾,首尖尾宽,两头上翘,红绸加身,彩旗飘扬……其气派的外观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南海Ⅰ号当年的辉煌。

    负责建造仿古船的工作人员刘晴告诉记者,仿古宋船造型属于福船,按照南海Ⅰ号1:1的比例建造。为建造这艘仿古船,建造方查阅了大量南海Ⅰ号的资料,并听取了国内众多古船研究专家的意见,确定南海Ⅰ号为福船的概率达到80%,制造年限应该在南宋左右,因此仿古船严格按照南宋年代的福船模型建造。

    看点——12月首航从阳江来湛

    “由人掌舵扬帆,这艘仿古船就可以出海驶向浩瀚碧波。”黄铁坚称,仿古船已通过船检,能抵御10级台风,完全符合出海航行的条件。

    据介绍,仿古船在原料选择上也十分讲究,其原材料都来自马来西亚的一种叫做梢木的植物。该木料具备抗白蚁、抗腐蚀、坚硬、厚重等特点,并具备适合远洋航行条件的种种优点,是古代远洋船舶制造材料的上品之选。建造仿古船花费的木料超过400个立方(相当于400吨),这样的精致用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接上级指示,12月南海Ⅰ号将从阳江出发航行至湛江,参与海博会展出,这也将是南海Ⅰ号仿古船的首航之旅。”黄铁坚表示,届时,打扮成古代人的船员现场演示驾船出海的情景,市民将可现场体验沉睡海底800年南海Ⅰ号当年的风采,来一场穿越时光之旅。

    黄铁坚说,将以南海Ⅰ号仿古船为媒,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升南海Ⅰ号和广东海洋文化的影响力。 (下转04版)

    特色——仿古船不用一颗铁钉

    据该仿古船总工程师林里安介绍,该仿古船首席设计师为中国造船协会理事、著名船舶历史研究和设计专家、武汉理工大学顿贺教授。

    “庞大的船体没有借助铁钉、钢板等现代造船手段和原料,即使你找遍仿古船上下都不会发现一颗铁钉的存在。”林里安透露,仿古船的建造工艺也是尽量参考当时的造船工艺,所有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结合都是通过楔子和胶水(过去有的用鱼胶原料)粘合而成,整条大船没有使用一颗铁钉,而高达20多米的主帆杆,也完全没有拼接建造。

    林里安说,在建造工艺上,为尽量复古,船身的纹饰选择上,包括船身浮雕、绘画装饰、内部舱位设计、内部装饰等都进行了论证研究,确保每一处的装点都符合历史、还原历史。南宋时期古船的图形主要是虎头、龙身、凤尾,但从南海Ⅰ号现有的资料分析,考虑到其是一艘远洋商贸船,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因此在船尾部分绘制了一只展翅高翔的飞鹰。


来源: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4-10/31/content_1942035.htm



2014-12-15 22:14
北京号帆船气象导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