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其他 漳州河----月港不再,重归平静的海澄普贤渡口.

来自: 北美地区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次读到“漳州河”这个词,是从一本薄薄《东印度航海记》上。1622年,荷兰东印公司的远征船队由澎湖、六鳌、浯屿进入厦门港,其后又逆九龙江而上与沿岸的月港等地进行通商,在荷兰人邦特库船长记录其船队其间活动的航海日记中,多次出现了漳州河的字样。

      自由贸易和海洋自由的思想始于阿姆斯特丹。翻开世界航运史,16至17世纪荷兰的海运,把世界上的财富都集中到了阿姆斯特丹,使其在17世纪初成为一个世界贸易、海运和金融的中心。东印度贸易更加促进了阿姆斯特丹的迅速发展,1594年,9名商人组成了“为了遥远的土地公司”,并于1596年首次把由3艘船组成的船队派到了爪哇,以公司组织的形式进行东印度远征。1602年,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泽兰、代尔夫特等6个城市的议会出资组建组成了联合东印度公司,以有限责任的新体系来排解远征船队出资者的风险。

       而在此前的漳州河口,海上民间贸易已经相当活跃。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远征商船沿“地理大发现”开辟的东西新航路远航东方,第一次来到中国闽粤沿海,与来自漳州河沿岸的中国商人悄悄在厦门港外的浯屿进行交易,其后更在厦门设立公行开展贸易,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以漳州河沿岸为主的海上民间贸易不断发展,迫使明政府与时俱进,于1567年开放了海禁,将位于漳州河江海汇合处的月港定为对外通商港口,开放洋市,一时商贾之集,梯航万里,漳州河的航运和贸易走向鼎盛,纳入了世界贸易的体系。

      清初郑成功集团割据闽南,采用以商养兵、通洋裕国的政策,垄断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漳州河再次有过历史性的昌盛。日后虽经历了清政府“迁海”废地及通商口岸内移厦门的变迁,直到三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漳州河沿岸的码头都还在同航。漳州港桥、城区内河的浦头港、湘桥的九十九湾等曾经都是著名的港口;位于漳州河上游的平和航运社曾经拥有100多条大船,远近闻名。

      发源于南靖和平和的九龙江西溪全长139公里,在龙海石码段与北溪、南溪汇合后直奔厦门,流入大海。欧洲远征船队眼中的漳州河,就是充满魅力的九龙江西溪。

       虽然《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一书中在叙述闽南于1635年间开教时并未提到传教士是否由漳州河一路西进,如今漳州河沿岸依然保留着的码头与教堂相邻的景象,让我们想起林语堂当年的文章:漳州河水路能到达的地方,就有传教士的踪迹。

      明代初年,浯屿水寨曾经是闽海五澳之一,却不曾阻挡这个厦门港外的小岛成为漳州河沿岸私商们的冒险乐园。1452年,水寨撤防后,漳州河流域的繁华和富足遂直逼苏杭了。

1.jpg

     位于九龙江出海口的鸡(圭)屿,紧接其后也成就过一阵辉煌。

2.jpg

       位于漳州河出海口南岸的石后,在经历了近六百年沉浮后,有幸被纳入前清中国洋务运动硕果仅存的招商局的发展计划,于1992年创建了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坐拥28公里的岸线资源。漳州港已建成5个各类大型码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3.jpg

       月港,又名月泉港,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西南漳州河下游江海汇合处。从海澄镇顺漳州河而下至海门岛的这段河道,其形如月而得名月港。

      明初漳州平原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进入黄金时代,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迅速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相当发达。漳州河上游的南靖、平和等县和九龙江北溪上游的漳平、华安以及汀州府地生长的大量亚热带雨林,为漳州河下游修舶造船提供廉价的材料。早在宋代,漳州与福州、兴化、泉州并称福建四大造船地,到了明初成为著名的“福船”制造地。

      大量农作物的商品化输出和手工业原料的输入,民间海上贸易传统的兴盛,加上远离福建行政中心的漳州河口港汊曲折、岛屿棋布而易于违禁通番,地处漳州河口的月港在元末泉州港因淤衰落后,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月港仅仅风光了约二百五十年,十七世纪中叶,风水便轮转到了漳州河外的厦门。

       是厦门铺垫了月港,还是月港成就了厦门,其中因缘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回答,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史实就是当六百一十年前厦门人还在低着头垒石筑城的时候,月港海商已在漳州河沿岸唱戏宴乐。福建海港的发展,从汉唐时的福州港到宋元时的泉州,明代的漳州以及清代的厦门,经历不同的时期而形成四大古港,回顾起来是一段很有意义的历史。

      月港不再,重归平静的海澄普贤渡口

4.jpg

      海澄的港汊,恍惚间似乎还可见当年的帆樯如影

5.jpg

       石码大宫码头背后的天主堂,是现在沿漳州河而上所能看到的第一座教堂。

      靠漳州河上游方向的石码镇与现在的海澄相邻,虽然未得太多的时间再去查索《海澄县志》,应该可以断言该岸段当年也是月港的组成。

6.jpg

       龙海置县的历史已近一千五百年,1960年与海澄合并,1993年设市于石码。在这个基本保留原汁原味的漳州河江滨古镇,许多角落还可以映照到厦门历史的缩影。

      锦江道,榕树下

7.jpg

       亦中亦西的宛南亭,当街伫立在新旧建筑之间,走近细看竟还是大乘佛教的一个袖珍寺庙。

8.jpg

       由渡轮码头穿过对面的小巷,来到石码旧市——石板铺就的打石街

9.jpg

        六百年杯光酒影,漳州河畔当年的盛筵成了今天的小吃

51dc354f44c38c3cfbf1e.jpg

久远的诱人与触手可及的香


一队来自石码沙地内村顺泽宫的信众正在漳州河畔与从厦门请香归来的同伴会合

10.jpg

11.jpg

       石码、白水和港尾等地的不少寺庙供奉现玄天上帝,香火大多从厦门鹭江道旁一座很不起眼的清代古庙武西殿请来。农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的生日,每年快到这个节庆的前一个星期天,沙地内的老少爷们——不论是在外为官的,还是经商求学的,或者市井平民,甚至在家古惑的,悉数套上印着兵字的马甲,聚集到庙前。家长派出一拨人先行于早晨搭船前去厦门主庙请香,大队人马在下午浩浩荡荡地穿越市区,来到漳州河畔迎接香火,会合后再载歌载舞返回村内的寺庙。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如今,远眺漳州河畔热闹场面的武西殿真正体验了名声在外,当厦门人已经很少注意到这座和平客运码头对面山坡上的小庙时,远在三十几公里水路外的石码却有很多热情的信众。


16.jpg

17.jpg


       落籍在漳州河下游的“闽龙渔”,大都油漆甫新,色彩明快,男女老幼相聚一船,犹如浮动的家园,船开到哪里,家就在哪里,周围的海面就是劳作的田园。

18.jpg



       渔船上晾晒的衣物、尿片与网具、钓线相对成趣,独具海上生活的氛围。比起厦门港那几艘暮气沉沉的“闽厦渔”,漳州河上的渔船要有活力的多,如同六百年前的过去。甚至当保钓人士租用的“闽龙渔”与日本海警的巡逻舰遭遇之时,龙海渔工奋力掷出的鸡蛋也并不比保钓人士的少。

      跟随这些“闽龙渔”出海作业,一定会有很多生动的故事。

19.jpg

        位于漳州河口的海门岛,历史上也曾经担当过民间海商与西方远征船队开展交易的跳板,如今他又重归原本的渔村形态。

20.jpg

      漳州河在靠近出海口的海澄、紫泥、浮宫、角美岸段,伊旧生长着大大小小成片的红树林,坚然地支撑日益被围堵的湿地。谁能想到这些红树林六百年前曾经成就过举世闻名的漳州月港。

21.jpg

        漳州河下游的海上联合国

22.jpg


漳州城区内河的浦头港,曾是从明代起便闻名远近的一个漳州河支流港口。

23.jpg



24.jpg

25.jpg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次读到“漳州河”这个词,是从一本薄薄《东印度航海记》上。1622年,荷兰东印公司的远征船队由澎湖、六鳌、浯屿进入厦门港,其后又逆九龙江而上与沿岸的月港等地进行通商,在荷兰人邦特库船长记录其船队其间活动的航海日记中,多次出现了漳州河的字样。

      自由贸易和海洋自由的思想始于阿姆斯特丹。翻开世界航运史,16至17世纪荷兰的海运,把世界上的财富都集中到了阿姆斯特丹,使其在17世纪初成为一个世界贸易、海运和金融的中心。东印度贸易更加促进了阿姆斯特丹的迅速发展,1594年,9名商人组成了“为了遥远的土地公司”,并于1596年首次把由3艘船组成的船队派到了爪哇,以公司组织的形式进行东印度远征。1602年,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泽兰、代尔夫特等6个城市的议会出资组建组成了联合东印度公司,以有限责任的新体系来排解远征船队出资者的风险。

       而在此前的漳州河口,海上民间贸易已经相当活跃。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远征商船沿“地理大发现”开辟的东西新航路远航东方,第一次来到中国闽粤沿海,与来自漳州河沿岸的中国商人悄悄在厦门港外的浯屿进行交易,其后更在厦门设立公行开展贸易,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以漳州河沿岸为主的海上民间贸易不断发展,迫使明政府与时俱进,于1567年开放了海禁,将位于漳州河江海汇合处的月港定为对外通商港口,开放洋市,一时商贾之集,梯航万里,漳州河的航运和贸易走向鼎盛,纳入了世界贸易的体系。

      清初郑成功集团割据闽南,采用以商养兵、通洋裕国的政策,垄断东南沿海的国际贸易,漳州河再次有过历史性的昌盛。日后虽经历了清政府“迁海”废地及通商口岸内移厦门的变迁,直到三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漳州河沿岸的码头都还在同航。漳州港桥、城区内河的浦头港、湘桥的九十九湾等曾经都是著名的港口;位于漳州河上游的平和航运社曾经拥有100多条大船,远近闻名。

      发源于南靖和平和的九龙江西溪全长139公里,在龙海石码段与北溪、南溪汇合后直奔厦门,流入大海。欧洲远征船队眼中的漳州河,就是充满魅力的九龙江西溪。

       虽然《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一书中在叙述闽南于1635年间开教时并未提到传教士是否由漳州河一路西进,如今漳州河沿岸依然保留着的码头与教堂相邻的景象,让我们想起林语堂当年的文章:漳州河水路能到达的地方,就有传教士的踪迹。

      明代初年,浯屿水寨曾经是闽海五澳之一,却不曾阻挡这个厦门港外的小岛成为漳州河沿岸私商们的冒险乐园。1452年,水寨撤防后,漳州河流域的繁华和富足遂直逼苏杭了。

1.jpg

     位于九龙江出海口的鸡(圭)屿,紧接其后也成就过一阵辉煌。

2.jpg

       位于漳州河出海口南岸的石后,在经历了近六百年沉浮后,有幸被纳入前清中国洋务运动硕果仅存的招商局的发展计划,于1992年创建了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坐拥28公里的岸线资源。漳州港已建成5个各类大型码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3.jpg

       月港,又名月泉港,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西南漳州河下游江海汇合处。从海澄镇顺漳州河而下至海门岛的这段河道,其形如月而得名月港。

      明初漳州平原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进入黄金时代,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迅速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相当发达。漳州河上游的南靖、平和等县和九龙江北溪上游的漳平、华安以及汀州府地生长的大量亚热带雨林,为漳州河下游修舶造船提供廉价的材料。早在宋代,漳州与福州、兴化、泉州并称福建四大造船地,到了明初成为著名的“福船”制造地。

      大量农作物的商品化输出和手工业原料的输入,民间海上贸易传统的兴盛,加上远离福建行政中心的漳州河口港汊曲折、岛屿棋布而易于违禁通番,地处漳州河口的月港在元末泉州港因淤衰落后,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月港仅仅风光了约二百五十年,十七世纪中叶,风水便轮转到了漳州河外的厦门。

       是厦门铺垫了月港,还是月港成就了厦门,其中因缘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回答,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史实就是当六百一十年前厦门人还在低着头垒石筑城的时候,月港海商已在漳州河沿岸唱戏宴乐。福建海港的发展,从汉唐时的福州港到宋元时的泉州,明代的漳州以及清代的厦门,经历不同的时期而形成四大古港,回顾起来是一段很有意义的历史。

      月港不再,重归平静的海澄普贤渡口

4.jpg

      海澄的港汊,恍惚间似乎还可见当年的帆樯如影

5.jpg

       石码大宫码头背后的天主堂,是现在沿漳州河而上所能看到的第一座教堂。

      靠漳州河上游方向的石码镇与现在的海澄相邻,虽然未得太多的时间再去查索《海澄县志》,应该可以断言该岸段当年也是月港的组成。

6.jpg

       龙海置县的历史已近一千五百年,1960年与海澄合并,1993年设市于石码。在这个基本保留原汁原味的漳州河江滨古镇,许多角落还可以映照到厦门历史的缩影。

      锦江道,榕树下

7.jpg

       亦中亦西的宛南亭,当街伫立在新旧建筑之间,走近细看竟还是大乘佛教的一个袖珍寺庙。

8.jpg

       由渡轮码头穿过对面的小巷,来到石码旧市——石板铺就的打石街

9.jpg

        六百年杯光酒影,漳州河畔当年的盛筵成了今天的小吃

51dc354f44c38c3cfbf1e.jpg

久远的诱人与触手可及的香


一队来自石码沙地内村顺泽宫的信众正在漳州河畔与从厦门请香归来的同伴会合

10.jpg

11.jpg

       石码、白水和港尾等地的不少寺庙供奉现玄天上帝,香火大多从厦门鹭江道旁一座很不起眼的清代古庙武西殿请来。农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的生日,每年快到这个节庆的前一个星期天,沙地内的老少爷们——不论是在外为官的,还是经商求学的,或者市井平民,甚至在家古惑的,悉数套上印着兵字的马甲,聚集到庙前。家长派出一拨人先行于早晨搭船前去厦门主庙请香,大队人马在下午浩浩荡荡地穿越市区,来到漳州河畔迎接香火,会合后再载歌载舞返回村内的寺庙。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如今,远眺漳州河畔热闹场面的武西殿真正体验了名声在外,当厦门人已经很少注意到这座和平客运码头对面山坡上的小庙时,远在三十几公里水路外的石码却有很多热情的信众。


16.jpg

17.jpg


       落籍在漳州河下游的“闽龙渔”,大都油漆甫新,色彩明快,男女老幼相聚一船,犹如浮动的家园,船开到哪里,家就在哪里,周围的海面就是劳作的田园。

18.jpg



       渔船上晾晒的衣物、尿片与网具、钓线相对成趣,独具海上生活的氛围。比起厦门港那几艘暮气沉沉的“闽厦渔”,漳州河上的渔船要有活力的多,如同六百年前的过去。甚至当保钓人士租用的“闽龙渔”与日本海警的巡逻舰遭遇之时,龙海渔工奋力掷出的鸡蛋也并不比保钓人士的少。

      跟随这些“闽龙渔”出海作业,一定会有很多生动的故事。

19.jpg

        位于漳州河口的海门岛,历史上也曾经担当过民间海商与西方远征船队开展交易的跳板,如今他又重归原本的渔村形态。

20.jpg

      漳州河在靠近出海口的海澄、紫泥、浮宫、角美岸段,伊旧生长着大大小小成片的红树林,坚然地支撑日益被围堵的湿地。谁能想到这些红树林六百年前曾经成就过举世闻名的漳州月港。

21.jpg

        漳州河下游的海上联合国

22.jpg


漳州城区内河的浦头港,曾是从明代起便闻名远近的一个漳州河支流港口。

23.jpg



24.jpg

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