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即将现身的明代沉船 “南海Ⅱ号”

2007-12-30 00:00 · 谢柏毅
来自: 广东广州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艘满载瓷器的明代沉船在南澳岛“三点金”海域揭开大海百年的封尘。“船体保存较完整,主要是明代瓷器,更为可贵的是目前出水的百余件瓷器可能是粤东或福建漳州一带窑口出产!”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告诉记者。

  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船上有文物上万件。这条沉船的发现再次轰动了广东文物考古界,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继广东在阳江发现“南海I号”的又一次水下考古重大发现,有关方面已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

  □文物

  出水大批明万历民窑瓷器

  宋代的酱色釉茶盏、明万历青花仕女大盘、青花“义”字大盘……根据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的鉴定,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风格古朴,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10件可定为馆藏三级文物。“目前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年代介于宋到明之间,主要是粤东本地民窑的产品,有少量出产于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镇。”

  潮州是我国古瓷都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潮州瓷器就已远销罗马和埃及;宋代的潮州笔架山窑场盛极一时,韩江两岸‘沿江十里,烟火相望’,潮州因此有‘瓷都’之称;明代,潮州瓷器又迎来一个生产和出口的鼎盛时期。专家认为,“南海Ⅱ号”上出水的大量不同年代、本地窑口的民窑瓷器将对研究古代潮汕地区海外贸易状况提供非常珍贵的文物资料。

  □沉没

  “南海Ⅱ号”可能与触礁有关

  对“南海Ⅱ号”进行过数次海底探摸的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专家崔勇告诉记者,船体保存较为完好,“船上的甲板有10余公分厚,依然坚硬不朽”。水下考古专家称,船上密密麻麻摆放着整摞整摞的瓷器。由于目前出水的200件瓷器绝大多数产自明代万历年间,依据专家经验,这艘船被鉴定为一艘明代商船。

  掩埋于一层厚厚的海底淤泥之下的“南海I号”,得以保存800余年,“南海Ⅱ号”在海底的姿态和尊容如何?崔勇告诉记者,“南海Ⅱ号”沉没于20多米深的海底,周身也有柔软的细沙包围,尽管甲板裸露在海水中,但上面有一些珊瑚覆盖。有专家分析道,也许正由于附近多暗礁,许多船只过而不停,也许才保证了“南海二号”沉睡海底数百年而不被惊扰。也有专家初步认为,“南海Ⅱ号”的沉没很可能就与触礁有关。

  □发现

  边防出巡接到渔民举报

  与“南海I号”的发现类似,“南海Ⅱ号”的发现也颇为偶然。5月25日早晨8时30分,云澳边防支队派出所接到当地渔民举报,“三点金”海域有渔船在海上打捞文物,边防民警迅速出击,乘坐公边艇行驶3海里,25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当场我们扣留了21件青花瓷器,扣押了5名渔民”。

  次日凌晨,派出所再次接到渔民举报、迅速出击,这次收缴结果令民警们大为惊喜,一共是117件古代瓷器。有酱色龙纹的坛罐、有白釉广口罐,还有青花海马纹的大碗……

  南澳发现沉船一事迅速引起了南澳县边防支队公安局的高度警觉,立即将情况上报给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里火速向省文物鉴定站汇报。有关部门还对当地群众进行了广泛教育。6月1日,本地村民田某主动上缴了56件之前打捞上来的瓷器。

  为不使“南海Ⅱ号”像福建“碗礁一号”那样遭到大规模的渔民盗捞、哄抢事件,汕头市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了海上警戒保护小组,每天出动20人次,24小时对“南海Ⅱ号”实施守护。他们在以沉船为中心,方圆5海里的范围内布设了雷达扫雾器,一旦发现区域内有不明船只停靠10分钟以上,就会立即出巡驱逐。

  □考古

  定名“南海Ⅱ号”打捞将拉开

  由于这是南海海域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沉船,因此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I号、Ⅱ号,仅表明沉船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便于日后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目前,广东省文化厅已经在省内召集12位水下考古人员负责“南海Ⅱ号”的水下考古工作,并且由最早取得国际水下考古资格认证的崔勇担任发掘领队。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作业船“南天马”号也已经开赴现场,打捞作业即将拉开。

  “南海Ⅱ号”会不会像“南海I号”一样实施整体打捞?崔勇说,鉴于目前对沉船信息掌握资料有限,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打捞方案仍未确定。“我们要首先摸清楚这条古船的情况,对它的价值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才能最终决定是采取整体打捞还是采取以往直接在海底实施水下考古挖掘的方案。”省考古所准备根据近期的水下考古情况,制定一个最适宜的科学水下考古方案。

  专家告诉记者,“南海Ⅱ号”沉没海域的海底能见度较高,可达5米左右,在水下摄影、录像、绘图较为方便。专家提议,要对“南海Ⅱ号”的发掘做好充分准备,将来有望出版目前国内一份高质量的水下考古发掘报告。

  □价值

  印证广东海洋文明

  南澳岛濒临西太平洋,位于广东福建的海上交界处,与古代著名港口泉州港仅“咫尺之遥”,自古是军事重镇、交通要道、重要贸易通道。

  专家告诉记者,明代粤东的海外贸易活动一度以南澳为中心,这里被称为南澳港,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和必由之路。明代南澳港是南商上下的必经之地,各国商船也多停泊于此地进行互市活动。每年四五月间,各地海上聚集于此,进行互市贸易。每当三四月东南风起,南澳商船纠集出航,由南澳入闽,入浙江等地贸易;八九月西北风盛,又满载丝织品与棉织品,扬帆顺风而下返回南澳,与本地海外商人贸易或远航东南亚贸易。潮州商人往来南北,获利甚巨。

  “南海Ⅱ号”从哪里始发?驶向哪里?崔勇说,目前的水下探摸仅仅确定了沉船的具体方位,始发港是本地还是福建都无法断定。有专家称,堪称广东发达海洋文明的印证,也有可能印证南澳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通道。

  景李虎认为,这条沉船与“南海I号”,一西一东,两朵“姐妹花”交相辉映,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船上出水的瓷器中最早有北宋的,最晚是明末的,涵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广东站副站长、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谢海山如是说。

  专家告诉记者,10件盘心绘有牡丹、莲花、麒麟、仕女和汉字等图饰的青花瓷盘是国家三级文物,属珍贵文物,据推断应为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所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劳动生产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广东陶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柏毅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艘满载瓷器的明代沉船在南澳岛“三点金”海域揭开大海百年的封尘。“船体保存较完整,主要是明代瓷器,更为可贵的是目前出水的百余件瓷器可能是粤东或福建漳州一带窑口出产!”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告诉记者。

  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船上有文物上万件。这条沉船的发现再次轰动了广东文物考古界,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继广东在阳江发现“南海I号”的又一次水下考古重大发现,有关方面已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

  □文物

  出水大批明万历民窑瓷器

  宋代的酱色釉茶盏、明万历青花仕女大盘、青花“义”字大盘……根据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的鉴定,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风格古朴,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10件可定为馆藏三级文物。“目前船上出水的近200件瓷器年代介于宋到明之间,主要是粤东本地民窑的产品,有少量出产于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镇。”

  潮州是我国古瓷都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潮州瓷器就已远销罗马和埃及;宋代的潮州笔架山窑场盛极一时,韩江两岸‘沿江十里,烟火相望’,潮州因此有‘瓷都’之称;明代,潮州瓷器又迎来一个生产和出口的鼎盛时期。专家认为,“南海Ⅱ号”上出水的大量不同年代、本地窑口的民窑瓷器将对研究古代潮汕地区海外贸易状况提供非常珍贵的文物资料。

  □沉没

  “南海Ⅱ号”可能与触礁有关

  对“南海Ⅱ号”进行过数次海底探摸的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专家崔勇告诉记者,船体保存较为完好,“船上的甲板有10余公分厚,依然坚硬不朽”。水下考古专家称,船上密密麻麻摆放着整摞整摞的瓷器。由于目前出水的200件瓷器绝大多数产自明代万历年间,依据专家经验,这艘船被鉴定为一艘明代商船。

  掩埋于一层厚厚的海底淤泥之下的“南海I号”,得以保存800余年,“南海Ⅱ号”在海底的姿态和尊容如何?崔勇告诉记者,“南海Ⅱ号”沉没于20多米深的海底,周身也有柔软的细沙包围,尽管甲板裸露在海水中,但上面有一些珊瑚覆盖。有专家分析道,也许正由于附近多暗礁,许多船只过而不停,也许才保证了“南海二号”沉睡海底数百年而不被惊扰。也有专家初步认为,“南海Ⅱ号”的沉没很可能就与触礁有关。

  □发现

  边防出巡接到渔民举报

  与“南海I号”的发现类似,“南海Ⅱ号”的发现也颇为偶然。5月25日早晨8时30分,云澳边防支队派出所接到当地渔民举报,“三点金”海域有渔船在海上打捞文物,边防民警迅速出击,乘坐公边艇行驶3海里,25分钟后就赶到了现场。“当场我们扣留了21件青花瓷器,扣押了5名渔民”。

  次日凌晨,派出所再次接到渔民举报、迅速出击,这次收缴结果令民警们大为惊喜,一共是117件古代瓷器。有酱色龙纹的坛罐、有白釉广口罐,还有青花海马纹的大碗……

  南澳发现沉船一事迅速引起了南澳县边防支队公安局的高度警觉,立即将情况上报给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里火速向省文物鉴定站汇报。有关部门还对当地群众进行了广泛教育。6月1日,本地村民田某主动上缴了56件之前打捞上来的瓷器。

  为不使“南海Ⅱ号”像福建“碗礁一号”那样遭到大规模的渔民盗捞、哄抢事件,汕头市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了海上警戒保护小组,每天出动20人次,24小时对“南海Ⅱ号”实施守护。他们在以沉船为中心,方圆5海里的范围内布设了雷达扫雾器,一旦发现区域内有不明船只停靠10分钟以上,就会立即出巡驱逐。

  □考古

  定名“南海Ⅱ号”打捞将拉开

  由于这是南海海域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沉船,因此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I号、Ⅱ号,仅表明沉船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便于日后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目前,广东省文化厅已经在省内召集12位水下考古人员负责“南海Ⅱ号”的水下考古工作,并且由最早取得国际水下考古资格认证的崔勇担任发掘领队。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作业船“南天马”号也已经开赴现场,打捞作业即将拉开。

  “南海Ⅱ号”会不会像“南海I号”一样实施整体打捞?崔勇说,鉴于目前对沉船信息掌握资料有限,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打捞方案仍未确定。“我们要首先摸清楚这条古船的情况,对它的价值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才能最终决定是采取整体打捞还是采取以往直接在海底实施水下考古挖掘的方案。”省考古所准备根据近期的水下考古情况,制定一个最适宜的科学水下考古方案。

  专家告诉记者,“南海Ⅱ号”沉没海域的海底能见度较高,可达5米左右,在水下摄影、录像、绘图较为方便。专家提议,要对“南海Ⅱ号”的发掘做好充分准备,将来有望出版目前国内一份高质量的水下考古发掘报告。

  □价值

  印证广东海洋文明

  南澳岛濒临西太平洋,位于广东福建的海上交界处,与古代著名港口泉州港仅“咫尺之遥”,自古是军事重镇、交通要道、重要贸易通道。

  专家告诉记者,明代粤东的海外贸易活动一度以南澳为中心,这里被称为南澳港,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和必由之路。明代南澳港是南商上下的必经之地,各国商船也多停泊于此地进行互市活动。每年四五月间,各地海上聚集于此,进行互市贸易。每当三四月东南风起,南澳商船纠集出航,由南澳入闽,入浙江等地贸易;八九月西北风盛,又满载丝织品与棉织品,扬帆顺风而下返回南澳,与本地海外商人贸易或远航东南亚贸易。潮州商人往来南北,获利甚巨。

  “南海Ⅱ号”从哪里始发?驶向哪里?崔勇说,目前的水下探摸仅仅确定了沉船的具体方位,始发港是本地还是福建都无法断定。有专家称,堪称广东发达海洋文明的印证,也有可能印证南澳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通道。

  景李虎认为,这条沉船与“南海I号”,一西一东,两朵“姐妹花”交相辉映,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船上出水的瓷器中最早有北宋的,最晚是明末的,涵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广东站副站长、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谢海山如是说。

  专家告诉记者,10件盘心绘有牡丹、莲花、麒麟、仕女和汉字等图饰的青花瓷盘是国家三级文物,属珍贵文物,据推断应为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所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劳动生产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广东陶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柏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